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每一次举步向前,其实都是一个新起点;成长的轨迹就是这一个又一个的起点的连线,诚请认真对待每一个新起点。 每一次举步向前,其实都是一个新起点;成长的轨迹就是这一个又一个的起点的连线,诚请认真对待每一个新起点! ---- 幻灯片 2 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形成的?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请用史实说明。 ---- 幻灯片 3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 儒家思想的 发展经历: ---- 幻灯片 4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 幻灯片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什么是“无为而治”? ---- 幻灯片 6 一、背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政治统一需要思想文化的统一, 思想文化为政治服务。 1、汉初“无为而治” 原因:汉初社会贫困 对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经济恢复,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社会危机 民族矛盾:边境匈奴问题 阶级矛盾:王国诸侯问题 土地兼并问题 加强中央集权成为时代要求 从“无为”到“有为” 成效: ---- 幻灯片 7回顾必修一、必修二归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 幻灯片 8二、提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内容:(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②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①有利于加强君权 ②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厚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某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 幻灯片 9(4)仁政思想:限田、薄敛、省役 (3)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①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②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具有局限性 特点: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外儒内法 作用: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 改善人民生活 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什么地方?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 幻灯片 10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的需要 小结 ---- 幻灯片 11积 极 消 极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2、有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 3、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3、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2、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评价汉代新儒学(独尊儒术)? ---- 幻灯片 12三、实践——汉武帝的尊儒 1、措施: (1)思想上: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 儒家逐渐垄断中央和地方教育 ①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②教官:五经博士 ③兴办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④地方教育系统:各郡县设立学校 ---- 幻灯片 132、影响: (1)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思维拓展: 董仲舒新儒学的实质和特点 (参考省编学案第4页精讲点拨) ---- 幻灯片 14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主观: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董 仲舒与时俱进,对儒学进行改造) 客观:1、西汉社会危机潜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需要有关思想 2、汉武帝采取有力措施,推行儒学 ---- 幻灯片 15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儒家思想,正统独尊 春秋战国 秦 朝 西汉初 汉武帝时 ---- 幻灯片 16 1、“策”是一个长沙方言词,但在古代它也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贾谊的《治安策》、苏轼的《教战守策》等。在此对“策”的正确解释是 A.古代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 B.陈述某种意见和事情的一种文体 C.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D.用委婉方式规劝上级的一种文体 B、C、D项对应的分别是“表”、“疏”和“谏”三种文体。 ---- 幻灯片 17 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D ---- 幻灯片 18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C ---- 幻灯片 19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C ---- 幻灯片 205、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 幻灯片 216、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幻灯片 227 汉武帝时期,中国思想 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 ---- 幻灯片 238、(2010天津文综)《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D ---- 幻灯片 24----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