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四、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幻灯片 2温馨提示
请拿出你的导学案,课本,地图册,聚焦课堂,双色笔和笔记本,还有你的激情。
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
你是最优秀的,你一定能做的更好!
----
幻灯片 31.掌握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提高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合作探究主要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会历史比较的方法。 3.激情投入, 享受学习快乐,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幻灯片 4(2分钟)
优秀
优秀小组:
优秀个人:
不足
不足小组:
注意:教材资源的使用,工具书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
幻灯片 5要求:(5分钟)
1、组长组织成员有序地、有重点地讨论。
①审题头、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审设问及材料出处。
②联系相关知识、明确思路、组织答案。
③探讨如何规范做题思路和规律方法的总结。
2、组长分好工,选好代表准备展示,记录好本组内仍存在的疑问,准备质疑
探究问题:(书写关键字词)
(1)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并思考我们该如何评价内阁制?
(2)军机处的职权如何?有何特点?军机处的设置有何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历程?(例:秦朝—确立)结合明清史实,如何评价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
幻灯片 6展示要求:1、展示同学:脱稿展示;书面展示答案要点化、序号化,可简单写关键词;口头展示声音洪亮逻辑清楚,关键语句强化。
2、非展示同学:再次强化记忆基础知识;然后观察其他小组展示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组内讨论的结果对其内容进行讨论,准备点评。
3、展示分工:
点评要求:
1、点评时声音洪亮脱稿,注重自己的“教态”。
2、点评讲究方法:先评书写、再评对错,可加上自己的见解。
3、点评讲究效率:言简意赅,遇不明白时及时让给其他同学
非点评同学:
注意倾听、思考,关键内容做好笔记,有补充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大胆提出。
----
幻灯片 7一、明朝内阁制1、废丞相、设内阁的原因(了解)(废丞相原因从历史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三方面自主学习)2、内阁的设立与演变3、内阁的性质作用与评价(1)性质(2)作用(注:对皇权的影响)(3)评价(注:积极与消极两方面)重点:内阁制与丞相制的比较
----
幻灯片 8结合资料,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历史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改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中央,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摘自《明太祖实录》
“……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摘自《明太祖实录》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
历史原因:
(认为)丞相是历代王朝(特别是元朝)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驶权力的根源。
直接原因:
明初,丞相权力过大,特别是胡惟庸骄横跋扈,激化了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备注:
相权的存在始终会威胁、牵制皇权,那么一旦废除了丞相
----
幻灯片 9材料一:明太祖: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
积极: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巩固了专制统治;
消极: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内阁制应运而生
----
幻灯片 10设内阁
1、创立原因
——朱元璋废宰相制度,造成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和顾问
2、内阁设立与演变: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
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
备注:
但是内阁制也不是一下子就成立成熟的,他经历了一个由管委较低的官员当值,到官员的权势与地位逐渐提高的演变过程。期间有四为皇帝对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时期内阁首辅权力最大,达到全盛,代表人物就是张居正。
----
幻灯片 11太祖
成祖
宣宗
神宗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O
X(时期)
侍从顾问
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票拟权
“部权尽归内阁”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备注:
这里有一个演变示意图。太祖时期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顾问的权利是什么只能等着皇帝来问,不能参与军国大事;到明成祖时期就开始变化,开始有权参与机密事务。
----
幻灯片 12 材料一:皇帝……命那些大学士在每一个奏章或案件上,签注意见,写出对该事的分析和应如何反应的建议,甚至皇帝颁发命令的草稿,都一并拟好呈上。——当时术语称为“票拟”和“条旨”。皇帝即根据这些签注,加以批示。于是,不久之后,大权遂渐渐滑入大学士之手…… 内阁大学士有数人之多,并不是每一位大学士都可签注意见,必须资格最高,深得皇帝信任的人,此人即世人所称的“首相”——首席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一一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有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 钱穆《国史大纲》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书本,思考以下问题:
(1)明朝内阁地位如何?内阁大臣有怎样的职权?其权力是来源是谁?
(2)应该如何评价明朝的内阁制呢?
探究(一)
备注:
1、票拟制度。2、地位的是非正式的,权力的来源是皇帝的信任,而不是制度赋予的。
----
幻灯片 13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只是皇帝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不能正式统领百官,受宦官牵制
一定程度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内阁首辅
宰相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千丈。
----
幻灯片 14 (1)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内阁的性质作用及评价: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3)内阁制的弊端: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
——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
幻灯片 15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明朝后期,皇帝多不问政事,正德、嘉靖、万历,懒废堕驰,古之所无。朝政至此,遂有权臣应运而生。嘉靖朝,内阁首辅夏衍、严嵩弄权;万历朝复有徐阶、高拱、张居正专权。然有明一代,权臣终不能长久,非罢即诛,何也?阉宦与之抗衡也!其著者,有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其势不下于内阁。然阉宦之势终不比于汉唐,何也?内阁与之抗衡也!
材料说权臣应运而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讨论宦官和内阁的关系。
----
幻灯片 16【拓展1】造成明朝政治腐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极端的专制统治制度造成的。
【拓展2】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政治制度的逐步成熟;
——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
幻灯片 17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清朝皇权的加强
皇权受限
南书房
皇权得以加强
军机处
皇权高度发展
备注:
明朝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的内阁制,那么明朝灭亡后,建立起来的清朝又是如何加强皇权的呢?实际上这里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清朝初年,顺治帝统治时期,清朝除了继承明朝内阁制的外,还保留了满洲部落首领议事制度的传统形成了一个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势还非常强大,因此皇权在初期收到了制约;康熙帝统治时期就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之外设立了以个机构叫南书房,加强了皇权;到雍正帝时期则又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叫军机处。接下来,大家看一则材料,找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
幻灯片 18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初衷是什么?军机处有怎样的地位?军机大臣又是怎样产生的,有着怎样的权力?
军机处的由来
直接原因: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机大臣:皇帝钦定;只需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材料二:是在皇帝直接指挥下的最高军政决策和执行机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办事效率很高……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探究二
----
幻灯片 19
我们应怎样看待军机处的设立?
“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办公室和办公大臣”
备注:
军机处被人戏称为“史上最不可思议办公室和办公大臣”其不可思议之处在几点:军机处的机构非常简单,只有几间入值的房舍;2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军机处的设立呢?
----
幻灯片 20
②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政治决策封闭性更为明显,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军机处的评价?
①具有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执行迅速)、 密(外界干扰少)等特点,极大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
幻灯片 212、密折制——其实就是告密
“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佐伯富
“雍正时期密折政治的运行,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之举,因直至康熙,密折尚未制度化;而乾隆以降,密折形同题本,且硃批单调乏味,不能与雍正期相比。” ——杨启樵
----
幻灯片 22密折出现前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密折出现后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3、清朝政府还在法规章程的制定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
----
幻灯片 23三、清朝边疆政策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康熙、雍正、乾隆)
----
幻灯片 24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康乾时代最大的贡献应是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
幻灯片 252、举措:
1)设机构:理藩院;(注意宣政院)
2)对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给予特殊重视;
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
幻灯片 26——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①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中央集权;
②含义: 见书本知识链接;
③过程:
明代永乐年间(开始);
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
④意义: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B、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幻灯片 273、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
幻灯片 28材料一: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著名历史学家张传玺
材料二:就国家的前途而言,将政权置于规范的制度化运行中,与将其交与个人的独裁统治相比,具有更多的合理性,都更能实现理性为政的原则,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高翔《近代的初曙》材料三: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实践证明,制度创新是经济特区发展的灵魂,是创造人间奇迹的源泉。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
材料四: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国家主席胡锦涛
“以史为鉴”,历史与今天是不可分割的。“学史明智”,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你认为它可以为我们今天提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你又能从以上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
幻灯片 29 在民主化不断被认同和发展的世界历史大潮流中,清王朝日益专制的制度也导致了它的传承之路越走越窄,直到一步步走向没落和毁灭。 由此可见,民主制度是近代以来国家兴旺发展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作为一个长期处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
----
幻灯片 30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
的认可与否。
----
幻灯片 31秦朝(形成)
两汉(巩固)
隋唐(完善)
元(新发展)
宋朝(加强)
明清(顶峰)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