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前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知识点一
创新演练·大冲关
设计1
设计2
知识点二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的概况
(1)位置:位于我国 ,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2)范围: 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 以北。
(3)地表特征: ,地表破碎。
内陆腹地
太行山脉
秦岭
沟谷发育
----
幻灯片 7 2.水土流失危害的主要表现
(1)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 、土壤养分流失、 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 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 。
(3)对黄河的影响:使黄河 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
土层变薄
耕地质量
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
泥沙含量
----
幻灯片 8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山地高原
干旱区
牧业区
流水
----
幻灯片 9夏季
暴雨
----
幻灯片 10 2.人为原因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采用 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开挖地表土,破坏 ;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 。
(2)破坏植被: 规模不断扩大,历史上 、伐木烧薪、战争等。
轮荒
地表植被
水利设施
农业垦荒
营造宫殿
----
幻灯片 11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土地 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综合发展。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 田地;扩大
种植面积;开展矿区土地 工作。
利用
农林牧
耕作
林草
复垦
----
幻灯片 12 (3)以综合治理为手段:
①原则: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②目的:改善 ;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
幻灯片 132.具体措施
淤地坝
沟谷
----
幻灯片 14修筑水平梯田
坡面径流
----
幻灯片 15田间管理
喷灌和滴灌
----
幻灯片 16乔
灌
草
抗侵蚀能力
表层土
----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一、教材P52图3-1-4探究
1.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黄土高原说明了什么问题?对植被分布及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提示:该线东南为半湿润区,西北为半干旱区,说明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这种降水分布使黄土高原的植被从东向西从森林过渡到草原;农业生产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
----
幻灯片 19 2.黄土高原处于什么地形类型的过渡带?
提示: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3.以上过渡性特点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提示:导致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脆弱。
4.下面的两幅附图反映了黄土的什么特性?
提示:反映了黄土土层深厚,比较干燥且具有直立性,当地人利用这一特性,开挖窑洞,形成特殊的民居景观。
----
幻灯片 20 二、教材P56图3-1-10探究
5.图中条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何种地形部位?其治理措施是什么?
提示:黄土塬。平整土地,营造防护林网。
6.据图分析在缓坡地带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产。
----
幻灯片 217.在沟谷地带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打坝淤地,修建小水库,拦泥蓄水。
8.在陡坡实行封山育林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增加地表植被保护,防治水土流失。
----
幻灯片 22 三、热点探究
9.2012年山东滨州市计划完成12.5万亩黄三角未利用地开发,据此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百害而无一利吗?
提示:不是。虽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但客观上讲,由于大量泥沙的存在使得河流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处形成了三角洲,并为海洋鱼类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
幻灯片 23----
幻灯片 24----
幻灯片 25 水土流失是自然规律,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或加剧水土流失。具体分析如下:
----
幻灯片 261.自然原因
----
幻灯片 272.人为原因
----
幻灯片 28 [例1] (2010·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
幻灯片 29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
幻灯片 30 [解析] 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第(1)题,根据图中海岸线的变化可判断该区域陆地变化的特点;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等;干旱导致土壤缺水,易形成沙土,暴雨则容易导致地表泥土冲刷严重。
----
幻灯片 31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
幻灯片 32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森林破坏严重不属于自然原因。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与黄土本身土质疏松、直立性和吸湿性强以及当地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等有关。
答案:C
----
幻灯片 33----
幻灯片 34 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坚持“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小流域自身的特点,需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如图所示:
----
幻灯片 35----
幻灯片 36 防治水土流失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1)防治水土流失要从成因上,即源头上考虑分析。水土流失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基础,人为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
幻灯片 37 (2)水土流失不仅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变差,而且环境提供给人们的物质条件也很差;人的生活能力差,导致贫困,迫使当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地开发现有的资源。因此,任何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从这个方面来说,它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
幻灯片 38 [例2] (2012·福州模拟)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当地居民对顶面平坦开阔、周边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回答(1)~(2)题。
----
幻灯片 39 (1)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①甲处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丁处沿坡耕作 ④丙处修建水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幻灯片 40 (2)在黄土堆积停止的情况下,不施加人为影响,仅凭自然侵蚀,若干年后塬面边界变化最可能的是( )
A.a线 B.b线
C.1 020米等高线 D.1 030米等高线
----
幻灯片 41 [解析] 第(1)题,在黄土高原的综合整治中,应在沟谷地带(甲)打坝建库、在缓坡(乙)修建梯田、陡坡(丁)植树种草、在塬面(丙)发展农耕,此谓“保塬”
“护坡”“固沟”工程。第(2)题,流水侵蚀对不同坡面的影响力度是有差异的,甲为沟谷地带,丁为陡坡,在自然状态下应为侵蚀严重区,而乙为缓坡,丙为塬面,这两处的侵蚀力相对较小。
[答案] (1)A (2)B
----
幻灯片 42 2.读“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完成(1)~(2)题。
----
幻灯片 43(1)图示治理措施属于 ( )
A.生物措施 B.农业技术措施
C.工程措施 D.政策措施
(2)最符合图中①框含义的是 ( )
A.充分利用光热 B.减少风沙
C.蓄水保土 D.净化空气
解析:第(1)题,植树种草属于生物措施。第(2)题,
生物措施的功能是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答案:(1)A (2)C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