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氨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一、氨气
1.物理性质
极易溶于水
----
幻灯片 52.化学性质
----
幻灯片 63.氨水的性质
----
幻灯片 74.实验室制法
----
幻灯片 81.实验室还可用哪些方法制取NH3?
----
幻灯片 9易溶
----
幻灯片 10----
幻灯片 11
提示:
----
幻灯片 12----
幻灯片 13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的选择
(1)铵盐:制取NH3时,一般用NH4Cl而不用NH4NO3、(NH4)2SO4或(NH4)2CO3,原因如下:
----
幻灯片 14(2)碱:一般用熟石灰,不用NaOH或KOH,因为NaOH或KOH易吸水结块,而且对玻璃腐蚀性较强。
----
幻灯片 154.收集装置
(1)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验满方法:
方法一: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
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
----
幻灯片 165.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
幻灯片 17
6.注意事项
(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
幻灯片 18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幻灯片 19
解析: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有: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气,常用NH4Cl与Ca(OH)2反应,固体与固体加热反应,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在浓氨水中加入CaO,CaO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NH3·H2O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气挥发。A项是错误的,因为氯化铵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冷却后又生成NH4Cl,不能得到NH3。
答案:A
----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
幻灯片 22
解析:氨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并且NH3·H2O受热易分解,所以加热浓氨水可以用来制取氨气;B项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常用方法;C项也是实验室快速、方便制取氨气的方法。但加热氯化铵晶体时,生成的NH3和HCl气体相遇时又化合生成NH4Cl,因此D项不能用来制取NH3。
答案:D
----
幻灯片 23二、氨气的喷泉实验
1.实验探究
----
幻灯片 24
2.喷泉形成原理(减小内部压强)
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
幻灯片 25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
4.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烧瓶要干燥。
(3)烧瓶充满气体。
----
幻灯片 265.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
幻灯片 27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
幻灯片 28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29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30(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
幻灯片 31(3)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_______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_______原理相似。
解析:(1)图1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图2则需先打开止水夹,再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从水中冒出后,移去热毛巾即可。
----
幻灯片 32
(2)能在锥形瓶内反应产生气体,压强大于圆底烧瓶内压强方可,故应选NH4HCO3和稀盐酸。其他物质要么不反应,要么反应不生成气体或产生气体很少。
(3)图1、2是上部压强减小导致喷泉,图3是下部压强增大导致喷泉,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均与图3原理相似。
----
幻灯片 33----
幻灯片 34
【温馨提示】只要能使烧瓶内外产生一定的压强差,气体与液体的组合就能产生喷泉,如:(1)易溶于水的气体与水的组合:NH3、HCl、SO2、NO2;(2)酸性气体与碱液的组合:HCl、SO2、NO2、CO2、H2S等与NaOH溶液;(3)碱性气体与酸液的组合,氨气与盐酸等。
----
幻灯片 35【针对训练】2.(2012南通高一检测)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 )
A.CO2(浓NaOH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石蕊)/红色喷泉
C.SO2(浓NaOH溶液)/红色喷泉
D.HCl(H2O含石蕊)/白色喷泉
----
幻灯片 36
解析:A项CO2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大,且发生反应,形成无色喷泉;B项NH3溶于水且反应,溶液呈碱性,使石蕊显蓝色,形成蓝色喷泉;C项NaOH溶液中未滴加酚酞,形成无色喷泉;D项HCl溶于水显酸性,遇石蕊显红色,形成红色喷泉。
答案:A
----
幻灯片 37----
幻灯片 3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气遇到浓硫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B.1 L 1 mol/L的氨水中含有1 mol NH3·H2O
C.NH3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被O2氧化
D.氨气能使干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的性质掌握不全面,导致应用出错
----
幻灯片 39----
幻灯片 40【正确答案】C
----
幻灯片 41【误区警示】液氨是液态氨气,氨水则是氨气的水溶液,二者的区别如下表:
----
幻灯片 42----
幻灯片 43
谢谢观看!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