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
----
幻灯片 2第一讲 中国自然地理
----
幻灯片 3最新考纲:1.我国的疆域。2.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5.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
幻灯片 4本节目录
----
幻灯片 5一、中国的疆域
1.海陆位置:东临_________、背靠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_______海峡。
2.领土四至点
太平洋
琼州
----
幻灯片 63.相对位置
(1)陆
上
邻
国
(2)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 、_________、马来西亚、文莱、____________。
俄罗斯
巴基斯坦
老挝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
幻灯片 7二、地形和地势
1.特征
(1)地势:__________,呈________分布。
(2)地形:复杂多样,_____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分布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a________—阴山、昆仑山—b_______、南岭。
西高东低
阶梯状
山区
天山
秦岭
----
幻灯片 8(3)西北—东南走向:g________、阿尔泰山。
(4)南北走向山脉:h_______、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______________。
3.四大高原: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云贵高原。
4.三大平原: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
台湾山脉
巫山
大兴安岭
祁连山
贺兰山
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
幻灯片 95.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准噶尔盆地、
____________、柴达木盆地、__________。
6.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山东丘陵、__________。
三、中国的气候
1.气温分布
(1)冬季:南北温差____,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_、地形的影响。
(2)夏季:南北普遍______,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辽东丘陵
东南丘陵
大
纬度位置
冬季风
高温
----
幻灯片 102.降水分布
(1)空间: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_递减,主要是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2)时间:降水集中在______季节,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集中在5~9月。
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4.气候主要特征:_____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
__________。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夏秋
季风
复杂多样
----
幻灯片 11四、河流
1.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季节性
高山冰雪融水
春汛
大
长
----
幻灯片 12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作为东线的输水通道。
五、自然资源
1.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主要的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耕地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及______;林地多分布在山地,草原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____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2)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东部季风区
盆地
200
河流水
----
幻灯片 133.合理利用
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
【点睛】 自然环境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大河向东注入大海,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在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对我国的自然资源也有重要影响。
----
幻灯片 14考点一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
[知识精析]
1.四大高原
----
幻灯片 15----
幻灯片 162.四大盆地
----
幻灯片 173.三大平原
----
幻灯片 18[对点演练]
1.(2013·南平六校联考)下图为我国四条重要的山脉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既是省区分界线,又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幻灯片 19(2)下列关于图中山脉及其两侧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②以西地区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
C.③附近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D.④是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解析:(1)大兴安岭两侧均属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处,西侧的黄土高原属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东侧的华北平原属于地势第三级阶梯;巫山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的交界处,西侧的四川盆地属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东侧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地势第三级阶梯;武夷山两侧均属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
幻灯片 20(2)大兴安岭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以东的华北平原多盐碱地;巫山附近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武夷山脉是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的分水岭。
答案:(1)B (2)C
----
幻灯片 21考点二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知识精析]
1.气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
幻灯片 222.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
幻灯片 233.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幻灯片 24[对点演练]
2.(2011·高考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1)~(3)题。
----
幻灯片 25(1)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
A.0.55 0.50 B.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2)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3)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
A.E B.F
C.G D.H
----
幻灯片 26解析:(1)由图可知,E地位于0.45和0.65两条等值线之间,且周围的等值线以小值0.45闭合,说明该处的等值线数值比0.45小;而F地位于0.25和0.45两条等值线之间,且周围的等值线以大值0.45闭合,说明该处的值比0.45大。(2)由图可知,E、F两地的纬度位置相近,但E地的气候风险度较低、而F地的气候风险度较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知,E地位于四川盆地、F地位于江南丘陵一带,两地的地形不同,导致两地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因此位于四川盆地的E地气候风险度较低。
----
幻灯片 27(3)柑橘的生长对热量要求较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图中的H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北部边缘,因此气温较低是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偏大的主要原因,故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该地温度条件改善、风险度明显降低。
答案:(1)B (2)A (3)D
----
幻灯片 28考点三 中国的自然资源
[知识精析]
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
----
幻灯片 29----
幻灯片 30[对点演练]
3.(2011·高考江苏卷)图1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2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
幻灯片 31 图2
(1)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2)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地增加
----
幻灯片 32解析:第(1)题,从图1可知,我国耕地面积从2000年~2007年持续减少,故A选项错误;从纵轴坐标可以读出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在1.2亿公顷以上,故B选项正确;2002年~2003年之间,线段斜率最大,下降最快,故C项正确;2003年~2007年四年之中各段斜率略有不同,并非一条直线,故D选项错误。第(2)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林地增加最多,其次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也很明显,故A、C选项正确;粮食播种属于耕地,故B选项错误;未利用地明显减少,故D选项错误。
答案:(1)BC (2)AC
----
幻灯片 33考点四 中国的河流
[知识精析]
1.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
幻灯片 342.长江、黄河、珠江的开发与治理
----
幻灯片 35[对点演练]
4.(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3)题。
----
幻灯片 36(1)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 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 D.1989~2000年
(2)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3)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
幻灯片 37解析:(1)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1977~1989年的某时段,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相反,故排除B、C项;1989~2000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接近程度较1970~1976年小,故D项错误。(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净注入干流的流量在1500亿立方米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其干流的年净径流量巨大;从年净输沙量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的含沙量也较大,由此则可以判断该干流最可能为长江(辽河和黄河的年净径流量较小,黑龙江的含沙量较小)。
----
幻灯片 38(3)读图可知,该河流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因为兴修水库可使泥沙在库区沉积,森林覆盖率提高可减少泥沙进入河流。
答案:(1)A (2)B (3)B
----
幻灯片 39二维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典例应用
(2011·高考上海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
幻灯片 40(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3500米 B.南坡2000米
C.北坡3500米 D.北坡2000米
(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
幻灯片 41【答题流程】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标准答案】 (1)B (2)D (3)D
----
幻灯片 42方法技巧
二维坐标统计图又叫平面直角坐标图,可分为Y轴向上、Y轴向下和多项Y轴三类。二维坐标统计图的判读要领:
1.要正确判断并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明白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哪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配规律。
----
幻灯片 432.要准确获取坐标中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坐标图上的点、线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发展的不同阶段、变化趋势和程度,并对地理事物峰、谷值及谷峰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出规律。如曲线(折线、直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尤其要注意曲线或折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等特殊变化,从中发现规律。
----
幻灯片 443.对比分析多幅二维坐标统计图时,特别要看清纵、横坐标表示的单位数值,不能简单地以“柱”或“线”的长短来比较大小。
如根据下图比较雅典8月和北京9月的降水多少时,不少考生只注意比较两地降水柱子的高低,而忽略了降水量纵坐标的数值不同,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
----
幻灯片 454.要重视对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如读“杭州和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统计图”,要联系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
幻灯片 46(1)由日出和日落时间算出昼长,若昼长小于12小时,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若昼长等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赤道或该地位于赤道上;若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该地处于夏半年;若昼长等于24小时,说明该地发生极昼.图中杭州日出时间是5点,日落时间是19点,昼长是14小时,说明该地处于夏半年.
(2)太阳高度最大时,该地地方时是12时,若太阳高度等于90°,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若该地24小时太阳高度都大于0°,说明该地有极昼现象。图中杭州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12点,说明杭州经度是东经120°;北京时间22时甲地太阳高度达到最大,说明此时其地方时为12时。
----
幻灯片 475.在同一坐标系中,如果纵坐标不唯一,要注意各种图形和对应坐标之间的切换。
如上图表示我国某地的地形及其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若要求读出7月最低气温出现的海拔、该地的年降水量约是多少,应先根据纵坐标的气温数值,找出最低气温的点,然后根据海拔判断出该点的高度约为多少,再找出该点对应的年降水量,从左侧坐标中读出信息,具体判断过程如图中的①②③④步所示。
----
幻灯片 48----
幻灯片 49----
幻灯片 50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