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本章回顾总结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情分析】本考点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比重有增加的趋势。主要包括某一地区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运用等。 ---- 幻灯片 4 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以区域地理图表为载体,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趋向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2011年广东文综第9题、福建文综第37(4)题,2010年安徽文综第34(1)(2)题等。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深入理解整体性的涵义,用整体性观念分析问题,同时应注意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整合能力等。 ---- 幻灯片 5【高考冲浪】 1.(2011北京高考)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 幻灯片 6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解析: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特点。在图示地质灾害中,地震是其他灾害的诱因,而其他灾害不会诱发地震,因此①为地震;滑坡、崩塌会诱发泥石流。 答案:C ---- 幻灯片 7 2.(2011广东高考)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 幻灯片 8 解析: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该区域溶洞、地下暗河发育,地表水缺乏,导致土地生产力退化;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可能还会加剧这一现象。 答案:C ---- 幻灯片 9(2009天津高考)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 幻灯片 10 3.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解析: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故选D项。 答案:D ---- 幻灯片 11 4.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解析:湖泊消亡导致当地的小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A ---- 幻灯片 125.(2011福建高考)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幻灯片 13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 幻灯片 14解析:考虑河流与地下水、海水间的关系;河流含沙量减少,两岸的土地失去了肥力的来源;对生物的影响;R河下游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毫米,是热带沙漠气候,径流量减少会使其生态系统更加脆弱等。 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 幻灯片 156.(2010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 幻灯片 16(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解析:第(1)题,据图定位该地为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来自于黄土高原。据图中信息分析随时间推移陆地面积变大,且向海洋方向扩展。第(2)题,该区域陆地面积扩大主要是因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暴雨、洪涝会加剧该区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会增加。 ---- 幻灯片 17 答案:(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主要来源区: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 幻灯片 18考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情分析】本考点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之一,主要包括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以及地表景观特征等。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图表形式提供地理信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为背景或核心进行考查,如2011年江苏地理第3题、重庆文综第8、9题、福建文综第37(1)题,2010年天津文综第5、6题、福建文综第3、4题、江苏地理第19、20题等。 ---- 幻灯片 19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应扎实掌握有关自然带的形成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基础知识,注意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培养。 ---- 幻灯片 20【高考冲浪】 (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题。 ---- 幻灯片 217.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解析:珠穆朗玛峰北坡位于青藏高原上,相对高度小,南坡相对高度大,故南坡有形成各种自然带的空间;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充足,故南坡自然带更丰富。 答案:A ---- 幻灯片 22(2011重庆高考)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 幻灯片 23 8.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解析:维多利亚瀑布以上河段所在地区坡度较小,河流流速慢,多沼泽。 答案:A ---- 幻灯片 24 9.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 解析:20°S大陆东岸受莫桑比克暖流影响,降水较多;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 答案:B ---- 幻灯片 25(2010天津高考)读图1和图2,完成10、11题。 ---- 幻灯片 2610.据各自然带在图1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解析:o→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异规律。o→b依次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变化,这种变化以热量为基础,说明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答案:D ---- 幻灯片 2711.据图2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由图2可知,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其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答案:B ---- 幻灯片 28 (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完成12、13题。(双选) ---- 幻灯片 29 12.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 幻灯片 30 解析:对应选项和坐标图可知:北坡、西坡缺失某一高度以下的自然带,显然是山麓高度造成的;东坡雪线比西坡低,说明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故西坡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部高而窄,应是由西坡更干燥造成的;北坡雪线比南坡低是由于北坡是阴坡。 答案:AC ---- 幻灯片 31 13.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解析:该山体2 500米以下分布有常绿阔叶林,故该山体应位于南方湿润地区;该山体1 500米以下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说明其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答案:AD ---- 幻灯片 32 谢谢观看!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