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 二单 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前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知识点一 设计1 设计2 第 一 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知识点二 创新演练·大冲关 第 2 课 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知识点三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1.知道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2.理解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理解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构造地貌的形成 及特征。 ---- 幻灯片 6---- 幻灯片 7一、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内、外力作用比较 热能 太阳能 变质 作用 高低起伏 风化 搬运 趋于平 坦 地壳运动 ---- 幻灯片 82.板块构造学说 ---- 幻灯片 9 (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 大板块,在图中填出名称。 (2)板块处于不断 中。 (3)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 ,多火山和地震。 (4)板块相对移动,彼此 或 ,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运动 平缓 活跃 碰撞 张裂 六 ---- 幻灯片 10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 1.概念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 、 ,称为地质构造。 2.常见类型 变形 变位 ---- 幻灯片 11挤压 背斜 山岭 向斜 向下弯曲 断裂 错动 位移 ---- 幻灯片 123.意义 (1)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 构造中。 (2)找水:在 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3)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 。 背斜 向斜盆地 断层 ---- 幻灯片 13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 作用、搬运作用、 作用、 作用等。 2.流水作用 (1)侵蚀地貌: 、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2)沉积地貌: 或洪积扇、冲积平原和 。 侵蚀 侵蚀 固结成岩 沟谷 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 幻灯片 14 3.风力作用 (1)侵蚀地貌:风蚀 、风蚀洼地等。 (2)沉积地貌: 、沙垄等。 4.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改造地表形态 (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 的目的。 (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会产生 作用。 蘑菇 沙丘 趋利避害 消极 ---- 幻灯片 15 教材P33图2-1-16探究 1.冲积扇一般形成于什么位置?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冲积扇一般分布在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很广,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2.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有何分布规律? 提示: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 [例1] (2011·海南高考)读下图,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 ---- 幻灯片 21 [解析]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边界附近,往往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海沟等,根据等深线的分布,可以看出大陆架与海沟之间的分界,大致在2 000~3 000米左右等深线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交界地带,大洋板块附冲到大陆板块之下,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容易导致地下的岩浆沿着裂隙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答案] 界线: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沿2 000~3 000米左右等深线)的海沟。 原因:大洋(西南侧的)板块俯冲到大陆(东北侧的,或美洲)板块之下(或答两侧的板块互相挤压),导致这里多火山。 ---- 幻灯片 221.(2009·上海高考)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 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 幻灯片 23(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板块海拔高度相近,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得出该板块类型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边界,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 答案:(1)A (2)C ---- 幻灯片 241.褶皱的基本形态 ---- 幻灯片 25---- 幻灯片 262.褶皱和断层的比较 ---- 幻灯片 27---- 幻灯片 28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利用向斜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下图)。 ---- 幻灯片 29 (2)利用背斜找油: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下图)。 ---- 幻灯片 30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 幻灯片 31 (4)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由于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故断层处常为泉水、湖泊分布,有河谷发育。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如修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 幻灯片 32 断层和断裂的判定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 例如上图中的A、B、C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所以A、B、C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明显位移,故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 ---- 幻灯片 33 [例2] (2011·广东高考)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 幻灯片 34 [解析] 结合背斜、向斜、断层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甲处两侧岩层发生了错动和位移;乙、丙岩层是连续的,但发生了弯曲变形,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 B ---- 幻灯片 352.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幻灯片 36(2)判断图中④地原来应为下列哪种构造 (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海沟 解析:第(1)题,断层处往往有泉水出露。第(2)题,从岩层弯曲状况可知④处原来是背斜构造,因顶部被侵蚀而成谷地。 答案:(1)C (2)B ---- 幻灯片 37 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 ---- 幻灯片 38---- 幻灯片 39---- 幻灯片 40---- 幻灯片 41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叫做风化作用。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幻灯片 42 [例3] (2011·北京高考)右图是海 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该景观 (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 幻灯片 43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图示的分析和判读能力。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岩石岩性坚硬,为花岗岩,长期受海水侵蚀、风吹日晒等外力作用影响,逐渐形成了图示景观。该岩石不能反映出所属热量带,在任何季节都可以观赏。 [答案] A ---- 幻灯片 443.下列选项与下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 幻灯片 45解析:过程①主要表现为在冰川、风、热胀冷缩的物理作用下,坚硬的岩石逐渐转化为碎屑,属于物理风化过程;过程②主要表为松散的碎屑物,经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 答案:A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