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高中地理 必修3一 轮 复 习 2012年12月12日
----
幻灯片 2一 、必修3复习总体思路
二 、必修3考点说明
三 、关于人教版必修3备课的几点感悟
----
幻灯片 3一 、必修3复习总体思路
1 、按照考纲要求,整合教材,做到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微观上突破重、难点。
2 、立足本学科,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进行典型案例的复习方法。
4、加强地理图像教学。
5、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6、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认真抓好讲、读、考、评、补等环节,做到单元过关,落实到位。
----
幻灯片 4二 、必修3考点说明
----
幻灯片 5 各版本教材的案例异同
人教版 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3.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为例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鲁教版 必修3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1 认识地理区域
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
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3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3.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4.1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4.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4.3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幻灯片 6湘教版 必修3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2 区域发展阶段
1.3 区域发展差异
1.4 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
鲁尔区为例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3.3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3.4 数字地球
中图版 必修3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2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2.5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1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3.2 遥感技术的应用
3.3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3.4 数字地球
----
幻灯片 7三 、关于人教版必修3备课的几点感悟
(一)第一章 第一节内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区域的发展”学习的一般思路
(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五)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几个比较难懂的问题
(二)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夯实基础
----
幻灯片 81、 地位:统领全册书
(一)第一章 第一节内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在整册书中的地位
人教版 必修3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3.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来源:z x x k 学科网]
----
幻灯片 92 、作用:培养学生全面输理问题、归纳问题能力
例:
地理位置差异
(绝对、相对)
气候条件差异 [来源:z x x k 学科网]
(类型、特征)
植被条件差异
(类型、覆盖率)
土地条件差异
(土壤、地形、人均耕地)
水文差异
(冰期,含沙量 , 汛期 ,流量 )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备注:
http://www.zxxk.com/
----
幻灯片 10总 结
30°N,120°E
东南沿海中部
430~ 480 N,122°E-127°E
东北地区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温带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较强,水热条件不如长三角
水稻土,平坦破碎、
人均面积少
黑土,平坦开阔、
人均面积多
矿产资源贫乏
矿产资源丰富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无冰期,含沙量较小,汛期长,流量大
有冰期,含沙量小,汛期较短,流量较小
备注:
http://www.zxxk.com/
----
幻灯片 11例: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
幻灯片 122、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著名的
重化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
合性工业基地
----
幻灯片 133、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陆运便利,沿海航线
的中枢
陆运为主
更发达
较发达
----
幻灯片 14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气候条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
矿产资源
条件差异
气候条件的差异
地理位置的差异
综合因素
综合因素
----
幻灯片 15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
----
幻灯片 16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
幻灯片 17山西省煤炭资源的自然状况
储量丰富
分布范围广
煤种齐全
煤质优良
开采条件好
资料1: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可开采560年。
资料2: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资料3: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其中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河东煤田是优质主焦煤
资料4: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资料5:煤炭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煤层中含有丰富煤层气。
资料 学生归纳
----
幻灯片 18人口稀少
土壤肥沃
商品率高
商品粮基地
突出
特点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地理条件内部分异
地形平坦
集中连片
耕地面积广
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
----
幻灯片 19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
挑战之一:人均资源量少
挑战之二:人均能源消费量低
挑战之三: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挑战之四: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挑战之五:能源安全(含义?)受到威胁
我国人口基数大
我国人口素质低
如何加强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
2001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33亿吨,仅居世界第11位,占世界2.3%。
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都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的1.2%。
----
幻灯片 20读图2.2,回答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的差异
----
幻灯片 21(二)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夯实基础
----
幻灯片 22 森林的生态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2008年广东卷)
6. 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 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
幻灯片 23
矿产
能源
矿产能源
资源、矿产、能源的区别和联系
----
幻灯片 24能源列举和分类
按能源资源的性质:
可再生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
按利用能源的技术状况:
常规能源:
新能源:
水能、煤炭、石油、风能、天然气、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
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
来自地球内部:
来自太阳辐射:
来自天体间引力:
按能源的基本形态是否改变: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
幻灯片 25(08年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10.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11.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12.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
幻灯片 26(2008年海南卷)
2. 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 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 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 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 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答案:B
----
幻灯片 27(2008年广东卷)
7. 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B
----
幻灯片 28(三)“区域的发展”学习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区域面临的问题
第二步: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区域问题产生的危害
第四步:区域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
( 2008年广东卷)(单)20. 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西北草原退化
东北草原土壤酸化
C. 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 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答案:B
----
幻灯片 29 1、 “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纳
----
幻灯片 30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数量)
b.人类的活动不当(人口素质)
具体原因:
----
幻灯片 31例: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具体原因: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农作侵入牧区。
根本原因:
----
幻灯片 32例:前苏联垦荒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具体原因:“剃光头”式开荒及不恰当的耕作方法
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开垦方式(人口素质)
----
幻灯片 33 例:亚马孙雨林被毁的人为原因
具体原因:如图2.25
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
幻灯片 34例:美国田纳西河19世纪后期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
扩大耕地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SO2,形成酸雨
----
幻灯片 35例:我国东北地区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具体原因:乱砍乱伐、过度放牧等
根本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开发。
----
幻灯片 36小结:
根本原因:人口数量、人口素质
具体原因:结合当地的人类活动方式
----
幻灯片 372 、“区域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学习的一般思路——“措施”针对“问题”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e.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整治措施
----
幻灯片 38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珠江三角洲面临的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珠江三角洲相应的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规划与管理
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
幻灯片 39(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
幻灯片 40
例:山西省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运输成本
水资源消耗
----
幻灯片 41----
幻灯片 42例:田纳西河流域内的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
----
幻灯片 43例:田纳西河流域内的水系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
大,影响航运。
②水量很不稳定,影响航运。
----
幻灯片 44例:我国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
冬冷夏暖,雨热同期
降水量:300mm~1000mm
----
幻灯片 45P.65思考
1、东北大米因质量………………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
长,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等等。
----
幻灯片 46思考
3、与我国主要农业………………什么启示?
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
幻灯片 47(五)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幻灯片 48例: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合理利用水资源
----
幻灯片 49例: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
措施
工程
措施
前沿地带
外围沙漠边缘
内部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
幻灯片 50例: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
幻灯片 51例:田纳西流域的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
幻灯片 52 例:流域不同区域开发保护的重点
----
幻灯片 53例:东北地区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
幻灯片 54例:东北地区的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
幻灯片 55例:东北地区的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核心:森林资源保护
方法: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
幻灯片 56
例: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
幻灯片 57珠江三角洲模式
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城市化
城市化的动力
工业化的原因
----
幻灯片 58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外资企业建立
个体私营企业
乡镇企业发展
边贸发展
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
----
幻灯片 59(六)几个比较难懂的细节问题
----
幻灯片 60RS应用:
图1.5 a 图1.5 b
图1.6 a 图1.6 b
广泛应用于资源清查、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等。
(1)读图1.5 a和图1.6 a:飞机遥感和卫星遥感的区别?
(2)从图1.5 a到图1.5 b,从图1.6 a到图1.6 b,还需要什么技术?
(3)读图1.5 b和 图1.6 b, 可以看出1个月以来淹没地区有哪些变化?
----
幻灯片 61 全球定位系统(GPS)组成:
a.空间部分——卫星星座
b.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c.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
幻灯片 62 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2 应用: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建模、区域分析和评价、区域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等。
----
幻灯片 63(2008年海南卷) 图4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
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16.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图4
----
幻灯片 64A
B
C
A′
B′
C′
天山中部降水
----
幻灯片 65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现代农牧过渡带位置在哪里?为什么呢?
现代农牧过渡带向西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荒漠化?
为什么我国农牧过渡带恰恰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
幻灯片 66----
幻灯片 67内部交易成本:对生产组织、职工培训、与其他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的投入。
----
幻灯片 68 (2008年广东B卷)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8和图9,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7—28题。
图8 1990—2002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 图9 1990—2002年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变化图
27. 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B C
A. 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 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 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28. 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C D
A. 水土资源丰富 B. 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 水土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D. 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
幻灯片 69(2008年江苏卷)图11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CD
A.①一城市人口比重 B.②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6.图示曲线反映了: BC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
幻灯片 70(08年江苏卷)27.图12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13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产业,其原因主要是▲。(2分)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3分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