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
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
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
幻灯片 3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应用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 、
或 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带电荷的 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分子
原子
离子
化学性质
原子
----
幻灯片 4 (2)元素:具有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相同核电荷数
少于4个
多于或等于4个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
由多种元素组成
----
幻灯片 5(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 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 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单质
化合物
----
幻灯片 6 2.同素异形体
(1) 互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 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 变化。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
化学
----
幻灯片 7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 。
(2)混合物: 。
4.酸、碱、盐、氧化物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4)氧化物:由 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铵离子
两种元素
----
幻灯片 8 5.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①特征:没有 生成。
②实质:构成物质的 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
①特征:有 生成
②实质:物质的 、 发生变化,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3)二者关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没有化学变化。
新物质
粒子间隔
新物质
组成
结构
----
幻灯片 9 6.分类方法
为了便于研究和掌握物质的性质,人们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和 。
(1)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阳离子
阴离子
----
幻灯片 10(2)树状分类法:
7.分类方法的应用
对无机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充分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
幻灯片 11无机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有无离子参加反应
有无电子转移
可逆
不可逆
放热
吸热
----
幻灯片 12[思考探究]
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吗?
提示:不一定。如金刚石和石墨、O2和O3、白磷和红磷。
2.什么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碱性氧化物?二者一定都与水发生反应吗?
提示: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无论酸性氧化物还是碱性氧化物,都不一定能与水发生反应,如SiO2、Fe2O3等。
----
幻灯片 13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这一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这一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均不一定,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而CO、NO均不是酸性氧化物。
----
幻灯片 14[自测自评]
1.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
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
①钠的化合物 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 ③可溶于水的物质 ④电解质 ⑤钠盐 ⑥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解析:几种化合物都含钠元素,属于钠的化合物,几种物质都可溶于水,都属于电解质,其中NaCl、Na2SO4不与硝酸反应,NaCl中不含氧素,Na2O不属于盐类;几种物质都属于电解质,①③④正确。
答案:C
----
幻灯片 152.判断正误(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 )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 )
(4)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 )
(5)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 )
(6)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 )
(7)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 )
√
×
√
√
×
×
×
----
幻灯片 16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 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2)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
分散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
胶体
浊液
----
幻灯片 17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高分子
分子或离子
分散质粒子
大于100 nm
1 nm~100 nm
小于1 nm
分散质粒
子的直径
液态
固态
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液态、气态
分散质的状态
乳浊液
悬浊液
浊液
胶体
溶液
----
幻灯片 18牛奶
泥水
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AgI胶体
硫酸铜溶液、氯水、碘酒
实例
①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久置分层
②无丁达尔效应
③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①均一、透明、较稳定
②有丁达尔效应
③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①均一、透明、稳定,久置不分层
②不具有丁达尔效应
③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
特征
乳浊液
悬浊液
浊液
胶体
溶液
----
幻灯片 192.胶体按照分散剂的状态分类
水晶等
固体
Fe(OH)3胶体、蛋白质水溶液等
液体
烟、云、雾等
气体
举例
分散剂
----
幻灯片 20 3.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
,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利用该性质可区分胶体与溶液。
4.胶体的制备
光亮的通路
饱和FeCl3溶液
红褐色
----
幻灯片 21[思考探究]
1.胶体和溶液的最本质区别是什么?如何区分胶体和溶液?
提示: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利用丁达尔效应。
2.胶体是否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提示:不是。根据分散剂的状态不同,胶体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
----
幻灯片 22 3.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2SO4至过量有何现象?
提示:开始出现红褐色沉淀(聚沉),后沉淀逐渐溶解,直至消失,溶液颜色为黄色,发生反应Fe(OH)3+3H+===Fe3++3H2O。
4.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胶体现象有哪些?
提示: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的净水;盐卤点豆腐;工业上静电除尘等。
----
幻灯片 23[自测自评]
1.下列关于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胶体、溶液和悬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
胶体最稳定
B.氢氧化铝胶体与氯化铝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后者
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较大
C.纳米级的氧化铁与水组成的分散系可以产生丁
达尔效应
D.氯化钠易溶于水,所以氯化钠一定不能制成胶
体
----
幻灯片 24解析:溶液是最稳定的分散系,A项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溶液分散质的,B项错误;纳米级的氧化铁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于水能形成胶体,C项正确;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等,但它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苯、四氯化碳等,将氯化钠分散在75%的乙醇中能形成胶体,D项错误。
答案:C
----
幻灯片 252.分类方法在化学科学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
标准合理的是 ( )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
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
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四类
解析:B项,根据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弱电解质,错。C项,根据丁达尔效应只能鉴别出是不是胶体,但不能区分溶液和浊液,错。D项,按能量变化可将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错。
答案:A
----
幻灯片 26★★★★
3年12考
二、胶体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
3年9考
一、物质的分类
命题指数
考频
考点
----
幻灯片 27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难度不大。常见无机物的转化是主干知识、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无机物之间的转化,有时以无机推断的形式考查。
[例1] 下列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
A.NO2 ——酸性氧化物 Na2O2——碱性氧化物
Al2O3——两性氧化物
B.汽油——混合物 胆矾——纯净物 HD——单质
----
幻灯片 28 C.纯碱——碱 硫化氢——酸 小苏打——酸式盐
D.液氯——非电解质 硫酸钡——强电解质
醋酸——弱电解质
[解析] NO2和水反应生成的是HNO3和NO,其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和酸反应生成的是盐、H2O和O2,其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胆矾即五水硫酸铜 ,是纯净物,HD是氢气,属于单质,B对;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C错;液氯是单质,其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
[答案] B
----
幻灯片 29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D
分散系
胶体
淀粉溶液
C
化合物
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
B
纯净物
氧化物
干冰
A
Z
Y
X
----
幻灯片 30[解析] A项,干冰是CO2固体,属于氧化物;B项,离子化合物都是电解质;C项,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而胶体又是一种分散系;D项,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都是离子反应,如H2在O2中燃烧的反应。
[答案] D
----
幻灯片 31物质的分类
----
幻灯片 321.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
列分类合理的是 ( )
①Fe2O3、CaO、CO2都是碱性氧化物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④洁净的空气、纯净的盐酸都是混合物
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
幻灯片 33A.只有②④ B.只有①③⑤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②③⑤
解析:CO2是酸性氧化物,①错误;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可以是非金属元素H,也可以是碱金属元素,③错误;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⑤错误。
答案:A
----
幻灯片 34胶体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胶体的性质是高考的常考点,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进行考查,主要涉及胶体粒子的大小、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的制备等知识,在理科综合中,由于受篇幅的限制,近几年考查较少。
[例3]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
A.水泥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
幻灯片 35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解析] 烟尘是气溶胶,其中的胶体粒子带电,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产生电泳现象,使烟尘沉降而除去;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酸反应而溶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胶体。
[答案] B
----
幻灯片 36胶体的主要性质
(1)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其原因是:
①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相同,相互排斥;
②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
(2)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
----
幻灯片 37 ①加入电解质;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③加热。
(3)电泳: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
----
幻灯片 38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B.将5 g CaCO3粉末加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所
得滤液属于胶体
C.明矾具有净水作用且能杀死水中的病菌
D.将混有NaCl的淀粉溶液置于半透膜袋中浸入蒸馏水
里,一会儿后,取少量袋外液体分别加入少量AgNO3溶液和碘水,现象分别是有白色沉淀产生和溶液显蓝色
----
幻灯片 39解析:烟尘微粒形成的分散系为气溶胶,胶粒带电,所以可以利用高压电除尘,A项正确;CaCO3是浊液,过滤后所得滤液应为(稀)溶液;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净水,但不具有杀菌作用,淀粉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袋外液体加碘水应无现象。B、C、D三项均错。
答案:A
----
幻灯片 40[随堂巩固提升]
1.下列对物质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醋酸铵
铁粉
氢氧化铁
硫酸
D
干冰
纯净空气
氨水
高氯酸
C
烧碱
稀有气体
氢氧化钡
氢碘酸
B
苏打
绿矾
氢氧化铝
盐酸
A
离子化合物
纯净物
弱碱
强电解质
----
幻灯片 41解析: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A错;稀有气体是混合物,氢氧化钡是强碱,B错;氨水是混合物,一水合氨是弱碱,C错。
答案:D
----
幻灯片 422.(2012·昆明质检)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
的是 (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
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
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
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
幻灯片 43解析:A中胶体是不带电的,但是胶体粒子可能吸附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而带电;B中通电时溶液中溶质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和水中电离出来的H+和OH-分别向两极移动;C中溶液中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律的,同样是布朗运动。
答案:D
----
幻灯片 44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箐”的
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箐”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分子直径比Na+小
B.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
幻灯片 45解析:从直径可知该分子直径大小为纳米级,具有胶体的性质,胶体粒子的直径大于离子的直径,A错;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C正确;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胶体,D错。
答案:C
----
幻灯片 464.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①导电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⑥工业制O2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 ⑧久置浓硝酸变黄 ⑨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A.②③④⑦⑧⑨ B.③④⑤⑦⑧
C.②③⑥⑦⑨ D.④⑤⑥⑧
----
幻灯片 4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中学化学中的基础知识,③缓慢氧化是物质发生氧化反应。④品红溶液褪色是品红与通入的SO2气体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无色物质。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的原因是无水硫酸铜结合水生成了胆矾。⑦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生成了一种新单质。⑧浓硝酸久置分解出NO2,NO2又溶解在HNO3溶液中,使硝酸变黄。以上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①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②爆炸是一种现象,化学
变化、物理变化都有可能产生爆炸现象。⑥工业制
O2一般通过液化空气法,是物理变化。⑨虽然有新
物质生成,但是是原子核内部发生了变化,
不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
课下限时集训见“限时集训(三)”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