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 幻灯片 3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过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 幻灯片 4---- 幻灯片 51.根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法西斯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他们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扩张。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5.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纵容了法西斯侵略。 6.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起了绥靖主义作用。 7.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 幻灯片 6 1.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 (2)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 ---- 幻灯片 7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1)过程:①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实际上与英国结盟;②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苏联表示支持;③1942年初《联合国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2)影响;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扭转了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 幻灯片 84.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英德战争和二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美军重创日军,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英军重创德意军队,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5.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召开国际会议,协同作战 ①1943年11月,开罗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各国协同对日作战。 ②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德国法西斯灭亡。 ---- 幻灯片 9③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商谈对德处理,安排战后事宜,初步确立战后世界秩序。 ④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加速日本投降。 (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①背景: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胜利;为了加速战争胜利进程。 ②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法国解放。 ③意义:使德国法西斯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困境,极大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 幻灯片 10(3)中国战场的贡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法西斯国家的相继投降 ①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轴心国开始瓦解。 ②德国投降:1945年4月攻克柏林,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 ③日本投降:在中、美、苏共同打击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 幻灯片 11 (1)性质与一战不同,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理性”得到张扬,民主、人权、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3)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 (4)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5)世界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6)客观上推动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 幻灯片 12---- 幻灯片 13【例】 (2009·山东·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 幻灯片 14(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解析】第(1)问考查对材料把握及联系课本回答问题的能力,第(2)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的能力。回答时注意材料的出处“德黑兰会议”,由此可联系材料主旨回答问题。 【答案】(1)寓意:合作。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 ---- 幻灯片 15(2)军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 意义: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也可得分)。 【规律】二战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教训:①要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②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③落后就要挨打,创新发展才有出路。④世界和平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 ----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1.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较迟参战,参战后都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1917年)的材料:“在2月3日,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它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要用潜水舰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这是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意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位……” ---- 幻灯片 18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 幻灯片 19(1)演说中提到德国“最近的行为”指什么? (2)美国参战起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归纳,美国在武器贸易方面接受订货有何作用?根据材料分析,罗斯福总统将在武器贸易方面出台什么法案? 【答案】(1)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2)美国的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3)有助于扩大本国就业和发展美国经济,加强国防建设;1941年3月,《租借法》。 ---- 幻灯片 202.(2010·潍坊·3月文综)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幻灯片 21(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答案】(1)认识到一战是人类“恶性”的体现;没有认识到战争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入战略反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幻灯片 223.(2010·新课标·44)阅读材料: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 幻灯片 23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 幻灯片 24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 (1)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 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