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1.了解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掌握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能正确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变式图。
----
幻灯片 4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 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
2.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 、岩浆活动和 作用。
3.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
内
热能
地壳运动
变质
高低不平
----
幻灯片 54.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平行
水平位移
隆起
凹陷
褶皱山脉
海陆变迁
水平
垂直
----
幻灯片 61.地震、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吗?
提示: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故地震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火山喷发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属于岩浆活动,故火山喷发也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
幻灯片 7
二、外力作用
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 。
3.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 、搬运和 四种方式。
4.总的趋势: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 。
太阳辐射能
侵蚀
堆积
平缓
----
幻灯片 82.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又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
幻灯片 9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分类:分为 岩、 岩和 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地质作用:A 作用、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C 作用、D 作用。
岩浆
沉积
变质
冷却凝固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变质
重熔再生
----
幻灯片 103.“稳如泰山、坚如磐石”是否符合科学道理?为什么?
提示:不符合。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地壳物质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某些岩石会被破坏,某些新的岩石又会重新生成。
----
幻灯片 11----
幻灯片 12一、内、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幻灯片 13
2.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
----
幻灯片 14----
幻灯片 15----
幻灯片 16 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
幻灯片 17[典例1]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幻灯片 18
(1)图中A代表的地貌是________作用形成的,该地貌在我国________地区分布较广。
(2)图中C为岩浆侵入地下而形成的花岗岩,图中的D层在E处产生的断裂是C岩层的侵入造成的,那么B、C、D代表的三种岩石由老到新的顺序是_______,可能含有化石的有_______。
----
幻灯片 19(3)若图中F处为流动沙丘,请在F处短线上画出风向;下面沙丘剖面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4)该图示反映了哪些地质作用?
----
幻灯片 20
解析:A处地貌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广。岩层B覆盖在岩层D上,故岩层B比岩层D年龄新,而C侵入岩层D中,故其年龄比岩层D年轻。含有化石的岩层是具有层理结构的沉积岩,即图中的岩层B和D。流动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图中反映的地质作用既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又有风力侵蚀、风力沉积、风化等外力作用。
----
幻灯片 21
答案:(1)风力侵蚀 西北
(2)D、B、C B和D
(3)箭头略(从图的右侧指向左侧) ②
(4)岩浆活动、地壳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风化作用等。
----
幻灯片 22 在判断某一地貌类型属于哪一种外力作用时,要结合该地区的具体自然环境进行判断。在干旱地区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在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明显,在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强烈,沿海地区则以海浪作用为主。
----
幻灯片 23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类岩石特征的比较
----
幻灯片 24----
幻灯片 252.地壳物质循环
----
幻灯片 26(1)图中各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①岩浆上升冷却凝固,②风化作用,③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④变质作用,⑤重熔再生作用。
(2)三大岩石的转换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变而来。
(3)图中有两个箭头指向变质岩,其地质作用均为变质作用。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等)都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4)指向外力作用产物的箭头均为外力作用过程,其余为内力作用过程。
----
幻灯片 27[典例2]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
幻灯片 28
(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数字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融化
----
幻灯片 29
(3)有关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
幻灯片 30解析:仔细分析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①③都代表冷却凝固,二者的区别在于①直接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是以玄武岩为代表的喷出岩,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如甲类岩石;②是岩浆侵入到岩石圈的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是以花岗岩为代表的侵入岩,如乙类岩石。②表示外力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⑤表示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如丙类岩石,⑥表示地壳下沉、固结成岩作用,生成沉积岩,如丁类岩石,⑦表示地壳上升。
答案:(1)B (2)A (3)A
----
幻灯片 31 在判读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图时注意以下几点
(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而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
幻灯片 32----
幻灯片 33----
幻灯片 341.教材第70页活动
点拨:(1)从公元79年到公元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下沉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建成后底部的横纹雕刻(火山灰覆盖部分)看不见了。
(2)从公元15世纪到公元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上升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上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物钻孔的痕迹(图4.2中石柱上的斑点)。
(3)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地壳运动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
----
幻灯片 35
2.教材第72页活动
点拨:(1)照片中的地貌景观从左向右,分别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流水侵蚀的结果。
(2)这些地貌景观分别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西北沙漠地区、西北昆仑山和祁连山山前地带等地。
----
幻灯片 36----
幻灯片 37
谢谢观看!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