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新民主主义革命
----
幻灯片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的对峙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
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8)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
幻灯片 3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无产阶级
工.农.小.民(特殊时期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
幻灯片 4
【阶段线索】
----
幻灯片 5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
----
幻灯片 6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幻灯片 7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幻灯片 8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
----
幻灯片 9探究:制约两党关系的基本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两党斗争的根本原因)
(2)主要矛盾的变化 (两党政策变化的依据)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重要因素)
国民党的发展史
1905-1912
同盟会
1912-1913
国民党
1914-1919
中华革命党
1919-1927
中国国民党
1927-1949
中国国民党
资产阶级政党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
----
幻灯片 10启示: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现在实现国家统一,遏制台独,需要国共再一次合作。
----
幻灯片 114、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启示:
(1)中共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2)中共能够不断吸取革命的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错误。
----
幻灯片 125、多角度分析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
幻灯片 13----
幻灯片 147、中共历史上的三次转折性会议
----
幻灯片 15【史论必记】
中共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
幻灯片 16【尝试练习】
1.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北伐战争
——国民大革命
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敌后抗日根据地
长征
农村包围城市
----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2.下图是一幅题为《重点攻势》的漫画,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粉碎了敌人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B.使我军逐步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
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
实现了战略转折
B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
幻灯片 213.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遵义会议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C
未提出统一战线
未提出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红军已经改名为八路军
----
幻灯片 224.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长征
B
----
幻灯片 2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的乡村政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中国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始终在农村,来源却很洋气,是直接从苏俄引进的。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苏维埃乡村追求》(1)材料一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中国化命运”: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背景:半殖民地华封建社会的国情;城市武装斗争的失败
----
幻灯片 24材料二 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于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举行选举之际,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总理遗嘱及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向我边区二百万人民提出如下之施政纲领……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材料三 我军采取机智的战略方针,撤出延安,诱敌深入,拖疲分散其兵力,各个击破,彻底歼灭之。从此,我全体军民,要把全边区变为军营,同心协力,牺牲奋斗,争取最后胜利,以达保卫边区、发展西北之目的。
……我们的自卫战争完全是正义的,而蒋介石的进攻边区是失掉人心、完全孤立的……因之胜利必然是我们的……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准备长期自力作战,消灭敌人,争取最后胜利 ——《陕甘宁边区政府紧急动员令》(1947年3月22日)
(2)材料二、三反映了陕甘宁边区的斗争目标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
----
幻灯片 25①前者: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②后者: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