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七章3、 农业的区位因素 ---- 幻灯片 2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牧场 小麦 耕地 水稻 ---- 幻灯片 31、农业区位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位置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幻灯片 4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 幻灯片 5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 幻灯片 6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的作物。 ---- 幻灯片 7地形因素 ---- 幻灯片 8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 幻灯片 9 北京为什么可以把海南岛作为北京冬季的蔬菜基地? 交通运输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 案例: ---- 幻灯片 10棉花国家指导收购价格 政策 科技 ---- 幻灯片 11水稻田 甘蔗地 鱼 塘 花卉棚 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 幻灯片 12 气候 交通运输 政府 机械 劳动力 市场 地形、土壤、水源 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机械 ---- 幻灯片 13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 气候 2、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是“南蔗北甜” 气候 3、东南丘陵盛产茶叶,而山东丘陵盛产花生,东北盛产大豆,原因是什么? 土壤 4、 南方的荔枝大量的运往北方。 交通运输 5、天津市汉沽区近年来出现了大面积的葡萄园,而在几年前却很少。 市场 6、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蔬菜。 科技 ---- 幻灯片 141、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区不适宜水稻种植? 水稻习性 ---- 幻灯片 15 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增加收入,提高生态效益,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 ---- 幻灯片 161、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是不是一成不变呢? 2、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这些因素加以利用和改造呢? ---- 幻灯片 17丘陵地形(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 幻灯片 18温室大棚栽种蔬菜——调节温度、水分等 ---- 幻灯片 19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改善水源 ---- 幻灯片 201、下列农业生产活动是怎样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1)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 (2)塑料大棚栽种蔬菜。 (3)云贵高原修筑梯田。 (4)三江平原沼泽地排水发展种植业。 (5)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 (改善水源) (调节阳光、温度、水 ) (改造地形) (改造水分条件) (改良酸性土壤) ---- 幻灯片 212.下图中各地段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A.①村落 ②林地 ③耕地 B.①林地 ②果园 ③耕地 C.①耕地 ②林地 ③村落 D.①果园 ②村落 ③林地 B ---- 幻灯片 22思考: ①为什么荷兰鲜花能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 荷兰郁金香 高速公路的发展及与飞机场的相接,形成了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使生产地和消费地的经济距离和时间距离较地理距离大为缩短;加上花卉保鲜技术的发展,从而使鲜花市场在地域上由欧洲扩大到世界许多城市。 ---- 幻灯片 23 看图,城镇周围要发展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业,请在图中A、B、C三个区位安排这三种农业,并说明理由。 练习 河流 ---- 幻灯片 24 A、小麦 练习 河流 :小麦种植面积大,地形平坦开阔 B、奶牛 :近主要公路,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C、花卉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接近市场 ---- 幻灯片 25练 习    A.交通运输   B.市场需求   C.政府干预   D.降水多少 B 1.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 区位条件是(  ) ---- 幻灯片 26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5—6题. 2.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 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 3.“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 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 A C ---- 幻灯片 27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4~5题。 4.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A ---- 幻灯片 285.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C ---- 幻灯片 29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我们主要学习的农业地域类型有: 1、混合农业 2、水稻种植业 3、商口谷物农业 4、大牧场放牧业 5、乳畜业 ---- 幻灯片 301、概念: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混合农业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 ---- 幻灯片 31主要位于东南部和西南部,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1)分布 ---- 幻灯片 32大 分 水 岭 澳大利亚地形特点:东部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地势:两边高,中间低 ---- 幻灯片 33迎风坡 背风坡 ---- 幻灯片 34气候温暖,光热充足。 平坦开阔 灌溉条件一般(处大分水岭的背风坡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水平高 ---- 幻灯片 35(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 读图思考: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有什么好处? 时间安排合理性、有效性强 ---- 幻灯片 36(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 读图思考:在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羊或休耕地有什么作用? 保持土壤肥力,使农场成为一个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 幻灯片 37 休闲地 种小麦 粮食 市场 粮食 种牧草饲料 牧羊 羊毛 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灵活性强。 ---- 幻灯片 38(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1、农牧生产活动交错进行 2、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3、生产灵活,市场适应性强 ---- 幻灯片 39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新颖的混合农业 ---- 幻灯片 40(二)亚洲水稻种植业 ---- 幻灯片 41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区 ---- 幻灯片 42影响亚洲水 稻种植业的 区位因素 优越的自 然条件 充足的劳动力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可能 水稻单产高, 满足了稠密 人口对粮食 的大量需求 人们长期 吃米饭的 生活习惯 ---- 幻灯片 43人口稠密 单产高 人均耕地少 机械化水平低 科技水平低 商 品 率 低 小 农 经 营 经济水平低 田块规模小 传统观念 生产规模小 消费量大 家庭经营 精耕细作 劳动力丰富 经济水平 5.水利工程量大 ---- 幻灯片 44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A.经营模式 B.单位面积产量 C.机械化水平 D.水利工程量 E.科技水平 F.商品率 ---- 幻灯片 45 我国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种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8一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据此回答1~2题。 1、符合甲、乙两地的气候条件分别是 A.冬季气温都在0℃以上 B.都位于亚热带 C.分别位于半湿润区和湿润区 D.降水量分别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C ---- 幻灯片 462、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中下游平原,河西走廊 D.洞庭湖平原,华北平原 A ---- 幻灯片 47(三)、商品谷物农业 ---- 幻灯片 48美国 加拿大 阿 根 廷 澳大利亚 乌克兰 ---- 幻灯片 49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 大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高 商品率 高 ---- 幻灯片 50 ---- 幻灯片 51科技水平高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 便利的交通运输 地广人稀 高度发达的工业 ---- 幻灯片 52 (四)、大牧场放牧业 ---- 幻灯片 5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的分布 ---- 幻灯片 54---- 幻灯片 55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交通方便 商品率高 提供基础 提供可能 提供便利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 幻灯片 56欧洲 北美 澳大利亚 新西兰 (五)、乳畜业 ---- 幻灯片 57---- 幻灯片 58 ---- 幻灯片 59---- 幻灯片 60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