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 幻灯片 31.物质的量浓度是指 , 单位为 ,符号为 。 2.容量瓶的有关知识 (1)专用仪器:准确配制 溶液的专用仪器,可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 (2)结构特点: ①瓶颈细长,只有一个刻度。 ②标注着两个数据: 和 。 (3)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是 ,如何操作? 。 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 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mol·L-1 c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温度 容积 检查是否漏水 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 幻灯片 4学点1 物质的量浓度 1.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之间的关系: 。 2.在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中要注意:n为 的物质的量,V为 的体积。 溶液 cB=nB/V 溶质 ---- 幻灯片 51.定义: 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叫做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①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由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和溶液的体积单位来决定。溶质的物质的量取mol为单位,溶液的体积取L为单位,故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为mol·L-1。 ②浓度单位中的每升,指的是溶液体积,而非溶剂体积。 ③用物质的量浓度c(mol·L-1)来表示的溶液通常称作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④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可按公式:cB=nB/V,式中cB表示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nB表示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体积,B表示溶液中任一溶质或表示某一离子。如1 L食盐水中含有0.5 mol NaCl,则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0.5 mol·L-1。 ---- 幻灯片 6⑤由于溶液是均一的,从该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与原来溶液浓度相同,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及溶液密度ρ(g·mL-1)之间的关系:c=1000×ρ×A%/M或A%=cM/1000ρ。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有两个关键: (1)溶质的计算 ①同一种溶质中各组成微粒间的关系 ---- 幻灯片 7---- 幻灯片 8---- 幻灯片 9C 解析: ---- 幻灯片 101.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1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8.4 mol·L-1 解析: ---- 幻灯片 11学点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计算 质量 称量(量取) 量筒 溶解(稀释) 烧杯 ---- 幻灯片 12贴上标签 移液 玻璃棒 250 mL 容量瓶 洗涤 烧杯和 玻璃棒 振荡 定容 1~2 cm处 液面 摇匀 ---- 幻灯片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根据c=n/V=m/(VM)判断 (1)若称量固体溶质时,但所用砝码生锈,使m偏大,结果偏大。 (2)若没有洗涤烧杯内壁,使n偏小,结果偏小。 (3)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或定容后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则对结果无影响。 (4)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 ①仰视刻度线:由于操作时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故加水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故c偏小。 ②俯视刻度线:加水量少,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故c偏大。 ---- 幻灯片 14【例2】某实验需用4 mol·L-1 NaOH溶液480 mL。 配制方法如下: (1)配制该溶液应选用 mL容量瓶,原因是 。 (2)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 g固体NaOH。 500 没有480 mL规格的容量瓶 80 ---- 幻灯片 15解析:n(NaOH)=0.5 L×4 mol·L-1=2 mol,m(NaOH)=40 g·mol-1×2 mol=80 g。 冷却至室温 蒸馏水 转移到容量瓶中 1~2 cm 胶头滴管 倒转摇匀容量瓶 ---- 幻灯片 16②→①→③→⑤→⑥→④→⑧→⑦ 27.2 B、C、 F、G、I ---- 幻灯片 17①将量取的浓硫酸倒入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倒入约100 mL蒸馏水 ③将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后沿玻璃棒移入容量瓶中 ④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液面离瓶颈刻度线 1~2 cm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 ⑥将洗涤后的溶液也注入容量瓶中 ⑦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⑧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瓶颈刻度线相切 ---- 幻灯片 18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 、 、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 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 。 由此及彼 社会生活 经营管理 科学技术 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 ---- 幻灯片 19学点 物质的分类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 ---- 幻灯片 20答案: ---- 幻灯片 211.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的区别及举例 (1)树状分类法(以化合物的分类为例) ---- 幻灯片 22(2)交叉分类法 说明:①交叉分类法是按照不同标准对同一物质分类;树状分类法是将物质层层分类,先分成大类,再将大类分成小类。 ②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物质归为不同的类属。在初中按照组成和性质将纯净物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单质。 ---- 幻灯片 232.物质的组成 3.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类方法很多(如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从多种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其常见分类方法可表示为: ---- 幻灯片 24---- 幻灯片 25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 幻灯片 26【例】请按下列线条提示,画出Fe、Cu、S、H2、HCl、NaOH、H2SO4、Ba(OH)2、NaHCO3、K2O、CuO、NaCl的树状分类图: 答案: ---- 幻灯片 27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但与酸反应又能够生成盐和水的是 ( ) A.Na2O B.Al2O3 C.Na D.CuO B 解析: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和氧气。 ---- 幻灯片 28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 ①小苏打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氧 ⑥KClO3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解析:①为纯净物,属盐类;②为混合物;③为混合物;④为纯净物,属碱类;⑤为纯净物,属单质;⑥为纯净物,属盐类,故分类正确的为C项。 C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