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三节
课前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创新演练·大冲关
设计一
设计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第二章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1.知道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并能说出我国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
2.理解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能以当前重大地质灾害事件为背景,分析地震、
泥石流和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
幻灯片 5----
幻灯片 6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基本特点
(1)分布范围 。
(2)地震 ,强度大。
(3)地震 ,危害大。
2.成因
(1)我国位于 板块、亚欧板块和 板块的交会处。
(2)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地震带之间。
广
频率高
震源浅
太平洋
印度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
幻灯片 73.分布
条带
弱
----
幻灯片 8 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1.泥石流灾害
(1)我国的主要类型:
①暴雨泥石流:发生在我国西部和 地区气候过渡带的 环境中。
②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 以西的 上。
半湿润、半干旱
山地
102°E
高原
----
幻灯片 9(2)分布特点:
带状
片状
零星
----
幻灯片 10内部结构
地下水
地震
6~8
----
幻灯片 11(3)分布:
大兴安岭
巫山
稀疏
秦岭—川西—滇西山地
四川
----
幻灯片 12 一、教材P51图2-17探究
1.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提示:地震分布不均匀,震中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2.根据图中的震中分布找出我国主要的地震带。
提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
幻灯片 13 3.我国地震东少西多,造成的危害却是东重西轻,原因是什么?
提示: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建筑物、各种设施等的密度大,因此影响大、灾情重。
----
幻灯片 14 二、教材P52图2-18探究
4.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泥石流和滑坡以中西部为多,尤其集中在山地与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交界地区,特别是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
5.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灾害的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提示:叠加区在第二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因为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相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石灰岩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
幻灯片 15----
幻灯片 161.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
幻灯片 172.地震的形成和分布
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联系密切。
----
幻灯片 18网络图分析我国地震多发区的分布
----
幻灯片 19[例1] 读下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
幻灯片 20(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四个多发区,基本遵循沿________分布。
(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 (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水库地震
----
幻灯片 21 (3)台湾岛及其附近海域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西部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东部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故地震灾害多发。地震主要分布在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台湾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答案] (1)青藏 新疆 华北 台湾 活动断裂带
(2)A (3)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
幻灯片 221.2012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举行
“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追思大会。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
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
次地震。4年后的今天,在曾遭重创的中国土地上,奇迹
一个个被创造,生命洗礼,锦绣再现。结合材料完成
(1)~(3)题。
----
幻灯片 23(1)造成该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
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
C.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而形成构造地震
D.不合理的采矿和工程建设
(2)此次地震对当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之无关的原
因是 ( )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
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
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
----
幻灯片 24(3)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
地震相似的是 (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
----
幻灯片 25解析:第(1)题,四川汶川县地处西南地壳活跃区,是印度洋板块强烈的向北俯冲而形成。第(2)题,此次地震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与当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差及当地人们的抗震、防震意识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关,而与当地的降水无关。第(3)题,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崇明岛是流水携带泥沙沉积而成;大堡礁是由珊瑚虫的钙质硬壳经长期胶结而成;约旦地沟处于大陆板块内部的断裂下陷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答案:(1)C (2)B (3)D
----
幻灯片 261.我国泥石流、滑坡的成因、分布区域和分布特点
----
幻灯片 272.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
幻灯片 28滑坡和泥石流形成方面存在的异同
----
幻灯片 29图示法理解滑坡、泥石流的分布
----
幻灯片 30 [例2] (2012·福建高考)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幻灯片 31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
幻灯片 32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在关键信息的引领下,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分析。第(1)题,红层地貌多陡崖,岩性又具有软硬互层的特点。因此,在暴雨的诱发下特别容易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层地貌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与泥石流造成的危害非常相似。
[答案] (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
幻灯片 332.2012年4月27日中新社福州电,自4月进入汛期以来,
福建省连遭暴雨袭击,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截至25日17时,已造成2人死亡,4人失踪。灾害发生后福建省紧急调集抢险救援队伍、装备等,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上分布较为均匀
----
幻灯片 34(2)福建此次泥石流的成因类型最有可能是 ( )
A.冰川泥石流
B.暴雨泥石流
C.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雪崩引发的泥石流
解析:第(1)题,滑坡、泥石流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的重灾区;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此次自然灾害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答案:(1)B (2)B
----
幻灯片 35----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