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一单元 第三节 课前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知识点一 创新演练·大冲关 设计1 设计2 知识点二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 幻灯片 41. 知道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环境 人口容量的含义和特点。 2.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运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人口 分布特点。 ---- 幻灯片 5---- 幻灯片 6一、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 和人口分布格局。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很不平衡 人口密度 ---- 幻灯片 7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是 的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逐渐 。 减小 最基本 低山丘陵区 北半球温带 密集 稀少 ---- 幻灯片 8片状 农业发展 自然肥力 耕作性能 ---- 幻灯片 9 2.社会经济因素 发展水平、 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 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历史、 、习俗等文化因素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 的限度。 生产力 生产活动 生产力发展 政治 宗教 经济与社会活动 ---- 幻灯片 10 2.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 ,是一个警戒值。 (2)影响因素: 、科技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此外,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3)特点:不确定性和 。 最大负荷量 资源丰富程度 经济发达程度 相对确定性 ---- 幻灯片 11健康的生活水平 最适宜 4.我国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的措施 (1)实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2)努力提高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 科技水平 ---- 幻灯片 12 一、教材P17表1-3-1、表1-3-3、图1-3-2探究 1.从表1-3-1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范围? 提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2.从表1-3-3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海拔<200米的平原地区。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 幻灯片 13 3.从图1-3-2可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提示:人口稠密区有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久。 4.从图1-3-2看出,亚欧大陆内部人口稀疏,原因是什么? 提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自然条件较差。 ---- 幻灯片 14 二、教材P19图1-3-4、图1-3-5探究 5.两图中均显示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6.与1990年相比,2000年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有何变化?原因主要是什么? 提示:西部人口密度有所减小。原因主要是西部部分人口迁往东部较发达地区。 ---- 幻灯片 15---- 幻灯片 16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 1.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如下表所示: ----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 (2)社会经济因素: ①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也不尽一致,人口集中分布区也不同。 ---- 幻灯片 22②政治文化等因素对人口的分布会产生一定影响。 ---- 幻灯片 23 [例1] (2012·上海高考)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1)~(3)题。 ---- 幻灯片 24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幻灯片 25 (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 (  )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 幻灯片 26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第(2)题,南部地区相比较来说,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开发历史较早,经济相对发达。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第(3)题,人口从南部迁移到北部,主要是北部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答案] (1) D  (2) C (3) B ---- 幻灯片 27 1.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1)~(2)题。 ---- 幻灯片 28(1)图示现象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  ) A.长江流域 B.非洲东部 C.德干高原 D.刚果盆地 (2)下列影响图示现象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 A.河流 B.矿产 C.气候 D.交通 ---- 幻灯片 29解析:该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1 000米左右的地区,应为高原地形。德干高原的平均海拔只有600米左右。非洲东部为热带高原,人口集中分布于高原地区,主要优势条件是气候凉爽。 答案:(1)B (2)C ---- 幻灯片 302.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 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长 C.气候条件优越 D.资源丰富 解析:两地气候条件、资源、经济三个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气候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但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开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密西西比河平原的开发只有几百年。 答案:B ---- 幻灯片 3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特性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 幻灯片 32---- 幻灯片 33---- 幻灯片 342.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 ---- 幻灯片 35 (1)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很小。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但是一个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还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有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也不仅仅取决于本国的资源,也包括利用国外或地区外的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如果一个国家开放程度高,经济、技术力量强,利用外部的资源多,也可以大大提高其环境人口容量。例如,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大量进口资源和能源,出口产品,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 幻灯片 36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如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人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如根据我国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状况,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8亿~9亿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往往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 幻灯片 37[例2] (2011·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问题。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出绿洲的分布特点,与东部地区相比,本区水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力低。 [答案]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 幻灯片 383.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1)~(2)题。 ---- 幻灯片 39(1)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2)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 幻灯片 40解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较多,表中反映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资源的影响,从表中的数据和现实中人口的分布状况可知,人口密度较小的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 答案:(1)B (2)D ---- 幻灯片 41----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