幻灯片 1---- 幻灯片 2易错点1:对比例尺的缩放掌握不准确 (2010天津高考)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 幻灯片 5 本题容易错在不懂得水平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与图幅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不理解比例尺变大是指比值变大即分母变小,而误以为比例尺变大就是分母变大,从而无法判断出正确答案。 ---- 幻灯片 6 从比例尺的定义可以知道比例尺不变,图幅大小的变化,对于局部具体事物是没有影响的,所以A、C选项错误;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故选B。 ---- 幻灯片 7 比例尺复习点睛 1.比例尺的缩放 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 幻灯片 82.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 幻灯片 9 例如: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可根据纸张长度和中国东西距离(约5 200千米)求出长度比例尺为1∶5 200 000,根据纸张宽度和我国南北距离(约5 500千米)求出宽度比例尺为1∶5 500 000。然后可以得出在这张纸上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例尺不得大于1∶5 500 000。 ---- 幻灯片 103.比例尺的大小与坡度大小、风力大小的关系 (1)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等压距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距)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距)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 幻灯片 11易错点2:不会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 下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图(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据此回答(1)~(3)题。 ---- 幻灯片 12(1)此刻北京时间是 A.10:00        B.14:00 C.8:40 D.15:20 (2)①②两地经度相同,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①=③ (3)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极夜 D.极昼 ---- 幻灯片 13 (1)不理解图中各条线的含义和特征;(2)混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明确图中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 ---- 幻灯片 14 (1)从图中可以看出直射点位于70°E上,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15时20分。故选D。(2)图中①②两地经度相同,但②地位于①地的北方,离直射点远,故②地太阳高度小于①地;①③两地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此刻①地位于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为正午,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所以此刻①地太阳高度大于③地。故选A。(3)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10°N纬线,E地位于10°N以北,因此E地如果位于80°N以南,则昼长夜短;如果位于80°N及其以北,则出现极昼现象。故选D。 ---- 幻灯片 15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难点分析 等太阳高度线图一般由经线、纬线和等太阳高度线组成。其中垂线一般表示经线(有时是两条相对经线的各一部分),横线一般表示纬线(有时画成曲线,有时仅仅表示通过直射点的一条线而已),同心圆表示等太阳高度线。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幻灯片 16 1.太阳直射点和其他各点的经纬度判断 难点提示: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就东西方向而言,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两点间经度差等于太阳高度差;如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则两点间经度差大于太阳高度差。 ---- 幻灯片 172.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间和季节的判断 难点提示: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通过该点的纬线即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的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 幻灯片 183.晨昏线的判断 难点提示: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判断。若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则为晨昏线;一般而言,在这种图上,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而图中其余部分各地的太阳高度均大于0°,因此该种图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若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此图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 幻灯片 19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因此该经线上的纬度跨度也应该是180°。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位于太阳直射经线最北点以南,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大小为太阳直射纬度的度数,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极点位于太阳直射经线最南点以北,南极点与最南点的纬度差大小为太阳直射纬度的度数,图上没有北极点。 ---- 幻灯片 20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 幻灯片 21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AB弧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BC孤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 幻灯片 22 3.确定南北极或南北半球 (1)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 (2)极地投影图:①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北逆南顺;②根据经度的排列情况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即东经度数沿逆时针方向增加为北极图;沿顺时针方向增加为南极图。 ---- 幻灯片 234.确定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晨昏线(圈)。在地球光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是: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5.确定日期和节气 北极圈极昼,为夏至日(6月22日);北极圈极夜,为冬至日(12月22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时,为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 ---- 幻灯片 246.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①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②平分昼半球的经线;③根据已知某经线的时间来计算;④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点所在的经线。 (2)太阳直射纬线的确定:①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②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点所在的纬线;③利用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计算:直射点的纬度=90°-切点的纬度。 ---- 幻灯片 257.确定某地地方时 (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2)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往东,时间越早,钟点数越大。 (3)同一条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方时刻比西方早(即钟点数多)。 ---- 幻灯片 268.确定昼夜长短 (1)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是(90°-直射纬度)°N及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90°-直射纬度)°S及以南地区]。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如果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则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如果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则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情况相反。 ---- 幻灯片 279.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在春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即6时日出,18时日落;赤道上全年6时日出,18时日落。 ---- 幻灯片 2810.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的那一条纬线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其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的那条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降低。因此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纬线(太阳直射的纬线除外)有两条。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之差。 11.确定日期分界线 地球上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日界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 幻灯片 29 图中AN、BN线属于两条相对的经线,N点为北极点,BC处于昼半球,且C正好是晨昏圈与某一纬线的切点,图中数据为纬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幻灯片 30(1)若C点所在经线为30°W,则北京时间为 A.12时 B.10时 C.14时 D.9时44分 (2)此时,图中范围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向的是 A.C与N之间 B.N与D之间 C.B与D之间 D.B与D之间,C与N之间 ---- 幻灯片 31 (3)此时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A.长江中下游阴雨连绵 B.塔里木河正处于枯水期 C.美国“硅谷”温和多雨 D.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 幻灯片 32解析:由已知条件及图中A、B数据为0判断出图中纬度为北纬,由此判读出C、D为北纬70°和北纬20°,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为北纬70°,结合“BC处于昼半球”,得出北纬70°为刚刚出现极昼的纬度,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0°,为北半球的夏季,推出第3问答案为A,塔里木河为内流河,为丰水期,美国“硅谷”为地中海气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北半球的冬季。将局部图转换成常见的侧视图为: ---- 幻灯片 33---- 幻灯片 34 C点为切点,地方时为0点,根据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得出10时。B与D之间在直射经线上,太阳在正北方;C(刚出现极昼的纬线)与N(极点)之间为太阳日出位置,N为最北点,太阳光线从北部照来。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做圆周运动。 答案:(1)B (2)D (3)A ---- 幻灯片 35【小试身手】 如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达最慢时期 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 C.北京昼长大于上海 D.北半球物体正午影长达到最长 ---- 幻灯片 36 (2)此时,我国汕头市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40分钟 B.12小时 C.12小时20分钟 D.12小时40分钟 ---- 幻灯片 37 解析: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则靠近180°的一条经线为160°E,进一步判读此图为南极点俯视图,此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第(1)题,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时期,中山站应有极昼现象,北京的昼长小于纬度低的上海,北半球正午的影子达到最长。第(2)题,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汕头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均昼短夜长,四个选项中唯有A项符合要求。 答案:(1)D (2)A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