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考试大纲: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
幻灯片 2考情分析:
(1)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主张。
(2)题型上以选择题为主,大都通过设置微观历史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判断能力。
高考预测:
高考命题的高频区是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在复习备考中应从基础知识入手,准确把握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二人的思想特点及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本部分为古代史内容,古籍史料丰富,复习时注意对相关史料的理解和分析。
----
幻灯片 3思考题:
1、什么是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是什么?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主张、智者学派思想产生的影响。
3、苏格拉底思想出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5、比较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世纪金榜P143
6、比较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异同。
----
幻灯片 4 1、概念: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2、研究主题:他们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研究范围: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4、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
(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发达的工商业以及繁盛的城邦经济)
(2)民主政治的发展:
(3)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4)文化传统精神: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5)地理环境:海洋文明-----开拓、冒险、平等、诚信
一、智者学派的概念、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出现的背景
----
幻灯片 5例.(2013·山东德州一模·10)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
幻灯片 6【解析】由“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可知,材料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也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实际在体现智者学派的思想:人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藉强权或经由相互约定来建立社会秩序与正义观念:自主的个体作为创设社会秩序的主体都是平等的。普罗塔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阐明了一个观点,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作为行动者而存在,而且是不断产生行动策略的行动者。发现和肯定了自主的个人的重要性,进而肯定个人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D项正确。
【答案】D
----
幻灯片 7思考题:
2、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主张、智者学派思想产生的影响。
3、苏格拉底思想出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5、比较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
6、比较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异同。
----
幻灯片 8 5、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的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②制度上: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公德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6、影响:
(1)积极性:
①否定神,突出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2)局限性:
①强调人的作用,但忽视了人的道德作用;
②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二、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主张、智者学派思想产生的影响。
----
幻灯片 9例.(2013·湖北宜昌二模·33)普罗泰戈拉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其理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A.客观评价古希腊城邦制存在的根本原因
B.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C.科学阐释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
D.强调美德即知识,突出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解析】“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实际上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从思想理论上论述了人的重要价值,肯定人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故B正确。A不属于理论方面,排除A。作者是论述,并不是从科学上来论证,排除C。D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不是普罗泰戈拉的观点,排除D。
【答案】B
----
幻灯片 10思考题:
3、苏格拉底思想出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5、比较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
6、比较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异同。
----
幻灯片 11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3)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影响: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苏格拉底思想主张出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
幻灯片 12例.(2013·贵州六校联盟第一次联考·30)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解析】智者学派的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导致价值标准混乱。从材料“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可见苏格拉底的忧虑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的主张,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B
----
幻灯片 13例.(2013·山东烟台一模·9)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下列属于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是(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人自己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D.真理高于一切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从材料中“心灵、道德”可知该思想强调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认识,由此可知是苏格拉底的观点:认识自己。A是普罗塔哥拉的观点,C是柏拉图的观点,D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且ACD信息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B
----
幻灯片 14思考题:
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5、比较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
6、比较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异同。
----
幻灯片 151、柏拉图:
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2、亚里士多德:
①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③强调理性。
④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
幻灯片 16例.(2013·北京顺义二模·19)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在理想的社会中,就像在一个好的灵魂中一样,每一部分都要遵循正确的等级,他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的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2等级是御国御侮的战士,第3等级是劳动者。由此可见,柏拉图( )
A.重视人的理性和道德
B.坚持思想自由至上的原则
C.崇尚怀疑主义的精神
D.吸收孔子等级有序的观点
【解析】此题考查对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之源的理解。根据题干所示柏拉图推崇的是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即有道德和理性的哲人治国。故选A。
【答案】A
----
幻灯片 17例.(2013·江西八校联考·29)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的是( )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 志不强者智不达
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亚里士多德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儒家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是对道德修养的最高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A项从统治角度评价威势与德厚,不符合题意;B项强调意志;C项是道家无为思想。
【答案】D
----
幻灯片 18五、比较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
世纪金榜P143
----
幻灯片 19六、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异同。
1、相似之处
(1)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很相似,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他们都是伟大老师的典型。
(3)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4)都关注人、人类社会,以人为本,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5)都强调“道德”的价值,重视教育的功能。
2、不同之处
(1)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主张“爱人”和“克已复礼”,用礼仪规范人的行为,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作用,有利于个性发展。
(2)孔子关注的是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用性;苏格拉底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作用、价值,具有哲学理性。
----
幻灯片 20例.(2013·江西九江二模·28)王夫之说,“无理则欲滥,无欲则理亦废”“倘以尽己之理压伏其欲,则于天下多有所不通;若只推其所欲,不尽乎理,则人己利害,势相扞格,而有不能推”。与这一观点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王夫之的辩证思想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相同之处。王夫之阐述理与欲的辩证统一的观点。A项天理与人欲对立的;B项是李贽的思想,把欲与理等同;C项是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强调个人的感觉为成万物尺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D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强高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其对理性的推崇,但没有扼杀人的感性。故ABCD项比较可知,D项最为接近。D项正确。
【答案】D
----
幻灯片 21例(2013·四川宜宾一模·13)古代中国人与希腊人,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先哲简表
共同主张:重视人的品德
关注问题:人际关系或人事
(1)据材料三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主张及共同关注的问题。(4分)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