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设计1
设计2
第
二单
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前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知识点一
第
二
节
大
气
圈
与
天
气、
气
候
知识点二
创新演练·大冲关
第
2
课
时
大气的运动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1.知道热力环流的概念及常见的表现形式。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利用所学知
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
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
----
幻灯片 6----
幻灯片 7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
(1)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 和 。
(2)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
2.热力环流
上升
下沉
风
----
幻灯片 8冷热不均
上升
低
高
下沉
高
低
高
低
----
幻灯片 9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力。
2.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
水平气压梯度
F
F、P
F、P、f
垂直
平行
----
幻灯片 10 其中F为 力,P为 力,f为 力,
v为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
地转偏向
摩擦
----
幻灯片 11 一、教材P38图2-2-6探究
1.在A、B、C三地受热均匀、差异极小的情况下,等压面是怎样的?当A地受热较多,B、C两地受热较少时,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会发生怎样的运动?
提示:在A、B、C三地受热均匀、差异极小的情况下,等压面是平直的。当A地受热较多,B、C两地受热较少时,A地空气上升,B、C两地空气下沉。
----
幻灯片 12 2.空气垂直运动对三地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有何影响?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会发生怎样弯曲?
提示:A地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高空气压高;B、C两地相反。表现在等压面上,A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高空向上凸,B、C两地相反。
----
幻灯片 13 二、热点探究
3.我国夏季南北方普遍高温,许多家庭在房间高处安装壁挂式制冷空调,夏季空调制冷使室内温度降低;而北方学生宿舍冬季用的取暖设备却安装在房间窗户的下方。
为什么需要这样安装?试用学过的地理学原理分析。
提示:制冷空调排出的是冷性气体,密度较大,下降运动,故安装在高处有利于室内降温;而取暖设备排出的是热气,密度较小,上升运动,故安装在低处有利于室内升温。
----
幻灯片 14----
幻灯片 151.热力环流的形成
----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 2.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因有空气流入,形成高气压,使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 形成海风(如图a)。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上低,空气冷却收缩,地面气压比海洋高,使近地面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如图b)。
----
幻灯片 18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气温高,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c)。夜间因近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d)。
----
幻灯片 19 (3)城市热岛环流: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热力环流即城市风(如图e)。市区空气中浮尘多,凝结核多,加上气流上升冷却,因而多云雾;城市风可将郊区新鲜空气输送到市区,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研究城市风对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 (4)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沙漠地区增温强烈,气温高,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高气压,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林区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于是在近地面风由林区吹向沙漠地区,在高空风由沙漠地区吹向林区(如图f)。夜间,沙漠地区降温强烈,近地面气温低,林区降温慢,气温相对较高,在近地面,沙漠地区形成高气压,林区形成低气压,风从沙漠地区吹向林区,高空风从林区吹向沙漠地区 (如图g)。
----
幻灯片 22 3.等压面的分布规律
(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如图a)。
(2)若地面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即“凸高为高,凹低为低”(如图b)。
(4)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相反(如图b)。
----
幻灯片 23 “热低压、冷高压”仅适用于同一水平面上两地区相比较,不适用于垂直方向上。在垂直方向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压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
幻灯片 24 根据等压面的凸向判断气压的高低
(1)先根据“凸高为高,凹低为低”的规律,判断水平气压高低。如图c中PB>PA,PC>PD。
(2)再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垂直变化规律判断不同高度的气压高低。如图c中C、D处气压小于A、B处,A、B、C、D间的气压高低顺序是PB>PA>PC>PD。
----
幻灯片 25 [例1] (2011·全国高考)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
幻灯片 26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
幻灯片 27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大气运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第(1)题,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自下而上,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温差越小,气流越稳定。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和试题中提供的新知识,近地面与高空比较,甲地附近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最大,大气稳定度最差;乙地水汽含量大(地面有湖泊),大气垂直状况不稳定;丙地等温线比较平直且分布均匀,垂直温差最小,因此其最稳定,D正确。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8时甲地附近地面和高空温差最大,故寒冷气流应位于甲地附近上空。正午前后应该指当地12点前后,图示甲地西侧
----
幻灯片 28高空的冷空气移至乙地附近(8时至12时历时4小时,移动速度每小时20千米,共计自西向东移动80千米),垂直温差大,而且空气中水汽丰富,近地面大气密度乙地小,容易导致乙地产生强对流天气,B正确。乙地为低压,甲丙两地为高压,因此气流从甲丙两地流向乙地,北半球向右偏,丙地为东南风,甲地出现偏北风,C、D不正确。
[答案] (1)D (2)B
----
幻灯片 291.读“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A、B、C、D间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4)此时,在一天中为________ (昼或夜),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30解析:第(1)题,同一地区地面与高空比较,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为越往高空大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第(2)题,C处等压面上凸,比D处气压高。第(3)题,热力环流绘画的切入点是根据等压面知识找出近地面海洋、陆地何处气压低、何处遇热、何处受冷,进而根据热力环流四过程,即“受热不均—垂直运动—同-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运动”画出。第(4)题,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则相反,故夜晚气温海洋高于陆地,白天气温海洋低于陆地。
答案:(1)b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C (3)略(A、B、C、D间环流为顺时针方向)。
(4)昼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等压面下凹,海洋则相反,等压面上凸
----
幻灯片 3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的比较
----
幻灯片 32----
幻灯片 33 风向和风力的判读
1.风向的判断(以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
幻灯片 34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1)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30°~45°)。
(2)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
----
幻灯片 35 2.风速(V)的判断
(1)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如甲图中,风速VB>VA
(2)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则风力就越小。如甲、乙两图中,VB>VC
(3)相同图幅、相同比例尺的地图相比,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数值差越小,风力就越小。如甲、丙两图中,VD>VB
----
幻灯片 36 (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越小,风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如海面上的风力大于沿海陆地、内陆荒漠地区的风力大于绿洲。
----
幻灯片 37 3.风向的判读应用
①近地面等压线数值的大小: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②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未考虑地形与其他因素的影响)。
③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④高压和低压: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右后方,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左后方
----
幻灯片 38 [例2] (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图中M地的风向是 (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
幻灯片 39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能力。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西北风。
[答案] C
----
幻灯片 402.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幻灯片 4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分布图中风向的判断和风力大小的比较。第(1)题,首先过该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总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其次,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右偏30°~45°,即为过该点的正确风向。第(2)题,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答案:(1)C (2)C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