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1.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掌握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3.了解太阳大气层的结构,掌握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 幻灯片 4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概况:是一个巨大炽热的 球,主要成分是___和 ,其表面温度约为6 000 K。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 气体 氢 氦 电磁波 核聚变 ---- 幻灯片 5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了 资源。 (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 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能源,如 、 、太阳能等。 光、热 大气运动 煤 石油 ---- 幻灯片 61.“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地向地球提供巨大的能量呢? 提示:太阳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炽热的球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在这个核聚变反应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 幻灯片 7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活动 (1)概念: 经常发生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 (3)主要标志: 和 。 (4)周期:11年。 黑子 耀斑 太阳大气 黑子 耀斑 ---- 幻灯片 8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影响地球高空的 ,使地球上___________通讯受到影响。 (2)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 ”现象,导致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稀薄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美丽的 。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 、水旱灾害等。 大气层(电离层) 无线电短波 磁暴 极光 地震 ---- 幻灯片 92.黑子是黑色的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旋涡,只是因为其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区低(低1 000多℃),因而看起来才显得暗一些。 ---- 幻灯片 10---- 幻灯片 11一、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愈小,光热愈集中;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愈多,太阳辐射强度就愈大。反之,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强度就愈小。 (2)天气。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云层或尘埃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 幻灯片 12 (3)地势。一般来说,地势高的地区,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通常地势高的高原地区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地区。 (4)日照时间。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太阳高度角小损失的能量。 ---- 幻灯片 13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 ---- 幻灯片 14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日照时间较长;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低值中心,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 幻灯片 15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尽管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但是它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表现如下: ---- 幻灯片 16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环流、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能量来源,其过程如下: ---- 幻灯片 17[典例1] 下图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下表为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比较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幻灯片 18(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 幻灯片 19 (2)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导致地球上(  ) A.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B.不同经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C.不同海拔高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获得热量的差异 (3)推测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20解析: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同时题目考查学生对坐标图的判读能力。由图可知,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导致地球上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答案:(1)赤道(低纬) 两极(高纬) (2)A (3)热带雨林分布在低纬,太阳辐射量大,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亚寒带针叶林相反。 ---- 幻灯片 21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幻灯片 22 [典例2] 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三月已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文中记载所说的“黑气”是指(  ) A.耀斑     B.黑子 C.太阳风 D.日珥 ---- 幻灯片 23 (2)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导致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②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③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引发极光现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 幻灯片 24解析:本题以历史记载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日出前后太阳光线较弱,黑子就可以明显的被观测到了,史载中的黑气即发生在光球层中的黑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指:①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答案:(1)B (2)D ---- 幻灯片 25 (1)太阳活动不是太阳运动。 (2)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黑子、耀斑、太阳风的变化往往具有同步性,只是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的不同大气层中,但它们的活动周期大约都是11年;黑子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活动强烈的年份。 ----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 幻灯片 28 1.教材第9至10页活动 点拨:(1)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热带雨林生物量为2 kg∕(m2·a),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为0. 8 kg∕(m2·a),较小。 ---- 幻灯片 29(3)有相关性。生物量与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后者决定前者。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大。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小。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被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4)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热带雨林地区森林茂密,阔叶,树木树冠较大;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森林植物密度相对较小,针叶,树冠小。 ---- 幻灯片 30 2.教材第11页活动 点拨:(1)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1986年为极小值,后逐年增多,到1989年达到极大值;之后又逐年减少,1996年又达到极小值;之后到2000年再逐年增多。两个极小值之间历经11年。 ---- 幻灯片 31 (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虽然起伏程度不同,但起伏周期接近。从1705年峰值,到1980年峰值,275年间,出现了26个峰值,也就是25个周期,可以算出太阳黑子数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1年,与(1)大致相同。 (3)从太阳黑子数长期变化情况来看,规律明显,可以确认其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 ---- 幻灯片 32---- 幻灯片 33 谢谢观看!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