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大舞台 ---- 幻灯片 2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一、关系式法 化学计算的依据是物质之间量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通常可从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中得到。当已知物与待求物之间靠很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 ---- 幻灯片 3---- 幻灯片 4---- 幻灯片 5二、守恒法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一个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运用守恒法进行解题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从而快速准确地解答题目。 ---- 幻灯片 6它包括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 1.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就是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如将1 L 1 mol/L的H2SO4溶液稀释至10 L,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仍为1 mol。 2.原子守恒 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 幻灯片 7---- 幻灯片 8 4.电子得失守恒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如H2还原CuO过程中,氢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与铜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相等。 ---- 幻灯片 9三、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某个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化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找出答案。 ---- 幻灯片 10 将4.6 g钠投入足量CuSO4溶液中,生成Cu(OH)2的质量和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分别为 A.4.9 g;1.12 L   B.9.8 g;2.24 L C.0.49 g;0.112 L D.0.98 g;0.224 L ---- 幻灯片 11解析:由方程式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得关系式 2Na ~ H2 ~ Cu(OH)2 2 mol 22.4 L 98 g 0.2 mol V(H2) m〔Cu(OH)2〕 解得:V(H2)=2.24 L,m〔Cu(OH)2〕=9.8 g。 答案:B ---- 幻灯片 12 有一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取出100 mL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0.466 g沉淀;滤液与0.2 mol·L-1NaOH溶液反应,共用去50 mL时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原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 (2)原混合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 ---- 幻灯片 13答案:(1)0.1 mol/L  (2)0.06 mol/L ---- 幻灯片 14 将8 g铁片放入100 mL硫酸铜溶液中,溶液中的Cu2+全部被还原时,铁片变为8.2 g,则原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 mol/L     B.0.25 mol/L C.0.025 mol/L D.0.125 mol/L ---- 幻灯片 15答案:B ---- 幻灯片 161.在AlCl3和KCl的混合溶液中,已知Al3+和Cl-的个数比为2∶9,则混合物中Al3+和K+的个数比为(  ) A.1∶1   B.1∶2   C.2∶3   D.3∶4 解析:设Al3+的个数为2a,则Cl-的个数为9a,由电荷守恒,得:2a×3+N(K+)×1=9a,即N(K+)=3a,所以Al3+与K+的个数比为2∶3。 答案:C ---- 幻灯片 172.将15 mL 2mol/L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 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盐MCln中n值是(  ) A.4 B.3 C.2 D.1 解析:MCln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则溶液中只含有溶质NaCl,据电荷守恒可知,n(Cl-)=n(Na+),即0.015 L×2 mol/L×2=0.04 L×0.5 mol/L×n,解得n=3。 答案:B ---- 幻灯片 18 3.两个烧杯中加入同体积的浓度均为2 mol·L-1的H2SO4,H2SO4均过量,置于天平两端,调节天平平衡后分别加入10.8 g的Al和Mg,则反应完毕后,天平会(  ) A.仍保持平衡 B.向加Mg一端下倾 C.向加Al一端下倾 D.无法判断 ----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答案:B ---- 幻灯片 21答案:D ---- 幻灯片 22 谢谢观看!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