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冷战”的概念 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的政策。 具体表现: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 幻灯片 2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为“冷战”对峙局面奠定基础 二、美苏实力均势 ——“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实力基础 三、对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 幻灯片 3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为“冷战”对峙局面奠定基础 所谓雅尔塔体制,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在德黑兰、雅尔塔等会议中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 1.基本概念 它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均势的基础之上,是美英法三大国经过长期的相互妥协的产物,为战后美苏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奠定了基础。 ---- 幻灯片 4雅尔塔体制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这是历史的进步 ---- 幻灯片 5美国武装力量总数在1939 年只有33.5 万人,1945 年时已达到1217.5 万人。战前的美国军事力量在世界上仅居第16 位,排在南斯拉夫与波兰之后,但战后却一跃而为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力量。1941 年12 月至1945 年8 月,美国生产作战飞机192000 架,同期英国仅为93300 架。1945 年,美国几乎每天都有一艘舰船下水。英国的“海上霸主” 地位已完全被美国取代。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此外,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 ---- 幻灯片 6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损失了1000 万人,占它在二战期间总伤亡人数的73 %。但是,苏联在反侵略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1941 年,苏军约有540 万人,到1945 年5 月,增到近1140 万人。1943—1945年每年平均生产 12 万门炮、19390 万发炮弹、3 万辆坦克、4 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但远远超了其他国家。战争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苏联的地位。苏军的反攻使它又进驻欧洲更广阔的地区,最终从卢卑克到的里雅斯特形成了一条与美英军对峙的军事分界线,该线还穿过亚得里亚海延伸到希腊北部边界和土耳其海峡。在亚洲,苏军进驻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并将日本部分北方领土齿舞、色丹、国后、择捉四岛划归苏联,从而形成了从南库页岛、千岛群岛到朝鲜“三八线”,再到旅大港的另一条与美军对峙的军事分界线。苏联幅员辽阔,能将两条军事分界线连成一片,其间包括10 多个社会主义国家。 ---- 幻灯片 7三、对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1.战时同盟的基础已不存在。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苏失去合作的基础。 3.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却成为美国称霸战略的最大障碍。 2.意识形态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成为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尤其是美国,积极推行反苏反共政策。 ---- 幻灯片 8(2)雅尔塔体系和凡-华体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 幻灯片 9不同点:①凡-华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②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③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④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⑥体系的性质不同。前者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由于二战后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