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考试大纲: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幻灯片 2考情分析: (1)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于考查维新思想。 (2)题型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以情境或现象描述观点或结论呈现为问题入口,考查学生解读信息、比较、辨别和评判、论证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考预测: 高考命题的高频区域是维新思想的特点;维新思想有别于洋务思想的“体用观”。今后复习备考应以基础知识为主,紧扣课标要求,理清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角度全面认识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进程。 ---- 幻灯片 3 1、含义: ①中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②西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此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 也就是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肯定封建制度,以中国的纲常伦理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 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2、评价:P168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及评价 ---- 幻灯片 4例.(2013·福建文综·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解析】本题材料说的是英国媒体对张之洞的《劝学篇》英译本的评价,张之洞属于洋务派,其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所以排除B(是新文化运动)、C(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和D(抛弃孔夫子等于抛弃儒家思想) 【答案】A ---- 幻灯片 5 例.(2013·湖南永州一模·11)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图片提供信息分析判断能力。图片反映的是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反映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答案】D ---- 幻灯片 6二、洋务思想与魏源、林则徐等人思想的异同 1、洋务思想是对魏源“师夷长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目的上,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 (2)方法和步骤上,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而没能付诸实践。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结果上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两者的区别 首要目的不一样。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首先是对内镇压人民起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 幻灯片 7例.(2013·重庆文综·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解析】从题干信息“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排除C、D,C与戊戌变法有关,D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可知要求学习西方科技抵御西方侵略,在洋务运动前提出学习科技,以抵御西方侵略是《海国图志》可知B符合题意;《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但是并没有提出学习西方科技抵御西方侵略,排除A。 【答案】B ---- 幻灯片 81、产生的背景: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 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来源) ③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经济、阶级基础)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作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要求。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5、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三)早期维新思想 ---- 幻灯片 91、背景 (1)政治上: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3)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4)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康有为: ①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著作: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四、19世纪90年代初的康梁维新思想 ---- 幻灯片 10③理论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受过正统的儒家教育,自身思想具有局限性。 ④评价:他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启蒙思想第一人 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3、意义: (1)实践: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2)理论:启蒙作用、解放潮流 ①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②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批判封建制度,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 幻灯片 11例.(2013·安徽文综·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说变法寄希望于朝廷,是很困难的事,各国的变法都是从民众发起,所以变法要从民众倡导,唤起国民精神,故选A。因为借鉴各国经验所以才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所以排除B。戊戌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发起的,排除C。D史实错误,排除。 【答案】A ---- 幻灯片 12例.(2013·海南单科·13)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解析】注意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故排除A。顽固派不主张维持原有的格局不变,不符合郭嵩焘的思想观点。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排除D。 【答案】B ---- 幻灯片 13 例.(2013·云南二模·24)对右图政治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A.抨击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 B.讽刺清廷对立宪缺乏诚意 C.预示着民主革命即将爆发 D.揭露了民初立宪的脆弱性 【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到当知识分子为立宪不断“加热”的时候,而清廷却在言论上禁言。为立宪不断降温。所以反映的信息是B选项。 【答案】B ---- 幻灯片 14---- 幻灯片 15----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 幻灯片 22---- 幻灯片 23---- 幻灯片 24---- 幻灯片 25----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 幻灯片 28---- 幻灯片 29---- 幻灯片 30---- 幻灯片 31---- 幻灯片 32---- 幻灯片 33---- 幻灯片 34 ---- 幻灯片 35---- 幻灯片 36---- 幻灯片 37---- 幻灯片 38---- 幻灯片 39---- 幻灯片 40---- 幻灯片 41---- 幻灯片 42---- 幻灯片 43---- 幻灯片 44---- 幻灯片 45---- 幻灯片 46---- 幻灯片 47---- 幻灯片 48---- 幻灯片 49---- 幻灯片 50---- 幻灯片 51---- 幻灯片 52----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