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
第4课 青藏地区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
幻灯片 3----
幻灯片 4【锦囊】西南季风对该区的影响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从东南部的河流谷地吹入青藏高原,使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东南地区降水较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
----
幻灯片 5----
幻灯片 6【考点1】 自然地理
【1—1】(山西大学附中2013届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
幻灯片 7材料二 地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材料三 西藏面积广袤,但适合人类定居的范围有限。藏南谷地是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有一连串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年降水量约300~500mm。
----
幻灯片 8(1)从地质地貌两方面分析雅鲁藏布江东西向发育的原因。
答案:雅鲁藏布江位于东西向地缝合线附近,岩层破碎,易发育河流;受河流两侧东西走向山地约束,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
----
幻灯片 9【解析】本题考查西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第(1)题,雅鲁藏布江东西向发育的原因需结合地质和地形因素进行分析。
----
幻灯片 10(2)描述甲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答案:山河相间,山高谷深;气候、植被、土壤垂直分异明显;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域面积狭窄;地壳运动强烈,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丰富。
----
幻灯片 11【解析】第(2)题,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从地形、植被、土壤、河流、生物等方面进行回答。
----
幻灯片 12【1—2】(安徽怀远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月考)读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位置图,完成(1)~(2)题。
----
幻灯片 13(1)关于一号冰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天山山脉的西段
B.冰川大体呈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的态势
C.一号冰川采样点所在的冰川体比另一支冰川体坡度更陡
D.一号冰川雪线平均高度为4255米
B
----
幻灯片 14【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以及全球变暖、冰川消融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第(1)题,读图可知,一号冰川位于天山山脉的东段;冰川大体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图中未显示另一个冰川的信息;冰川大部分海拔在4200米以下,所以平均海拔不会超过4200米。
----
幻灯片 15(2)一号冰川近年来逐渐后退,冰川消融量增加,对乌鲁木齐河源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
A.水循环环节增多
B.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C.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
D.径流量增加
D
----
幻灯片 16【解析】第(2)题,该地区的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冰川消融可以使径流量增加。
----
幻灯片 17【考点2】 农业
【2—1】(乳山一中2013届12月月考 )青藏高原是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完成(1)~(2)题。
(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B
----
幻灯片 18【解析】本题组考查农业技术的改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1)题,大棚主要改善的是热量条件。
----
幻灯片 19(2)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的湿度不够、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D
----
幻灯片 20【解析】第(2)题,大棚改善的首先是空气的问题,所以相对来说地温会比较低,这是导致西瓜“挂”着的根本原因。
----
幻灯片 21【2—2】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1)~(3)题。
(1)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
B
----
幻灯片 22(2)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C
----
幻灯片 23(3)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A.甘 B.新
C.藏 D.滇
C
----
幻灯片 24【解析】本题组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地理条件对植被以及农业的影响。从题目中海拔为3000米,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油菜,可判断出该地为青藏高原区的农业。该地区的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冰川融水。山坡上寸草不生主要和降水量有关。
----
幻灯片 25【考点3】 三江源保护区
【3—1】(张掖二中2013届高三月考)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下图表示三江源地区1950~20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回答(1)~(2)题。
----
幻灯片 26(1)对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B.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能资源丰富
C
----
幻灯片 27【解析】第(1)题,考查三江源地区自然地理特征。A选项所描述的特征是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本区的太阳辐射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但因为海拔较高,热量并不充足;该地积雪冰川多,但因为是三江的源头,水量较小,所以水能并不丰富。
----
幻灯片 28(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三江源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河湖流量增加,洪涝多发
B.农作物播种时间推迟
C.降水增加,水土流失加剧
D.蒸发加剧,草地退化
D
----
幻灯片 29【解析】第(2)题,考查全球变暖对三江源地区的影响。由图可知,气温的变化是逐渐升高,气温升高的直接后果是蒸发加剧,而该地区的降水很少,所以蒸发量的增多,会直接导致草地的退化。
----
幻灯片 30【考点4】 西南季风对该区的影响
【4—1】(八桂大联考第一次2013届模拟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幻灯片 31描述西藏地区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述等降水量线明显向雅鲁藏布江上游凸出的主要原因。
答案:河谷出现明显弯曲,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沿河谷深入,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
幻灯片 32【解析】本题考查西南季风对该地区降水的影响。首先读图找出等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河谷出现明显弯曲;然后结合数值分析数值的渐变特征: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产生的原因结合西南季风的影响和地形的抬升对降水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