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专题二 第四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归纳·整合·串联 专题·迁移·发散 专题一 检测·发现·闯关 专题三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幻灯片 7---- 幻灯片 8 1.分析某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1)要掌握一个河流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和整治措施,首先要认识到河流是地形和气候综合作用的产物,然后从地形、气候特征等方面,分析河流以下方面的特征: ---- 幻灯片 9 ①流向:由地势决定。 ②河网密度:与地形和流域面积有关。 ③流量:与降水、地形和流域面积有关。 ④结冰期:长短与有无由气温决定。 ⑤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流域内人类活动有关。 ⑥水能蕴藏量:取决于河流水量和地势落差两方面。 ---- 幻灯片 10 (2)要进一步分析该河流对流域内人类生活的影响,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①供水:包括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从河流流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和水质方面分析。 ②航运:从河床坡度、流量大小方面说明。一般情况下,河流流量大,水流平缓利于航运;同时需考虑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 ---- 幻灯片 11 ③发电:从河流流量和地势落差说明,河流水量大且地势落差大更有利于发电。 ④水产养殖:重点考虑水域面积及水质状况。 ⑤旅游:与河流和周边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搭配状况有很大关系。 ---- 幻灯片 12 2.对某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措施 (1)修建水利工程:效益可从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说明。其中前两个方面易于理解,而对航运有利是通过水利工程使上游水深增加,水流变平缓且季节流量变化小而实现的。 (2)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 (3)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保护水质、安全供水。 ---- 幻灯片 13 [例1]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幻灯片 14---- 幻灯片 15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河流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 幻灯片 16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丙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结冰期,夏季降水较多,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由图甲中等高线可知A支流处在低山、丘陵地区,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图可知,A支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且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有岩石裸露,故河水在汛期的含沙量较大。第(2)题,根据图甲和图乙,B支流主要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观察图例可知流域内有瀑布和果园,可开发水能和 ---- 幻灯片 17发展旅游业;而C支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且联系了众多居民点,可以发展航运。第(3)题,仔细对比地形图和10年后的土地利用状况图,结合图例,可发现河流上游坡地开垦现象严重,有些地区出现了裸岩;湖泊面积缩小,湿地退化,湖滨地带成为农田,这是由围湖造田造成的。毁林开荒、开垦陡坡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下游湖 ---- 幻灯片 18泊泥沙淤积严重,再加上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也使其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加剧洪涝灾害。第(4)题,材料已经给出了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还需考虑有无断层等地质条件、河流水文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移民等社会经济状况。 ---- 幻灯片 19 [答案] (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河流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 幻灯片 22---- 幻灯片 23 [例2] 阅读西部大开发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自1999年11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西部大开发列为2000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以后,西部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地区。 ---- 幻灯片 24 [例2] 阅读西部大开发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自1999年11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西部大开发列为2000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以后,西部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地区。 (1)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除了图中的10个省、市、自治区外,还包括东部经济地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部经济地带的  。 ---- 幻灯片 25 (2)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带相比,自然原因差距较大。从气候讲,中西部地区大多为________________;从地形上讲,中西部地区___________,对农业的发展不利;从地理区位上讲,中西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26 (3)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带差距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 ①东部沿海地带社会经济基础好于内陆地区 ②东部沿海地区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③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优于中西部地区 ④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起步早 ⑤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 幻灯片 27 (4)图中省区⑤存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图中省区①存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解决这两省生态问题的共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省区②的最大城市是_________,该市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的有利条件有_____。该城市形状狭长主要是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6)在西部大开发中首先要抓好________和________,此外还要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__________创新,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 幻灯片 28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西部地区落后的原因、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有关的一些地理事物。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但资源丰富,因此应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利用。图中①为陕西省,②为甘肃省,⑤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的最大城市兰州周围地区有色金属丰富,接近黄河上游的许多水电站,电力充足。城市地处黄河谷地且受地形的影响,形状狭长。 ---- 幻灯片 29 [答案] (1)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2)干旱区或高寒区 地形多为高原、山地、盆地,海拔较高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3)C (4)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或退耕还林、还草) (5)兰州 电力充足(附近有刘家峡、龙羊峡水电站),靠近玉门油田和金昌有色金属矿产地 地形和河流 (6)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 科技 ---- 幻灯片 30---- 幻灯片 31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如下: ---- 幻灯片 32---- 幻灯片 33 2.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差异,具体差异比较如下: ---- 幻灯片 34---- 幻灯片 35---- 幻灯片 36 [例3] (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 幻灯片 37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原料 ---- 幻灯片 38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 幻灯片 39 [解析] 第(1)题,本题组考查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情况,意在考查考生对这两类地区区域差异的理解程度。发达地区一般具有人才、资金、管理经验等优势,因此由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的一般是资金和技术;而欠发达地区一般原料丰富、劳动力廉价,故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是原料和劳动力。第(2)题,本题考查了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利用其劳动力、土地、矿产 ---- 幻灯片 40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产业的转移,以促进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这样的转移也可使发达地区集中生产要素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因此,这对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都有好处。 [答案] (1)AC (2)CD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