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知识点二
第一单元
第三节
课前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知识点一
创新演练·大冲关
设计1
设计2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一、初期阶段
1.主要特点
区域内往往城镇很 ,空间结构比较 。
2.人地关系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
少
简单
少
基本协调
----
幻灯片 7二、成长阶段
1.主要特点
(1)资源开发的规模 。
(2)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 。
(3)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 渐趋复杂。
(4)呈现 的发展局面,产业由 走向 。
越来越大
扩展
空间结构
由点到面
集聚
扩散
----
幻灯片 8 2.人地关系
开始出现明显的 。
3.主要问题
面临资源枯竭、 受到制约、 加剧等问题。
不协调
发展空间
环境污染
----
幻灯片 9(2)人地关系:人地矛盾加剧。
(3)主要问题:出现 、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
缓慢甚至停滞
高失业率
四、再生阶段
1.特点
通过一系列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
幻灯片 10 2.区域发展措施
(1)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 ,改善区域的 。
(2)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 部门,发展 等。
(3)治理 ,改善地区 。
3.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逐渐由 走向 。
发展空间
产业结构
新兴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污染
投资环境
紧张
协调
----
幻灯片 11----
幻灯片 12 一、教材P17图1-3-2探究
1.据图分析五大湖区主要矿产资源是什么?
提示:煤、铁资源丰富。
2.除资源条件外,从图中看出五大湖工业区发展还有哪些有利条件?
提示: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丰富的水源。
----
幻灯片 13 3.五大湖区的钢铁工业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五大湖周围的钢铁工业在布局上表现为明显的“资源型”特点,主要分布在煤或铁矿石丰富的地区,如:匹兹堡、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等城市。
4.图示阶段匹兹堡人地关系怎样?
提示:资源充足,环境良好,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
幻灯片 14 二、教材P18图1-3-3探究
5.随着区域的发展,五大湖区的工业中心和工业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工业中心增加,工业部门增多。区域内工业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了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多种工业部门。
----
幻灯片 15 6.随着区域的发展,五大湖区的人地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随着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的形成以及城市群的出现,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地价上涨,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
区域发展的分析思路
----
幻灯片 22 区域的发展一般会经过初期开发、成长壮大到转型调整再到获得再生四个阶段,但再生阶段并非是每个区域发展的必然结果。有些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面临挑战的时候,自身缺乏转型、调整的能力和条件,导致经济停滞,从而衰败下去甚至消亡;还有些区域在成长阶段注重各个方面的调整、协调,使人地关系维持在和谐阶段,从而长期处于成长阶段。
----
幻灯片 23 [例1] (2012·烟台一模)读“世界某国家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完成(1)~(2)题。
----
幻灯片 24 (1)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c阶段的发展,该国核心经济区 ( )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D.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2)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家最有可能是 (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巴西
----
幻灯片 25 [解析] 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核心经济区的空间范围先扩大后缩小,该国核心经济区城市数量先增多后减少;a阶段为人口净迁入区,b、c两阶段人口出现外迁现象;从图中三个阶段经济区、人口、城市的发展变化可得出核心经济区的地位逐渐下降。第(2)题,图中显示该国1850年已经出现核心经济区,所以为发达国家;再根据c图中人口迁移方向是南部和西部,核心经济区位于该国的东北部,可判断出该国最有可能是美国。
[答案] (1)D (2)C
----
幻灯片 261.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完
成(1)~(2)题。
----
幻灯片 27(1)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
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区农
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
①稠密的水系 ②黏重的土壤 ③低湿的土地 ④湿热的气候 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
幻灯片 28(2)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
的变化是 ( )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D.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
幻灯片 29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所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平原地形、湿地面积大,故区域开发早期的制约因素应是红壤、湿地等因素。第(2)题,区域发展的阶段Ⅱ,以资源开发为主,工业部门以煤炭、钢铁、化学工业为主,且分布在江南;阶段Ⅲ时期,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其布局主要分布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答案:(1)D (2)C
----
幻灯片 30----
幻灯片 311.匹兹堡的初期阶段
----
幻灯片 322.匹兹堡的成长阶段
----
幻灯片 333.匹兹堡的转型阶段
----
幻灯片 344.匹兹堡的再生阶段
----
幻灯片 35 [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附近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等自然条件,人口稠密,工业发达。
----
幻灯片 36材料2:“美国五大湖地区图”。
----
幻灯片 37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_(矿产)的运输方向,实线箭头表示________(矿产)的运输方向。
(2)图中各城市共有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工业,该工业布局的方式属________型,发展该种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资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38 (3)图中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题,通过五大湖自南向北运输的应为煤炭,自北向南运输的为铁矿石。第(2)题,可结合教材及材料1回答。第(3)题,可结合成长阶段的特点及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分析。
[答案] (1)铁矿石 煤炭
----
幻灯片 39 (2)钢铁 资源 煤、铁资源丰富 五大湖和运河的便利、廉价水运 农业基础好 开发历史悠久(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空间结构上也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原因: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与外部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
幻灯片 40 2.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临海布局的工业,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也属于传统工业区。据此完成(1)~(3)题。
(1)不是依靠本区资源发展的大型传统工业区是 ( )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部工业区
D.俄罗斯的乌拉尔工业区
----
幻灯片 41 (2)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③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优美的环境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
幻灯片 42 (3)面对传统工业的衰落,各工业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加大对钢铁等传统工业投资的力度
B.对钢铁等工业实行保护政策
C.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
幻灯片 43 解析:第(1)题,日本国内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燃料发展工业;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和俄罗斯的乌拉尔工业区都是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区。第(2)题,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同时,便利的水陆运输也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的交通。第(3)
----
幻灯片 44题,生产结构单一,重工业比重大,是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内在原因之一。因此,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是传统工业区振兴区域经济的根本措施。
答案:(1)A (2)C (3)D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