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和空间尺度大小。 2.理解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垂直分异的概念,掌握这些地域分异的形成和表现。 ---- 幻灯片 4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规模不同的地域分异 温度带 海陆 自然带 ---- 幻灯片 5 2.陆地自然带 ---- 幻灯片 61.自然带的分布是否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各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 幻灯片 7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原因: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分异基础: 。 3.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 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太阳辐射 热量 纬度 东西 ---- 幻灯片 82.为什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在高纬度和低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提示: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东西差异也很小。 ---- 幻灯片 9 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原因:从沿海向内陆受 影响的程度不同。 2.分异基础: 。 3.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 带、 带、 带的有规律变化。 4.分异表现:在 地区表现明显。 海洋水汽 水分 森林 草原 荒漠 中纬度 ---- 幻灯片 103.为什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显著? 提示:因为中纬度地区陆地广阔,从沿海至内陆距离远,水分差异大,所以地域分异表现明显。 ---- 幻灯片 11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原因:海拔的变化导致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差异很大。 2.分异基础: 状况的差异。 水热 水热 ---- 幻灯片 12 3.分异规律 ①山麓与所处纬度带的 自然带一致; ②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 带谱相似; ③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 ,垂直带谱越 。 水平 水平 多 完整 ---- 幻灯片 134.如何根据山麓的自然带判断该山所处的纬度带和气候带? 提示:山麓的自然带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带谱相似。如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可以判断这里为亚热带。 ---- 幻灯片 14---- 幻灯片 15一、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关系 不同的气候区对应着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和气候具有一一对应性,具体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 幻灯片 16 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名称并非完全一致。 2.同一自然带可能对应两种气候类型,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立着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3.同一气候类型可能对应多种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着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 幻灯片 17[典例1] 根据下面三图,完成下列问题。 ---- 幻灯片 18 (1)图1、图2和图3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相似性 D.复杂性 (2)受甲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或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分布在图2中的D处的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分布在图3中的④处的 ---- 幻灯片 19 解析:三个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理要素,其对应关系说明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图1中甲风带为西风带,它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别是图2中的C处和图3中的④处。 答案:(1)B (2)D ---- 幻灯片 20二、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比较: ---- 幻灯片 21---- 幻灯片 22---- 幻灯片 23[典例2]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幻灯片 24(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赤道向两极 B.从沿海向内陆 C.垂直地带性 D.随纬度而变化 ---- 幻灯片 25 解析:从自然带分布图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东北地区,距海近,降水丰富,在温带季风气候条件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西随着降水的减少,自然带呈现出由温带草原带过渡为温带荒漠的分异规律,这种变化是在水分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1)A (2)B ---- 幻灯片 26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 幻灯片 27(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 幻灯片 28(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 幻灯片 29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内容 ---- 幻灯片 30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定 (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 幻灯片 31(2)山体自然带谱的数目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有关,具体如下图: ---- 幻灯片 32(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 幻灯片 33(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 幻灯片 34(5)雪线的分布高度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 幻灯片 35[典例3] 下图所示为珠穆朗玛峰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幻灯片 36(1)把下列各自然带的代号填入与图中A、B、C、D对应的位置上。 ①常绿阔叶林 ②针叶林 ③落叶阔叶林 ④针叶阔叶混交林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陆地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一地域分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为什么? ---- 幻灯片 37 解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区域分异,自上而下随着气温、降水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植被,垂直差异明显。不但垂直方向上分异显著,而且南、北坡的植被、土壤和积雪冰川也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坡向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等。 ---- 幻灯片 38答案:(1)② ④ ③ ① (2)山地垂直 珠穆朗玛峰与山麓相对高度大,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受气候影响的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有垂直分布规律,造成这一地域分异 (3)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因为南坡基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属阳坡,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而北坡属于阴坡,具有高寒气候特征,不适宜森林生长,只发育高山草甸草原。 ---- 幻灯片 39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 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高差比北坡大,南坡的纬度比北坡低且是迎风坡,山下的水热条件南坡比北坡好,自然带谱较北坡复杂。如下表所示: ---- 幻灯片 40---- 幻灯片 41---- 幻灯片 42---- 幻灯片 43---- 幻灯片 44 1.教材第91页图5.7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点拨:(1)热带雨林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向两侧依次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等。 (2)亚欧大陆中纬度从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 幻灯片 452.教材第93页活动 点拨:问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研讨,使学生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研讨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给出的限定条件:西北地区。因此要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参考课文给出的小资料进行分析。 ---- 幻灯片 463.教材第93至94页活动 点拨:(1)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 (2)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 500~4 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 000~4 800米之间。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3)不会。因为两者的水热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必然有差别。 ---- 幻灯片 47---- 幻灯片 48 谢谢观看!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