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三节
课前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创新演练·大冲关
设计1
设计2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第一章
知识点三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1.知道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2.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能够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
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
幻灯片 5----
幻灯片 6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 。
(2)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 于人类。
(3)环境具有 、能量和 的能力,但其能力是 的。
自然环境
反作用
供给物质
消纳废弃物
有限
----
幻灯片 7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改造自然
善待自然
全球性环境
全球
改造自然
可持续发展
----
幻灯片 8 三、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1.尊重与善待自然
(1)从现实的意义上说,是要控制和制止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防止 。
(2)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则是要保护和爱护自然,为生态环境的 创造有利的条件。
生态环境的恶化
动态平衡
----
幻灯片 9 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1)个人对待环境的行为,会对周围乃至 造成影响。
(2)需要个体和 的努力; 之间、 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 的重视。
整个人类
群体
区域
国家
同等
----
幻灯片 10 一、教材P14图1-11探究
1.人类向自然环境排放什么?
提示: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消费活动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产物和废弃物。
2.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什么?
提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能量及生存空间。
3.图中揭示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提示: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②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
幻灯片 11 二、热点探究
4.19世纪末,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之王”;20世纪末,人类把自己看做是“自然之子”。请谈谈你对这种观念变化的理解。
提示:从19世纪末20世纪末,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自然之王”到“自然之子”,人类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与环境关系趋向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
----
幻灯片 12----
幻灯片 13 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可用“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表示,具体如下:
(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
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
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
幻灯片 14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
幻灯片 15[例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幻灯片 16 (1)四幅图中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________图。
(2)在描述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中,属输入、输出方向错误的是________图。
(3)四幅图中只强调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未提及环境对人类社会反馈作用的是________图。
(4)四幅图中只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的是________图。
----
幻灯片 17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类与环境之间密切关系的了解程度。人类社会与环境总系统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吸取物质和能量(两个进入的箭头),通过消费活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把废弃物输出到环境中去(两个出来的箭头),周围环境又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上下两个进入的箭头)。
[答案] (1)D (2)A (3)B (4)C
----
幻灯片 181.下图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
饼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功能。
(2)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
幻灯片 19(3)下列地理事象属于该地自然环境对当前人类活动的反馈作用的是 ( )
①土地沙化 ②水土流失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臭氧层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幻灯片 20解析:第(1)题,当地的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直接体现了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农产品和生产劳动的场所的功能,而消纳废弃物的功能体现不出来。第(2)题,根据当地地形结构图和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可知,当地平原比重较小,但耕地比重过大,林地和草地比重小,说明当地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围垦”指围湖造田。第(3)题,题干中的“江南丘陵”是题眼,严重的植被破坏将导致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但不会出现土地沙化;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的物质大量排放造成的,与当地过度垦荒无关。
答案:(1)提供生存空间 提供物质和能量
(2)A (3)D
----
幻灯片 21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地变化。
----
幻灯片 22----
幻灯片 23----
幻灯片 24高效记忆人地态度历史演变过程
----
幻灯片 25 [例2] 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完成(1)~(2)题。
(1)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 )
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B.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
----
幻灯片 26 (2)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 ( )
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 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
C.工业社会开始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解析] 第(1)题,采猎文明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采集和狩猎,会造成某些物种的灭绝。第(2)题,从工业社会开始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成为全球性问题。
[答案] (1)C (2)C
----
幻灯片 272.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
回答(1)~(2)题。
----
幻灯片 28(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
幻灯片 29(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
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
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
的对象
----
幻灯片 30解析:第(1)题,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由此可以判断得出结论。第(2)题,这个时期是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
答案:(1)A (2)D
----
幻灯片 31 要想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就应尊重与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
幻灯片 32----
幻灯片 33----
幻灯片 34传统环境观和新环境观的比较
----
幻灯片 35----
幻灯片 36 [例3]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景观图”,该地区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是60°,位于东八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F为库区北侧丘陵低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幻灯片 37 (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最能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一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种苹果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建苹果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第二种方案:A营造防护林 B种花生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花生加工厂 F种油菜、小麦
第三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培柑橘、茶叶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
幻灯片 38 (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如何开发利用G、H两处土地资源?
----
幻灯片 39 [解析] 这是一道模拟现实的实际应用题。从题干提供的文字信息分析,该地区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是60°,根据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推知,该地纬度是30°,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为30°N,30°N大致位于长江以南,东八区的经度范围是从112.5°E到127.5°E,110°E经过巫山、雪峰山以东,可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南丘陵。东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低山丘陵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可分析题中的设问,对照分析然后得出结论。
[答案] (1)第三种方案。
(2)H处湖泊沼泽地可种植莲藕,G处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
----
幻灯片 403.下列实例反映了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是 ( )
A.伦敦烟雾事件
B.渤海伏季休渔
C.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
D.赤潮发生
解析:伦敦烟雾事件、赤潮的发生都是人类不合理地排放过多的废气、废水造成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也会引起地面下沉等生态问题;实行休渔制度有利于鱼类的再生,符合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
答案:B
----
幻灯片 41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发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解析: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则不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加大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则会超过再生速度,可再生资源也会枯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各国的人口数量应由各国的具体实际决定;在资源开发利用时,应以不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为标准。
答案:D
----
幻灯片 42----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