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知识点三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前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知识点一 创新演练·大冲关 设计1 设计2 知识点二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 幻灯片 41.知道世界城市的起源条件和发展过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 特点。 ----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1)基本前提: 的发展, 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 同农业的分工及 的出现。 (3)集市发展成城市:商品 和交换的扩大及 建设的发展。 (4)各种 的出现。 农业生产 剩余农产品 手工业 商业 生产 市政设施 社会组织机构 ---- 幻灯片 7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概念: 人口转化为 人口, 地区转化为 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农业 农村 非农业 城市 城市人口 用地规模 (3)主要标志: 。 (4)主要动力: 的发展。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社会经济 ---- 幻灯片 8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目增加, 出现。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大城市带 ---- 幻灯片 9逆城市化 较大 就业机会 ---- 幻灯片 10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积极引导和推动 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 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合理有序 保护耕地 ---- 幻灯片 11 2.不利影响 (1)产生城市问题:环境问题、 问题、 问题和社会问题。 (2)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造成资源短缺,加剧 污染、水污染、 污染、噪声污染,出现 或海水入侵。 (3)解决措施:发展经济、 、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 交通 居住 大气 固体废弃物 地面下沉 政策调控 ---- 幻灯片 12 一、教材P32图2-1-2探究 1.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尼亚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洲等地区。 2.这些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示:这些地区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 ---- 幻灯片 13 3.亚马孙河、刚果河下游地区为什么没有成为城市最早出现的地区? 提示:这两个地区位于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二、教材P34图2-1-5探究 4.世界上有哪六个主要城市带? 提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和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 幻灯片 14 5.这些城市带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有哪些相同或相似之处? 提示:从自然地理条件看,城市带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且多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湿润;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6.从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哪些差别? 提示:六大城市带中有五个分布在发达国家,只有一个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说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 幻灯片 15 三、教材P36图2-1-8探究 7.图中气温有什么分布特点? 提示:市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公园、农田等绿地气温比居民区低。 8.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降水带来什么影响?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提示:引起城市热力环流;增加城区降水量。措施:增加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人工废热;降低建筑物密度,主干道和夏季盛行风方向一致;把污染重和高耗能的企业及卫星城布置在环流圈外。 ----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1.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组织的出现等密切相关。 ---- 幻灯片 182.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 幻灯片 19[例1] 下列有关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方都是季风气候区 B.早期出现的城市规模较大,发展也比较稳定 C.早期城市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没有关系 D.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 幻灯片 20 [解析] 世界上早期出现的城市因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城市兴衰起落很大,发展也很不稳定。根据四大文明古国的所在地,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这些地区并不都在季风区,只有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处于季风区。当然,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在地形、气候、水源上都有共同点,而这些便是影响城市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答案] D ---- 幻灯片 2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①城市发展迅速 ②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城市人口比重降低 ③城市规模得到控制 ④大城市不断涌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城市发展迅速,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其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D ---- 幻灯片 22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从城市化进程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不同阶段。 ---- 幻灯片 23---- 幻灯片 242.地区差异 ---- 幻灯片 25表解城市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和联系 ----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图示法来比较三个概念的差异。 ---- 幻灯片 28 [例2] (2012·浙江高考)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 幻灯片 29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 幻灯片 30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都出现负增长,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正确;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城区人口呈减少趋势,B错误;Ⅳ阶段后,费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转负,说明其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C错误;从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大致由-0.8%变为-0.3%,只能说明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迁出的数量变小,而不是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D错误。第(2)题, ---- 幻灯片 31波士华城市带作为世界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交通已比较完善,A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前期由于污染严重,人口向外迁移,之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口逐渐回流,B正确;美国人口政策在1970~2008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主要是人文因素,而不会是自然环境,D错误。 [答案] (1)A (2)B ---- 幻灯片 322.总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 特点,读图,回答问题。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 程中所处的阶段有何不同? (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 原因。 (3)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城市化发 展迅速,分析其原因。 ---- 幻灯片 33解析: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处于成熟阶段,此阶段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升等因素,加上乡村基础设施完善,现代交通的出现,人口出现从城市向乡村转移现象。发展中国家起步晚,但“二战”后随政治独立、经济发展,人口猛增等原因,城市化加速发展。 答案:(1)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处于加速阶段。 (2)大城市中心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现代化交通的出现,乡村基础设施完善等。 (3)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村劳动力过剩等。 ---- 幻灯片 3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不仅带来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而且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 ---- 幻灯片 35---- 幻灯片 36---- 幻灯片 37---- 幻灯片 38 [例3] (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 幻灯片 39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状况下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的变化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城市化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降水会很快地转化为地表径流,故洪水来得快且径流量大,如①线所示;而修建水库后,受水库蓄水的影响,洪水将会比自然状态下来得更迟、流量更小,如③线所示。 [答案] AC ---- 幻灯片 40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解析] 本题考查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疏浚河道及完善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城市地表径流排泄的速度,从而有效防治城市内涝。 [答案] BD ---- 幻灯片 413.下图是“北京城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 图,完成(1)~(2)题。 ---- 幻灯片 42(1)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 (  ) ①人口集中 ②工业发达 ③汽车数量多 ④建筑物密集 ⑤植被覆盖率高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图示现象会引起 (  ) A.城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 B.城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 C.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D.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 幻灯片 43解析:此现象为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居民生活、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人为热;加上建筑物密集,绿地少等原因,使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在此作用下,近地面形成由郊区流向城区的气流。 答案:(1)D (2)C ---- 幻灯片 44----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