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 他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一已之力,铸就华夏子民的心理模式.
——探寻2500年前的孔子及其身后的文化遗产
----
幻灯片 3《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
地位和影响。
----
幻灯片 4
自学礼乐
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从政失败
----
幻灯片 5二、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
② 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
为司空见惯(礼崩乐坏)
2.目的: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
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
(礼、仁、中庸)
----
幻灯片 6正名名---身份、地位;正名----人的言行与身份、地位一致
于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克己复礼;
⑴“礼”的思想
①含义:
②地位:
③方法:
④评价:
“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
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立国立身的基础
反映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但有利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
幻灯片 7⑵“仁”的思想
①含义:
②地位:
③方法:
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忠恕”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
----
幻灯片 8④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孝悌)
⑤评价: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在当时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 仁爱有等级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
幻灯片 9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互为表里”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 √ 仁 Χ ——矛盾激化
礼 Χ 仁 √ ——模糊上下尊卑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
幻灯片 10⑶中庸之道
①中庸的含义
A.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B.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
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③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3)中庸之道
②方法:“和而不同”
----
幻灯片 11孔子“中庸之道”的应用?
政治:为政宽缓,纠之以猛。
哲学:敬鬼神而远之。
人性:性相近,习相远也。
义利:见利思义。
审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个人修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幻灯片 12三、万世师表——古代大教育家
1.创办私学
2.教育思想
(1).教育对象
(2).教育目的
(3).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
有教无类
“成人”、“君子”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
六经
3.教育成就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杏坛讲学图
教学方法独特:不但教
学生读书,还搞素质教育,
驾车射箭,音乐体育他全都
教,还经常组织BBS,请弟
子们灌水;闲暇的时候他还
带着学生去郊游,又是吹
风又是游泳,可真够疯的!
----
幻灯片 13四、儒学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政治: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②思想: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
流思想,影响深远,渗入生活的各个方
面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教育: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
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
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
幻灯片 142.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日本、朝鲜、越南)
⒊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论语》
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思想家
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
幻灯片 15孔子
理想追求
开创儒家思想
原因——春秋时期,礼乐被破坏
内容
礼
仁
中庸
影响——奠定……,成为……,产生……
教育成就
开创私学
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君子”)
后世影响(略)
传承礼乐文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
----
幻灯片 16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鬼化”。你认为这是为什么?想一想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
----
幻灯片 17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 北京孔庙大成殿,上有清康熙帝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材料三 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揉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3分)
(2)材料二中康熙帝题写“万世师表”的目的是什么?(1分)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为什么“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 (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2分)从当今“韩流”的强
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1分)
综合运用
----
幻灯片 18
(1)礼、仁、中庸之道。(3分)
(2)目的:利用孔子思想维护统治。(1分)
原因: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中国宝贵的遗产。(3分)
(3)原因:受汉唐文化的影响。(1分)
史实:思想上:自汉朝以来儒家典籍传入朝鲜,
朝鲜建有孔庙、文宣王庙等。制度上:实行以儒学为主的科举考试。(2分
启示: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幻灯片 19第3课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课标要求: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
幻灯片 20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出 生
求学雅典
离开雅典(柏拉图死)
成为亚历山大王子老师
马其顿征服希腊
重返雅典创立学园
再次离开雅典
逝 世
“北方小驹”
“学院之魂”
“博学家”
----
幻灯片 21二、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被称为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因为
因为亚里士多德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如哲学、逻辑等都做过精深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卓越的见解。
哲学: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
生物学:对动植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
物理学:《物理学》具体事物的组成
逻辑学:至今学术界的权威——三段论
----
幻灯片 22三、亚里士多德主要思想及其评价
1.哲学思想:
2.逻辑学:
3.伦理思想:
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
世界的真实存在
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中庸之道
5.教育思想:
吕克昂学园、逍遥学派
----
幻灯片 23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四、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三段论”、“中庸之道”
4、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
3、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
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
幻灯片 24 亚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哲学到他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哲学认识论就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他把柏拉图的理念比作一种拟人的神灵,正如神是神化了的人一样,理念则不过是永恒化了的自然物体。
----
幻灯片 25他着重研究和总结了演绎推理的一般原则——三段论法。他把推理步骤表示为包含字母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就是一种基本的图式:
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
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
则所有的C是A(结论)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构成,其中包含A、B、C 三个概念。
----
幻灯片 263.伦理思想:
“中庸之道”
想一想: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这难道是巧合吗?两者的中道学说有何联系与共同点,又有何区别呢?
“中庸之道”: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一种人生境界
----
幻灯片 27相同: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
“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
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
幻灯片 28教育思想
在读书并不流行的情况下,亚里士多德建立起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建立自己的学派,叫做逍遥派
Aristotle
----
幻灯片 29二者比较
东西方先哲
孔子
亚里士多德
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
背景、思想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开创儒家思想
有教无类、教育的目的、目标和方法
教育思想
影响
对古代政治、对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对古代教育、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
斯塔吉拉少年、求学生涯、阿塔尔尼亚的美好日子、教师生涯
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著作、哲学、物理学、生物学、逻辑学、伦理学领域
思想和学
术成就
吕克昂学园、 “散步的哲学家”(逍遥学派)、中庸之道
生平
影响
生平
教育方面
略
----
幻灯片 30
1.“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使永生的。”这三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一学说
A.政治学说 B.教育学说
C.伦理学说 D.逻辑学
2.下列著作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
A.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B.世界的存在与人的感觉无关
C.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D.是唯心主义思想家
3.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不正确的是
A.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B.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一被证明是错误的
C.其伦理学成就如三段论至今被奉为权威
D. 为后世的科研提供了一些方法论
知识运用
----
幻灯片 31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1分)
(2)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1)柏拉图(1分)
(2)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 他还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6分)
(3)尊敬但不盲从 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4分)
----
幻灯片 32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 北京孔庙大成殿,上有清康熙帝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材料三 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揉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3分)
(2)材料二中康熙帝题写“万世师表”的目的是什么?(1分)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为什么“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 (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2分)从当今“韩流”的强
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1分)
综合运用
----
幻灯片 33
(1)礼、仁、中庸之道。(3分)
(2)目的:利用孔子思想维护统治。(1分)
原因: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想;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孔子
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中国宝贵的遗产。(3分)
(3)原因:受汉唐文化的影响。(1分)
史实:思想上:自汉朝以来儒家典籍传入朝鲜,
朝鲜建有孔庙、文宣王庙等。制度上:实行以儒学为主
的科举考试。(2分
启示: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