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幻灯片 3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1 虎门销烟 考点聚焦 ---- 幻灯片 4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当众销毁。 4.意义: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 幻灯片 5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2 鸦片战争 ---- 幻灯片 6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5.《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影响 (1)社会性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战后最主要矛盾: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 幻灯片 7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3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幻灯片 8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4.结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5.被占领土:俄国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共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6.抗争 (1)上海地方官绅勾结西方侵略者,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对抗太平军。 (2)1860年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洋枪队。 (3)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华尔;后又多次打败由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4)太平军英勇抗击装备有新式枪炮的外国侵略军,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 ---- 幻灯片 9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4 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侵占新疆部分地区。 (2)俄英支持阿古柏伪政权。俄国还出兵侵占伊犁。 2.收复新疆 (1)1878年,左宗棠率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 (3)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刘锦棠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 幻灯片 10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5 甲午中日战争 ---- 幻灯片 11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3.结果 (1)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2)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幻灯片 12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4.影响 (1)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 (2)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幻灯片 13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6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幻灯片 14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内容 ①赔偿白银4.5亿两。 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③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幻灯片 15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针对演练 B ---- 幻灯片 16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幻灯片 17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送一程 1.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自制的一把近代列强侵华大事年代尺示意图,“?”(问号)处没有完成。该事件和该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巨变的依据是(  ) A.鸦片战争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虎门销烟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雅克萨之战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幻灯片 18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北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一本清朝林福祥的《平海心筹》,书中有以下记载:“初十日辰(即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逆夷由□□□过□□□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而八十余乡(编者注:实为103乡),亦执旗继至,不转眼间,来会者众数万……斯时也,重重叠叠,遍野满山,已将夷兵困在垓心矣。”(注□表示字迹不清)。该记载所描述的场景应该是(  ) A.虎门销烟 B.英军强占香港岛 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幻灯片 19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3.2012年9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第67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1895年日本通过发动战争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将台湾、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这里的“战争”和“条约”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D.台湾人民抗日割台战争 《天津条约》 C ---- 幻灯片 20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4.《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主要是因为(  ) A.《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B.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 幻灯片 21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重难解读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不是偶然的,它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即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它同样会发生:①根本原因是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打开国外市场;②主要原因是中国是一个闭关落后的封建国家,清王朝日益腐朽没落;③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 幻灯片 22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里“半殖民地”是指中国完整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但主权并没有完全丧失,还不是完全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指的是:中国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在增长,但仍然保留封建主义剥削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也随之解体,已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 ---- 幻灯片 23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联系《辛丑条约》的内容,认识其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 担保。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它使中国人民的苦难更加深重,以海关税收等作担保,使清王朝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王朝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他们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它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了自主权。 ---- 幻灯片 24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总之,《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 幻灯片 25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历史感悟 腐朽、落后、对外妥协是四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国耻,改革落后、腐朽的政治制度、推翻腐朽的反动的清王朝是近代人民革新、革命的重要任务。 ---- 幻灯片 26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应用示例 ---- 幻灯片 27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幻灯片 28第7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幻灯片 29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 幻灯片 30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考点1 洋务运动 考点聚焦 1.洋务派的出现 (1)出现: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 (2)目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中央代表:奕;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4)目标:前期以“自强”为目标;后期以“求富”为目标。 ---- 幻灯片 31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2.内容 (1)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 (3)筹划海防: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 (4)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创办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 ---- 幻灯片 32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3.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幻灯片 33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考点2 戊戌变法 1. 公车上书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国内群情激愤。 (2)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3)上书虽未成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康有为又几次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2)时间: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 幻灯片 34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3.内容 (1)经济: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 (2)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3)文化: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4)军事: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4.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人士,废除变法法令,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仅维持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 幻灯片 35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5.意义: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旧中国行不通。 ---- 幻灯片 36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考点3 辛亥革命 ---- 幻灯片 37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2. 武昌起义 (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2)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成立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定都南京,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3)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在列强支持下,迫使清帝退位,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 ---- 幻灯片 38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4.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 幻灯片 39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考点4 新文化运动 ---- 幻灯片 40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2.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 (1)前期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2)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3)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4.新发展: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 幻灯片 41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针对演练 扶一把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胡锦涛出席交接入列仪式并登舰视察。航母入列,对于有效维护国家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代海军起步于洋务运动,然而中日甲午海战击碎了清朝“自强”梦想——最后一支海军全军覆没。这里“最后一支海军”指的是(  ) A.南洋海军     B.福建海军 C.北洋海军 D.广东海军 C ---- 幻灯片 42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 幻灯片 43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送一程 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C.它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B ---- 幻灯片 44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2.2014年是历史上“百日维新”116周年。某班展开了“百日维新”性质讨论的主题班会,下列看法不符合教材观点的是(  ) A.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B.它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C.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D.它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 幻灯片 45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3.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A ---- 幻灯片 46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重难解读 1.洋务运动的影响与失败原因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应该结合洋务运动的时代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客观全面地认识,既要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也要充分肯定它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①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在不改变封建专制体制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强”和“求富”,其结果注定要失败。②但它在客观上增强了清政府的军事、经济力量,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型的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幻灯片 47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失败原因: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只布新而不除旧。指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败? (1)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因而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没有实现。 ---- 幻灯片 48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2)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 幻灯片 49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历史感悟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戊戌变法运动被镇压而失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地;新文化运动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近代化的起步和历程说明: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改良运动不可能救中国;不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中国无法实现强国梦想。 ---- 幻灯片 50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应用示例 ---- 幻灯片 51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 幻灯片 52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c)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一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一伟大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 幻灯片 53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 幻灯片 54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 幻灯片 55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幻灯片 56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1 五四运动 考点聚焦 ---- 幻灯片 57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经过 ①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中心在北京,主力为学生。 ②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3)结果 ①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 幻灯片 58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幻灯片 59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2 中国共产党成立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准备 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涌现。 ③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建立 ①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②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各地相继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着核心和纽带作用。 ---- 幻灯片 60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中共“一大”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 (3)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4)内容 ①通过了党的纲领。 ②确定了奋斗目标。 ③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④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⑤领导机构是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幻灯片 61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3 北伐战争 ---- 幻灯片 62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北伐的胜利进军 (1)时间:1926年5月。 (2)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 (3)领导:总司令:蒋介石;先头部队:叶挺独立团。 (4)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主战场:湖南、湖北。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6)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 幻灯片 63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2)“宁汉合流”:汪精卫发动政变后,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仍用“国民政府”之名,史称“宁汉合流”。 (3)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冲破日本的阻挠,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 幻灯片 64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4 土地革命 ---- 幻灯片 65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 ①时间:1927年9月。 ②地点:湘赣边界。 ③领导人:毛泽东。 ④意义: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 ①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 ---- 幻灯片 66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②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③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 幻灯片 67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5 红军长征 1.长征开始 (1)背景 ①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②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反“围剿”失败。 (2)开始 ①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②突破4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折损过半。 ③毛泽东提出放弃去湘西,转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的建议,于是红军转入贵州,强渡乌江,攻占了遵义城。 ---- 幻灯片 68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 ①批评了博古等人的军事指挥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作战原则。 ②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 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幻灯片 69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3.三大主力会师 (1)冲出重围: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 幻灯片 70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甘根据地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4.历史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 幻灯片 71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针对演练 扶一把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召开,2270名全国各地代表齐集一堂,选举出了以习近平为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对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考证有误的一项是(  ) A.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3人 B.参会13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C.共产国际代表列席了会议 D.参加大会的代表有50多名党员 D ---- 幻灯片 72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幻灯片 73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小明同学在学了巴黎和会后,画了下边漫画。这幅漫画中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你认为中国的“待遇”是(  ) A.大会要求德国把山东的权益归还给中国 B.大会要求日本把山东的权益归还给中国 C.大会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租给日本 D.大会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D ---- 幻灯片 74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1926年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垮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B.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 C.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D.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 ---- 幻灯片 75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3.在某红色旅游景点,导游介绍说:“这里召开的一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一红色旅游景点是在(  ) A ---- 幻灯片 76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重难解读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原因和意义 主要依据:一方面,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另一方面,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它在实践上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此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 幻灯片 77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经过一系列军事斗争,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从而证明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 幻灯片 78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历史感悟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新时期青年学生要弘扬五四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中国革命不同于苏俄的革命道路,其根源在于中俄两国国情不同,它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 幻灯片 79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应用示例 ---- 幻灯片 80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材料三 2014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8周年。四川人民对长征怀有特殊的感情。历时两年的长征,有一年零八个月在四川境内活动,途经全川60%的县,历程达一万五千里。在四川,红军进行了数百次战役和战斗,其中________等,已成为中国革命 史上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在四川,全川各族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十多万四川儿女参加红军,数万英烈血洒征途、骨埋青山。 ---- 幻灯片 81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材料一是谁为何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A处是________(地名);B处是__________(事件);C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事件);D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事件)。 (3)根据材料二,在材料三的横线上填写中央红军长征在四川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不少于3个即可)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翻越了哪些山,渡过了哪几条大江大河。说一说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 幻灯片 82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幻灯片 83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幻灯片 84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幻灯片 85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1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考点聚焦 1.九一八事变 (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军蓄意制造了柳条湖事件。 (2)结果: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 2.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中国开始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斗争。 (2)一二·九运动 ①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事变,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12月9日,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 幻灯片 86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西安事变 (1)背景: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 (2)时间:1936年12月12日。 (3)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 幻灯片 87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4)经过:张、杨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5)解决: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经各方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6)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幻灯片 88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2 全民族抗战 ---- 幻灯片 89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血战台儿庄: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4.百团大战 (1)开始时间:1940年秋。 (2)经过:在彭德怀指挥下,八路军集中105个团,对华北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实施大规模破袭,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3)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 幻灯片 90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3 中共“七大”召开 1.时间:1945年4—6月。 2.地点:延安。 3.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幻灯片 91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4 抗日战争胜利 ---- 幻灯片 92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台湾回归:10月25日,日本驻台湾总督率部投降,宣告日本在台湾50年殖民统治结束,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3.意义:它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 幻灯片 93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5 重庆谈判 1.背景 (1)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3)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陪同下,飞抵重庆谈判。 2.时间:1945年8月。 3.结果: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4.意义: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 幻灯片 94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6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内战爆发 (1)时间:1946年6月。 (2)标志:国民党调集20多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全面进攻:国民党以重兵大举进攻华东、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解放区。 3.重点进攻 (1)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扑。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2)毛泽东和党中央仍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3)彭德怀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 幻灯片 95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7 挺进大别山 1.经过 (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2)陈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在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 (3)陈毅、粟裕指挥华东解放军主力,进军豫皖苏地区。 2.影响:其他解放区也先后转入反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态势。 ---- 幻灯片 96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8 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1月。 (2)领导人:林彪、罗荣桓。 (3)结果:歼敌47万,解放了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3)结果:歼灭55.5万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 幻灯片 97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结果:歼灭和改编敌军52万,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 幻灯片 98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9 渡江战役 ---- 幻灯片 99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针对演练 C ---- 幻灯片 100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幻灯片 101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送一程 1.2013年是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病逝12周年纪念。张学良先生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世人敬仰。下列事件中反映了张学良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是(  ) ①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奉命进攻红军 ②“东北易帜” ③西安事变 ④九一八事变后命令东北军撤出东北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B ---- 幻灯片 102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事件上有过合作(  )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创建、北伐战争 B.黄埔军校创建、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创建、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B ---- 幻灯片 103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根本目的是(  ) A.争取国内和平 B.争取民主党派支持 C.严惩侵华战犯 D.驱逐美国在华势力 A ---- 幻灯片 104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重难解读 1.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分子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战争罪行,还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妄图修改和平宪法,对此你有何认识? (1)实质:一些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以及篡改历史教科书,其所作所为是为了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抹杀战争罪行,企图为军国主义翻案;这是公然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和人类正义的可耻言行。 (2)日本否认侵华罪行的原因:其主要原因与战后美国占领日本时期的对日政策直接相关。尽管“远东法庭”宣判日本是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并处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东条英机等战犯,但美国出于遏制世界共产主义的目的,不去认真追究日本的战争罪责,清理和彻底铲除日本产生军国主义的社会思想基础,反而释放了一大批甲级战犯,让他们充当美国反共战略的急先锋。 ---- 幻灯片 105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2)解放军在前线英勇作战,人民群众在后方竭力支援。 (3)中共中央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实施不同的策略,对不同的战场采取不同的作战方针,表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 (4)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残酷剥削和统治人民,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因此注定要走向失败和灭亡。 ---- 幻灯片 106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历史感悟 日本法西斯在近代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甲午战争和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略罪行铁证如山。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捍卫钓鱼岛主权和民族尊严。 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成功实现了两次合作,历史表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损。今天国共两党期盼再次合作,对实现两岸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幻灯片 107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应用示例 ---- 幻灯片 108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相继攻占了中国香港、新加坡、缅甸和菲律宾。盟军黯然失色的表现与中国的长期抗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的抗战赢得了西方新的尊重。美国国防部长史汀生对罗斯福称“中国人已经做的和正在做的对侵略之卓越抵抗,以及他们对共同事业的贡献,值得我们给予所能给予的最充分的支援”。华盛顿不仅向中国提供了一笔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货币稳定,而且还说服伦敦在1943年1月11日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宣布废除一个世纪里的一切不平等对话条约。此外,罗斯福和国务卿赫尔还决心不顾英国和苏联的反对,让中国成为四大国之一……最后这两国都听从了美国的劝说,接纳中国为1943年11月1日《莫斯科宣言》的签字国之一。这个重要文件是四大国所作的一个不间断地进行战争直到赢得最后胜利的誓言。 ——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 ---- 幻灯片 109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分别列举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面对这些侵略,中国人民分别有哪些反抗的表现? (2)依据材料回答,美国为什么要支援中国的抗战。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 幻灯片 110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幻灯片 111第10课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