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二课时)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
幻灯片 2 十九世纪30年代,欧洲经历空前的技术革命,已经陆续用煤气照明,煤炭工业蒸蒸日上。煤焦油造成严重污染,要想变废为宝,必须对煤焦油进行分离提纯。煤焦油焦臭黑粘,化学家们忍受烧烤熏蒸,辛勤工作在炉前塔旁。1825年6月16日,法拉第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发现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日拉尔等化学家测定该烃分子式是C6H6,这种烃就是苯。
----
幻灯片 3 凯库勒在1866年发表的“关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两个假说:
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环状闭链,即平面六角闭链。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单双键交替形式。
Zx.xk
----
幻灯片 4
分子式 C6H6 最简式 C H
----
幻灯片 5 1. 1935年,詹斯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苯环呈平面的正六边形。凯库勒的假说1被确认为是反映客观事实的假设。
2. 经修正的凯库勒假说,逐渐被现代化学理论所采用。为了纪念凯库勒,他所提出的苯的结构式被命名为凯库勒结构式,现仍被使用。但苯分子中并没有交替存在的单、双键。
----
幻灯片 6苯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特性)
1.无色,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
2.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
3.易溶有机溶剂
4.熔点5.5℃, 沸点80.1℃
5.易挥发(密封保存)
6.苯蒸气有毒
----
幻灯片 7紫红色
不褪
上层橙黄色
下层几乎无色
----
幻灯片 8互溶、
不反
应、深
红棕色
剧烈
反应
白雾
白烟
淡黄色
沉淀
烧杯底部
有褐色油
状物、不
溶于水
Z.x.x. K
----
幻灯片 9----
幻灯片 10实验思考题:
1.苯、溴、Fe屑等试剂加入烧瓶的顺序是怎样的?
2.Fe屑的作用是什么?
3.将Fe屑加入烧瓶后,烧瓶内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4.长导管的作用是什么?
5.为什么导管末端不插入液面下?
6.哪些现象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7.纯净的溴苯应是无色的,为什么所得溴苯为褐色?怎样
使之恢复本来的面目?
用作催化剂
剧烈反应,轻微翻腾,有气体逸出。反应放热。
用于导气和冷凝回流(或冷凝器)
溴化氢易溶于水,防止倒吸。
苯与溴反应生成溴苯的同时有溴化氢生成,说明它们发生了取代反应而非加成反应。因加成反应不会生成溴化氢。
因为未发生反应的溴和反应中的催化剂FeBr3溶解在生成的溴苯中。用水和碱
溶液反复洗涤可以使褐色褪去,还溴苯以本来的面目。
----
幻灯片 11 溴苯实验课后思考题:
1.烧瓶中的试剂顺序能够颠倒吗?为什么?能用浓溴水代
替液溴吗?为什么?
2.该反应的催化剂是FeBr3,而反应时加的是Fe屑, Fe屑是
怎样转化为FeBr3的?反应的速度为什么一开始较缓慢,一
段时间后明显加快?
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而苯、液溴均易挥发,为了减少放
热对苯及液溴挥发的影响,装置上有哪些独特的设计和考
虑?
4.生成的HBr中常混有溴蒸气,此时用AgNO3溶液对HBr的检
验结果是否可靠?为什么?如何除去混在HBr中的溴蒸气?
5.如何分离出烧瓶中反应生成的溴苯?
----
幻灯片 12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取代反应
(1)卤代反应:苯环上的 H 原子被卤素原子所代替的反应
学科网
----
幻灯片 13(2)硝化反应
①混合混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振荡使之混合均匀。
切不可将浓硝酸注入浓硫酸中,因混和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以免浓硫酸溅出,发生事故。
纯净的硝基苯是无色而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硝基苯蒸气有毒性。
如何混合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
----
幻灯片 142、加成反应
注意:苯比烯、炔烃难进行加成反应,不能与溴水反应但能萃取溴而使其褪色。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加成反应。跟氢气在镍的存在下加热可生成环己烷
请你写出苯与Cl2 加成 反应的方程式
----
幻灯片 15苯的同系物
1、概念:
苯的同系物必含有苯环,在组成上比苯多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2、通式:CnH2n-6(n≥6)
因此,苯的同系物只有苯环上的取代基是烷基时,才属于苯的同系物。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用式量是43的烃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能得到的有机物种数为(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
幻灯片 16学好化学 保护环境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见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