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  第2课 北方地区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 幻灯片 3---- 幻灯片 4【锦囊】 北方的水旱灾害 ----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幻灯片 7【考点1】 自然地理 【1—1】(2013·北京卷)读图,回答第(1)~(3)题。 ---- 幻灯片 8(1)图中(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D ---- 幻灯片 9【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得知甲地为我国最东端,在夏半年日出最早,但冬半年因为纬度高,日出时间较晚,故A选项错误;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是极圈,漠河纬度低于极圈,无极昼极夜,但有白夜现象,注意“极夜”和“白夜”的区别,故B选项错误;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黑龙江上游位于大兴安岭西侧,靠近内流区,但是属于外流河,故C选项错误;松花江由低纬向高纬流经封冻区,春季有凌汛出现,故D选项正确。 ---- 幻灯片 10(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A ---- 幻灯片 11【解析】第(2)题,东北平原水系南部向南流、北部向北流,地势中间高、南北两侧低,从高度表也可以看出,长春附近地势高于南北两侧,故A选项正确;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选项错误;东北农业国营大农场较多,故C选项错误;东北平原无棉花种植,中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故D选项错误。 ---- 幻灯片 12(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 幻灯片 13【解析】第(3)题,①情况出现在近些年,③不符合我国国情,根据我国人口迁移的时期特点和国家政策因素,得出②和④正确。 ---- 幻灯片 14【考点2】 农业 【2—1】(2013·四川卷)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幻灯片 15(1)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答案:图1:图示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 图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 幻灯片 16(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答案: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 幻灯片 17【解析】解题的第一步是完整提取地理信息,由题干可知图示区域是东北地区,时间为冬春季节,距平指与同期多年平均值相比的差值;由图例可知气温比常年同期低,降水比常年同期多;同时也可读出气温及降水距平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多;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知西部地区为平原,地势平坦,影响地表径流的速度。这样就能够顺利地解答(1)、(2)题了。 ---- 幻灯片 18(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 幻灯片 19【解析】第(3)题,应当明确是从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两个方面去思考和分析“气温比常年低”和“降水比常年多”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 幻灯片 20【2—2】滨州市沾化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就超过7000元。“沾冬二号”冬枣含糖量高达38%(普通冬枣25%,甘蔗12%),市场供不应求。据此回答(1)~(2)题。 (1)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主要原因是( ) A.栽培技术先进 B.运输条件改善 C.政府支持 D.媒体推介 B ---- 幻灯片 21【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影响农产品长途运输的因素。题目中强调了“远销全国各地”,能够远销全国各地,凭借的是冷藏技术等运输条件的改善。 ---- 幻灯片 22(2)从气候角度分析,有利于冬枣含糖量提高的因素是( ) A.气温高 B.气温日较差大 C.光照强 D.年降水量多 B ---- 幻灯片 23【解析】第(2)题,本题考查农产品中有机质积累的影响因素。瓜果含糖量高主要是由于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 幻灯片 24【考点3】 工业 【3—1】近年来,山东省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但铁矿石却需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加强整合,企业布局向沿海转移(如下图)。回答(1)~(2)题。 ---- 幻灯片 25(1)相对于济南市的钢铁企业,日照市钢铁企业具有的优势是( ) A.市场 B.资金 C.技术 D.交通 D ---- 幻灯片 26【解析】第(1)题,考查钢铁工业区位优势的分析。日照市临海,有便利、便宜的海洋运输。 ---- 幻灯片 27(2)山东省对钢铁企业加强整合,逐步实现由内陆城市向日照沿海转移的目的是( ) ①减少内陆城市的环境污染 ②降低原料运输成本 ③充分利用日照市的炼钢技术 ④便于出口,提高经济效益 ⑤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海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B ---- 幻灯片 28【解析】第(2)题,考查钢铁工业产业转移的目的。作为污染较为严重的重工业类型,钢铁工业的移出有利于减少移出地的环境污染;选择靠海城市可以节约运输成本,便于出口。 ---- 幻灯片 29【3—2】(苏、锡、常、镇四市2013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山西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为严峻,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承载力强度是指水资源承载人口与实际人口之比。读表回答(1)~(2)题。(双项选择) ---- 幻灯片 30(1)读表可知,水资源承载盈余最多和水资源严重超载的地区分别是( ) A.晋城 B.长治 C.运城 D.临汾 AC ---- 幻灯片 31【解析】本题组考查陕西省的节水工业。第(1)题,结合图表可得。 ---- 幻灯片 32(2)下列有关山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高产值低耗水农业 B.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制定合理的跨流域调水方案 D.修建蓄洪储水工程 AB ---- 幻灯片 33【解析】第(2)题,题干中强调了“节流”,而C、D均属于开源的方式。 ---- 幻灯片 34【考点四】 北方的水旱灾害 【4—1】(执信中学2012届模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其流域内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幻灯片 35(1)黄河位于我国的 北方 地区,上游和中游以 河口 为界,在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 河水暴涨 的特点,初春时节在 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 (填省区)部分河段易形成凌汛。 (2)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引黄灌溉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下游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 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发挥水利枢纽的调节功能;下游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 ---- 幻灯片 36【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黄河水灾和凌汛的相关知识。凌汛的发生有两个条件:首先,河流有结冰期;其次,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结合这两点可以作答;关于消除黄河的水灾,上中下游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中上游地区主要是水土保持,下游主要是修建水利设施以及加固堤坝。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