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5 章
第
4
节
第1课时
理解教材新知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考向一
考向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1.无水乙醇能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层析
液可分离色素。
2.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能
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3.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4.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碳酸钙可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
幻灯片 55.层析后滤纸条上自上而下依次是胡
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6.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
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7.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则分布于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
----
幻灯片 6----
幻灯片 7----
幻灯片 8[自读教材·夯基础]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填空]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 中。
无水乙醇
----
幻灯片 9(2)实验步骤:
----
幻灯片 10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填空]
(1)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不同, 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溶解度
溶解度高
----
幻灯片 11剪去两角
去角一端1 cm
制备
滤纸条
画滤
液细线
毛细吸管
待滤液干后
2~3
----
幻灯片 1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适量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
滤纸条(有 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
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注意:不能让滤纸条上的 触及层析液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如下图所示:
滤液细线
----
幻灯片 13 1.实验操作时,为什么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直、齐,且要在干燥后重复画一两次,请分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剪去两角的目的是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扩散过快。②滤液细线要细、直、齐是使分离的色素不重叠,重复画线的目的是增加色素含量使分离的色素带清晰,便于观察。
----
幻灯片 14 2.实验结束后,某同学的滤纸条上没有出现色素带,请探讨其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提示:①忘记画滤液细线。②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3.实验过程中,甲同学忘记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乙同学忘记加入无水乙醇,请分析他们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
提示:甲同学研磨不充分,部分色素被破坏,分离出的色素带颜色浅且色素带窄。乙同学不能提取到色素。
----
幻灯片 15[跟随名师·解疑难]
1.实验步骤、方法及原因分析
----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幻灯片 19 2.实验结果分析
(1)色素带的条数与色素种类有关,四条色素带说明有四种色素。
(2)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有关,色素带越宽说明此种色素含量越多。
(3)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最近的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
(4)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叶绿素b比叶黄素稍宽。
----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自读教材·夯基础]
1.色素的种类、分布及吸收光谱[连线]
----
幻灯片 22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填空]
(1)分布:主要分布在植物的 内。
(2)形态:扁平的 或 。
叶肉细胞
椭球形
球形
----
幻灯片 23(3)结构:
(4)功能:绿色植物进行 的场所。
光合作用
----
幻灯片 24 1.一般植物的叶片在春、夏季为绿色,而在秋季呈黄色。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在春夏季节,叶子中叶绿素含量多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呈绿色。在秋季,叶绿素被破坏,类胡萝卜素完好,叶子呈现出了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所以呈现黄色。
2.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应选用什么颜色的玻璃或塑料薄膜?
提示:无色玻璃或塑料。
----
幻灯片 25[跟随名师·解疑难]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其吸收光谱
----
幻灯片 26 [特别提醒]
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吸收量大,对其他可见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
幻灯片 27(2)实验结论:
①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②O2是由叶绿体释放的。
----
幻灯片 28----
幻灯片 29----
幻灯片 30 [例1] (2011·江苏高考)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
幻灯片 31[思路点拨]
----
幻灯片 32 [精讲精析]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当对水稻叶黄素缺失突变体进行红光照射时,光吸收差异不显著;对正常叶片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后层析的结果,自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故B项正确。
[答案] B
----
幻灯片 33(1)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浓度太低。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
幻灯片 34 (2)滤纸条色素带重叠:滤纸细线画的过粗。
(3)滤纸条看不见色素带:
①忘记画滤液细线。
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
幻灯片 35将长势相同的三盆麦苗分别置于钟罩内,如下图所示,若干天后,与丙盆相比,甲、乙两盆麦苗长势 ( )
----
幻灯片 36A.甲、乙、丙三盆麦苗长势相近
B.甲与丙长势相近,乙比丙长势差
C.乙与丙长势相近,甲比丙长势差
D.甲、乙长势都比丙好
----
幻灯片 37解析:甲盆罩的绿色透明膜的特性是不吸收绿光(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其反射光),因此罩内的麦苗得到的主要是绿光。同理,乙盆的麦苗得到的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丙盆的透明罩能透过各种波长的光,即麦苗能得到各种波长的光,显然丙盆是该实验中的对照。由于麦苗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所以,乙盆与丙盆的麦苗长势相近,而甲盆中的麦苗缺少可利用的光能,长势较差。
答案:C
----
幻灯片 38----
幻灯片 39 [例2] 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C.叶绿体产生的O2除供自身利用外,还可被线粒体利用
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思路点拨]
----
幻灯片 40 [精讲精析] 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扩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这与线粒体不同。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都有分布。光合作用不消耗氧气,叶绿体产生的O2可被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剩余的O2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利用时穿过的膜层数最少,只需穿过2层线粒体膜和2层叶绿体膜共4层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 D
----
幻灯片 411.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分析与应用。
2.探究叶片变黄的原因。
3.探究光与叶绿素合成的关系。
----
幻灯片 42典例剖析
----
幻灯片 43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
幻灯片 44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__________食品,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
幻灯片 45 [解析] 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等知识,意在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1)色素不溶水,只溶于有机溶剂。但是有机溶剂大多有毒,所以应选择对人体无害的有机溶剂。(2)分析题中表格不难得出Y等于8.0,原因是pH是该实验的自变量,④到①pH逐渐增大且相邻两组的pH相差1,所以①组的pH应该为8.0。(3)从表中信息可知,酸性条件下天然叶绿素色素容易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4)该叶绿素粗产品来自植物,检测其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可用纸层析法。
----
幻灯片 46 [答案] (1)对人体无害的有机溶剂(食用酒精) 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和应考虑溶剂对人体的影响
(2)8.0 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应有规律和应考虑碱性pH对叶绿体稳定性的影响
(3)酸性 由于叶绿素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
(4)纸层析法,其主要步骤:①制备滤纸条,②画色素液细线,③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④观察色素带。
----
幻灯片 47归纳拓展
生物实验规律总结
生物实验不可怕,记住规律就拿下;
课本实验考原理,材料对比和归纳;
设计实验有方法,目的原理代入法;
材料给全把元消,实验对照加减法;
假设结论写结果,图表变量别忘了。
----
幻灯片 48----
幻灯片 49
----
幻灯片 50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