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单元知识总结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含义: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 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 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贸 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贸易的过程。 2.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新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 与创制,大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 幻灯片 43.过程 (1)雏形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 (2)世界市场的拓展 原因: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开 始形成。 (3)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 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 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 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 幻灯片 5(4)最终形成:20世纪初。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 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 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 步。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 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 的形成。另一方面,对外的殖民扩张,也造成了被侵略地区人 民的灾难,激起了反抗。 ---- 幻灯片 6二、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 产生的后果和对中国的影响 1.后果 (1)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 入电气时代。 (2)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 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了垄断资产阶级。 (3)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联系,但差距进一步扩大。 ---- 幻灯片 72.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列强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 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幻灯片 8  ---- 幻灯片 9---- 幻灯片 10---- 幻灯片 11 考 向 案   ---- 幻灯片 12  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 1.(2011高考北京文综,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 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 出现的原因有 (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 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幻灯片 13[考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解析]    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 了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 工资开始大幅上升。 [答案]    D ---- 幻灯片 142.(2009高考广东单科B,16)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 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下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        ) ---- 幻灯片 15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考点]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解析]    寻找黄金和白银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最先开 辟新航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 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夺,而并非大西洋;继西葡之后,荷兰、英 法也先后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只是暂时承认了西葡殖民掠夺的成果。 [答案]    A ---- 幻灯片 16  ----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通过史学范式的分析判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文明史视角和现代化范式、整体世界史观(即全球史观)、 社会史范式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新方法、新理念。四种史学范式各有侧重,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 地选择建构知识体系。如新航路开辟就可同时用以上几种 史学范式从不同角度分析。 例题    (2012年陕西商洛高三期末)某历史老师引导学生运 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 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     ) ---- 幻灯片 19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史学观点。社会史 观是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故A项正确。B项属于革命史观,C 项属于全球史观,D项属于文明史观。 [答案]    A ---- 幻灯片 20以意大利文艺复兴衰落的原因构建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情境 例题    (2012年山西高三诊断考试)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萌芽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起源并繁荣于意大利,但文艺复兴 后来很快衰落。意大利文艺复兴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拿破仑一度征服意大利 B.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 C.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经济地位下降 D.英国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 幻灯片 21[解析]    文艺复兴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根源在 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起源并繁荣于意大利正得益于 此,其衰落的原因也正是意大利资本主义发展的衰弱,其中关 键在于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C 考点二 工业革命 ---- 幻灯片 221.(2012高考海南单科,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 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 一变化的因素有 (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考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郊区居住也不会给工作带来不便,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 [答案]    A ---- 幻灯片 232.(2012高考江苏单科,14)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 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幻灯片 24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考点] 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解析]    在新兴的棉纺织领域,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 的变化。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诞生,此后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相继产生,故从题干可以看出从1771年开始,输 入英国的原棉重量逐步增加,据此排除A、D两项;第二次工 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项。根据以上分析 可知答案选C项。 [答案]    C ---- 幻灯片 253.(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 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 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 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 幻灯片 26[解析]    “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即对廉价服 装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由此可知,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市场对廉 价服装的需求量扩大引发了工业革命,据此推理,正确答案为 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棉纺织业,B项错误;C项从材料中 无法体现;D项是对材料最后一句话的简单理解,可排除。 [答案]    A [考点] 工业革命。 ---- 幻灯片 27---- 幻灯片 28---- 幻灯片 29---- 幻灯片 30---- 幻灯片 31---- 幻灯片 321.通过人口数量的变化,考查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 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尤其医 疗科技的发展使生命有了保障;工业革命使有限的土地面积 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也增加了 工厂企业以及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所有这些都刺激了 人口的迅速增长。 ---- 幻灯片 33例题    (2012年山东济宁期末)1700年至1800年间,欧洲人口 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剧增到3.9亿。欧洲人口的剧增 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B.工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C.殖民扩张的发展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 D.欧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口流动和迁移的目的地 [解析]    在古代和近代,人口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促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自然是工业革命。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 幻灯片 342.通过一旅游者对英国环境的感受描述,考查工业文明的影 响力 工业革命使建立在个人才能、技术和经验之上的小生产被 建立在科学技术成果之上的大生产所代替,大幅度地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规模地改 变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也改变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系 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 题。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的工业企业,排出大量废 弃物污染环境,使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 幻灯片 35例题    (2012年广东中山期末)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 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 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 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 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 幻灯片 36[解析]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它大大推动了机 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力的重大发展。机器以煤做燃料,它 所排放的烟雾也就成为工业文明到来的标志。 [答案]    D   以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构建考查工业革命影响的情境 单元知识总结 ---- 幻灯片 37例题    (2012年广东揭阳一模)据《十三行史料展》记述: “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 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 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 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 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幻灯片 38[解析]    鸦片战争前夕,正是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开展的时 期,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当时世界性贸易的繁荣,“几乎所 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通往世界各主 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说明形成了世界性市场,这些都说 明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 [答案]    D ---- 幻灯片 39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础再现)“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 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 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 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 ---- 幻灯片 40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解析]    在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中,对香料、黄金的追求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商路不畅是新航路开辟的又一重要 原因;传播基督教是重要推动力。材料所反映的正是宗教狂 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故选A项。 [答案]    A ---- 幻灯片 412.(基础再现、视角拓展)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 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 工业革命,因此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 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解析]    “向下”是指挖煤,因为蒸汽机的改进提高了煤的 用量;“向外”指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 了资金、市场和财富。故选A项。 [答案]    A ---- 幻灯片 423.(基础再现、视角拓展)马克思如此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出 现的某一历史现象:“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 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描述,“工资和地租跌价”有利于出现廉价劳动力,“工业利润增多”有利于诱使资本主义发展,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 幻灯片 434.(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6世纪以前,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 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1500年以后, (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 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这种现象 (     )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 幻灯片 44[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由于黄金、白 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材料中西欧出现通货膨胀 正是由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所引起的。 [答案]    D ---- 幻灯片 455.(基础再现)英国的雷利爵士(1552—1618)说:“谁控制了海 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 而控制了世界。”17世纪,印证了此观点的国家是 (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解析]    17世纪,荷兰商业发达,并拥有庞大的海上贸易船队,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在十五六世纪, 英国是在18世纪。答案是D项。 [答案]    D ---- 幻灯片 466.(基础再现、视角拓展)马克思说:“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 时期,却是商业上的霸权造成了工业上的优势。所以殖民制 度在当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 A.西班牙的崛起   B.荷兰称雄海上 C.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D.法国称霸欧洲 [解析]    英国殖民帝国的确立扩大了海外市场,进而推动了 工业上的大变革——工业革命的发生,所以符合此观点的是 英国。答案是C项。 [答案]    C ---- 幻灯片 477.(基础再现)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 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 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瓦特发明的 改良蒸汽机属于技术革命,而英国之所以要搞技术发明是因 为市场在不断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已经跟不上市场的 需求,因此工业革命呼之欲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    B ---- 幻灯片 488.(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如果不是可得到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在仅仅增加纺织品生产的速度后便渐渐消失。”导致工业革命没有消失反而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创制 C.铁路的广泛铺设   D.蒸汽机的改良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动力问题,使工业革命得到“无限的 动力”的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A、B、C三项都不是直接 反映动力,而是对动力的应用。答案是D项。 [答案]    D ---- 幻灯片 499.(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下表是1688年和1831年英国各部门 的收入分布情况(单位:万英镑)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  B.光荣革命 C.圈地运动  D.海外殖民 ---- 幻灯片 50[解析]    根据表格中“1688年至1831年”“农林渔牧”增 长了4倍,“工矿建筑”增长了12倍,“商业运输”增长了11 倍,“地产房租”增长了9倍,其中“工矿建筑”和“商业运 输”增长尤其快速,反映了随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生产力迅速提高,新兴工业部门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本题选A项。 [答案]    A ---- 幻灯片 5110.(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 “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 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 (     ) A.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B.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向 [解析]    材料中“因为”到“所以”表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进了城市近代化。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工厂大量建立,工厂 需要大量雇佣劳动力,推动了城市近代化。 [答案]    C ---- 幻灯片 5211.(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在以前(工业革命前),生存条件 改进和经济机会增加总是导致消费这些增加收益的人口的 增长。但是,现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种现象,即经 济和知识的增长之快足以产生一种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持续 流动,而这种流动又提高了马尔萨斯积极控制的上限。”论 者在此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     ) A.工业革命得益于蒸汽机的使用 B.人口增长使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C.工业革命突破了人口增长瓶颈 D.投资和技术创新成为发展途径 ---- 幻灯片 53[解析]    材料主要以工业革命对人口的影响为例,即在工业 革命以前,人口增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前提,成为社会发展的 瓶颈;工业革命后,因为经济和知识的快速增长,这一瓶颈得 以突破。所以答案是C项。 [答案]    C ---- 幻灯片 5412.(高度提升)“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革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工业革命造就了巨大财富 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 C.工业革命推动殖民掠夺 D.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性贪婪 ---- 幻灯片 55[解析]    材料主要表明了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财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同时带 来了环境污染,加剧了殖民掠夺和人性贪婪,但题干重点讲述 了工业革命在环境污染方面的破坏性影响。题干信息“污 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肮脏的下水 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讲的就是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 的问题。故选B项。 [答案]    B ---- 幻灯片 56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4月,哥伦布携带着国王给地方当局的敕令, 再次回到韦尔发城,并开始在附近的帕洛斯小镇筹备三桅轻 快船,招揽海员。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在做好船只、人员、 给养等一切准备之后,率领由“圣玛丽亚”号和“拉平塔” 号等三桅轻快船组成的船队,从帕洛斯港首次出海西征。 ——《光明日报》文章《哥伦布之乡纪行》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 幻灯片 57——《航海人物志·哥伦布》 材料三 犹太人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最大贡献,也许还在于美 洲新大陆的发现……据新近考证,哥伦布本人可能就是一个 犹太人。哥伦布探险的资金全靠一位银行家,而这位银行家 是一个确凿无疑的秘密犹太教徒。 ——顾俊《世界市场——犹太人的市场》 材料二 哥伦布拿着一块黄金指给当地土著人看时,他们指 了指内陆的一个地方说:“古巴纳坎。”“古巴纳坎?”“……坎?”“……可汗?”哥伦布认为他们一定是说:“中国的大汗”,因此他认为自己现在到了中国,而不是什么日本国。他在日志中写道:“只要有50人的军队,我们就能控制所有(印第安)人,让他们做任何事。” ---- 幻灯片 58(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这些地名是哪个国家的。 指出哥伦布为什么不往东,而是“西征”。(4分) (2)材料二体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实际是怎样的?从材料二、三看,哥伦布航海的最重要目的是什么?(6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怎样认识哥伦布等人对世界市场 形成的巨大贡献?(10分) [答案]    (1)国家:西班牙。(2分) 原因: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绕到东方。 (2分) ---- 幻灯片 59(2)信息:哥伦布认为自己到达了亚洲。(2分) 实际: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新大陆。(2分) 目的是建立海外殖民统治,掠夺黄金。(2分) (3)认识: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个新大陆,与其他航海家一起 完成了“地理大发现”,结束了世界的隔绝状态,使各地的文 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 场雏形开始出现。(10分) ---- 幻灯片 6014.(视角拓展、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国家的世界贸 易情况及世界贸易总额表 ---- 幻灯片 61  材料二 下图是世界市场出现和发展经历的四个步骤 ①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②世界市场得到拓展——③世界市场基本上形成——④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1)导致材料一中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是如何推 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的?(12分) (2)材料二中④的出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紧密相关,简要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怎 样的结论?(4分) ---- 幻灯片 62[答案]    (1)原因: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率先开展并且成效显。 (2分)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大生产,机器大生产要求必 须拓展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推动了世 界市场的形成。(10分) (2)关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 讯手段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4分) (3)结论:在世界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的进步和资本主 义的开放性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4分) ---- 幻灯片 63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础再现)15世纪中期,葡萄牙航海家恩里克王子创办地 理研究机构,组织了多次非洲西岸的探险活动。他这样做的 客观原因是 (     ) A.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商路 B.重新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 C.欧洲各国出现了经济危机 D.为更好地到东方进行掠夺 ---- 幻灯片 64[解析]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西欧通往东 方的商路并征收重税,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材料反映的正是这种情况;此时新航路 还没有开辟,B项说法错误;C项与此没有关系;D项是目的而 非原因。故正确选项为A项。 [答案]    A ---- 幻灯片 652.(基础再现)下图反映的是以下哪一船队航行的路线 (       )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 幻灯片 66[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的路线。 [答案]    C ---- 幻灯片 673.(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航海条 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者由实 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它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导致英 荷战争爆发。由此说明这场冲突的实质是为争夺 (     ) A.殖民霸权  B.商业霸权 C.海运霸权  D.商品市场 [解析]    《航海条例》的颁布针对的是荷兰,注意题干中的 “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答案为B项。 [答案]    B ---- 幻灯片 684.(基础再现)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 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 ---- 幻灯片 69[解析]    17世纪初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 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材料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故选D项。 [答案]    D ---- 幻灯片 705.(基础再现、视角拓展)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 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 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     )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出外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解析]    根据题干关键词“早期殖民主义”“非洲”可以判断是“黑奴贸易”造成的恶果。故选B项。 [答案]    B ---- 幻灯片 716.(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 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 幻灯片 72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解析]    第②段是在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 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 [答案]    B ---- 幻灯片 737.(视角拓展)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 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 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     )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 幻灯片 74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并 运用手中的权力维护其利益。工业化浪潮不能席卷北非的 根本原因同样是因为北非社会制度落后,封建经济具有闭塞 性和落后性。 [答案]    B [解析]    工业化浪潮能够到达北美的根本原因在于北美已 ---- 幻灯片 758.(视角拓展)下列对图1、图2、图3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 幻灯片 76A.图1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图2的经济结构是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3的经济结构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工业革命后英国进入工业化时期,机器大工业开始 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图1明显不符合史实,选A项。 [答案]    A ---- 幻灯片 779.(基础再现)1816年,英国下院议员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 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 本积累。”在1816年,英国积累资本的主要方式是 (     ) A.奴隶贸易  B.海盗劫掠 C.海外掠夺  D.工厂利润 [解析]    从“1816年”这一时间点和材料进行分析,当时正处于英国的工业革命(1765年至19世纪40年代)时期,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了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也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本题中英国积累资本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工厂利润。A、B、C三项更符合英国在工业革命前积累资本的方式。 [答案]    D ---- 幻灯片 7810.(视角拓展)下列图片说明 (     ) A.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 幻灯片 79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劳动的强度 D.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解析]    从材料中1740~1800年和1764~1789年的时间可以 联系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生铁产量增长14.7倍,棉花加工量增 长8.5倍,都反映了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本题选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联。 [答案]    D B.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 幻灯片 8011.(基础再现、视角拓展)马克思说:“生产走到最全面的社 会化,它不顾资本家的愿望与意识,可以说是把他们拖进一 种从完全自由竞争过渡到完全社会化的新的社会制度。”材 料中“新的社会制度”主要是指 (     ) A.特权贸易公司的建立  B.垄断组织的形成 C.世界贸易市场的建立  D.股票市场的形成 [解析]    资本主义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进入自由资本主义 阶段,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垄断组织,使自由主义日趋 衰落。所以“新的社会制度”指的是垄断组织的形成。答案是B项。 [解析]    B ---- 幻灯片 8112.(视角拓展、高度提升)“19世纪末,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 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 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 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这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 A.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而形成 B.形成的根本途径是交通工具革新 C.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性经济体系 D.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的中后期 ---- 幻灯片 82[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欧美资产阶 级以工业革命所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基础上,以扩张的 方式形成的,也就是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形成的。所 以答案是A项。 [答案]    A ---- 幻灯片 83 材料一 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工业革命”一词流行起来。他要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烈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其他主张革命说的人如哈孟德夫妇也认为,这些变革像政治革命把法国与其过去相分隔一样,使英国与其过去相分隔,“是人类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起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幻灯片 84 克拉潘在他的名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经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这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看来真的需要一悠闲的标记了。”美国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华·惠·罗斯托在他的著作里也用“起飞”代替了“工业革命”概念。 材料二 马克思1856年曾经描述:使劳动更有效率的机器创 造了神奇却引起饥饿和过度的疲劳;不断涌现的财富源泉变 成了贫困的根源;技术进步以道德败坏为代价;人类愈益控制 自然,个人却愈益成为奴隶;一切发现和进步的结果似乎是使 ---- 幻灯片 85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使人的生命化为愚钝的物质 力量。这个时代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 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 衰退的征兆,这种衰退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 册的可怕情景。总之,“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 面”。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有关工业革命的两种史学观点并分析这 两种观点的着眼点。(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工业革命所体现的 “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这一观点。(6分) ---- 幻灯片 86(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4分) [答案]    (1)观点一:突变论观点,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 观点二:“渐变论”或“渐进论”观点,强调历史的连续。(4分) 着眼点:突变论观点注重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后果,认为工业革 命使英国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渐进 论观点注重工业革命演进的过程,认为工业革命是此前一系 列事件逐步累积的结果。(6分) ---- 幻灯片 87(3)坚持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注重各地区各阶层的均衡 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注意保护环 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道德建设,提高整个社会的 道德水平等。(4分,言之有理即可) (2)工业革命促使生产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促进了生产力 水平的迅速提高,加强了人类对自然的驾驭能力;但另一方面 工业革命也导致了贫富分化加剧,下层人民生活状况恶化,社 会道德败坏等社会问题。(6分) ---- 幻灯片 8814.(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政体是约定俗成的体制;这种体制的唯一权 威性就在于它的存在源远流长……约定俗成是一切权柄中 最坚实的。 ——18世纪英国学者埃德蒙·柏克 材料二 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在全世界面前显得无比强盛。 当时英国的治世能臣们明白,大不列颠王国的体面而威严, 离不开使用纺织机器的工匠们那满手油污的劳动。所以,王 国宣布了一条禁令,严禁纺织机出口,也不许熟练的机械师移 居国外。他们要通过技术和人才的垄断,保证英国独享成果。 ——《世界第一强国:大国崛起》 ---- 幻灯片 89材料三 政治和经济的“阳光”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到19世纪50至7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1)材料一中的“政体”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中英国 政体的“约定俗成”?(6分) (2)材料二体现的信息是什么?材料一、二之间存在怎样的 关系?(6分) (3)英国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怎样理解材料三所述 的“政治和经济的‘阳光’”?(8分) ---- 幻灯片 90[答案]    (1)政体:君主立宪。(2分)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相 互妥协的产物。(4分) (2)材料二体现了英国政府采取保护措施,不让工业革命的成 果外流。(2分) 关系: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爆发的政治前 提,也是取得和维护工业革命成果的政权支持。(4分) ---- 幻灯片 91(3)原因:英国既是世界各国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者,又是 世界各国出口原料的最大购买者,成为世界加工厂,故称“世 界工厂”。(4分) 理解:政治上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工业革 命完成,因此英国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4 分,言之有理即可)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