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第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幻灯片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 幻灯片 3知识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进化学说 1.内容 ________和 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意义 否定了 ,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对拉马克的评价 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 幻灯片 4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2.意义 (1)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2)科学地解释了________的原因,以及生命现象的统一性、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 3.提出标志 《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 4.局限性 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 生物进化 ---- 幻灯片 5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________ 2.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已经从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________为基本单位  想一想:(1)什么叫自然选择?(2)生存斗争的内容包括哪些,其结果有何意义? 答案:(1)达尔文把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它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2)①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三个方面。 ②生存斗争的结果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整个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基因水平 种群 ---- 幻灯片 6知识点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 幻灯片 71.生物进化 的基本单 位是种群 同种生物 全部等位基因 ---- 幻灯片 83.生物进化的方向 由________决定。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2.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 幻灯片 9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物种简称________ 可育后代 种 ---- 幻灯片 10自由交流 不同 相互交配 可育后代 同一 地理上 种群 ---- 幻灯片 113.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议一议:为什么个体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是种群? 答案: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因此研究生物进化,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生殖隔离 ---- 幻灯片 12知识点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1.概念 不同________之间及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生物多样性 1.层次 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 物种 生物与无机环境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 幻灯片 132.形成原因 生物的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  思一思: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吗? 答案:不一定。通常情况下,物种的形成需经地理隔离,最后产生生殖隔离。但在特殊情况下,不需地理隔离也能产生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如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可不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化石 ---- 幻灯片 14判一判 1.过度繁殖是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选择的手段;适者生存是选择的结果 (  )。 2.种群基因库是不断变化的 (  )。 3.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  )。 ---- 幻灯片 155.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  )。 6.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 7.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而共同进化,但生物与环境之间只能单向选择,不能共同进化 (  )。 ---- 幻灯片 16答案:1.√ 2.√ 3.× 4.× 5.√ 6.× 7.× 提示 5.是生殖隔离。 6.是表现型。 ---- 幻灯片 17观察比较—— 拟态:进化的杰作 仔细观察图A、图B,在大自然中你能分的清晰吗? 图A 图B ---- 幻灯片 18拟态:拟态和伪装是生物的保护性适应。小黄蜂(A)和无毒食蚜蝇(B)的颜色和体型很相似,捕食者会同时避开这两种昆虫。 ---- 幻灯片 19(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关系 (2)种群和物种也可通过图示理解: ---- 幻灯片 20---- 幻灯片 21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考地位:5年16考 (2012海南卷、北京卷、江苏卷,2010海南卷……) ---- 幻灯片 22一、进化论的观点比较 1.自然选择学说 ---- 幻灯片 23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幻灯片 24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比较 ---- 幻灯片 25续表 ----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 幻灯片 28---- 幻灯片 29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及计算 1.比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幻灯片 30---- 幻灯片 31---- 幻灯片 32★课标高考试题对本专题的考查,经常以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关系等为载体进行命题,或者是结合实际生产生活进行考查。 ---- 幻灯片 33【典例1】 (2012·海南单科,23)关于现代生物进论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 幻灯片 34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在整个生物界是非常普遍的,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极其重要,A正确;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形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B正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选择作用,与该环境有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而与该环境无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不改变,C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答案 D ---- 幻灯片 35【典例2】 (2012·石家庄市部分学校联考)据调 查,某小学学生中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              A.6%、8% B.8%、92% C.78%、92% D.92%、8% ---- 幻灯片 36 ---- 幻灯片 37 物种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高考地位:5年11考 (2012北京卷、江苏卷、海南卷,2011重庆卷、海南卷……) ---- 幻灯片 38一、物种形成 1.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1)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 幻灯片 39(2)骤变式——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 幻灯片 40(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 幻灯片 41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达到生殖隔离。 ---- 幻灯片 42 判断两种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方法: 若可以自然交配,并且后代为可育后代, 则属同一物种。不能进行自然交配,或者交配繁殖出的后代为不可育后代(如马与驴交配所生的“骡”不可育)就为不同物种。 ---- 幻灯片 43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1.共同进化类型 ---- 幻灯片 442.生物多样性各层次间的关系 ---- 幻灯片 45本考点往往与进化理论观点、生物多样性综合起来命题,采分点是物种形成与生物的共同进化,选择题居多。 ---- 幻灯片 46【典例3】 (2011·上海单科,(八))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 幻灯片 47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变小。 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 幻灯片 48(5)计算 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__。 (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49---- 幻灯片 50答案 (1)种群 (2)D (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4)基因库 (5)33% (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或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 ---- 幻灯片 51【训练】 (2012·江苏三校联考)如图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的某些个体由于某些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幻灯片 52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 幻灯片 53解析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为不同物种,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且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且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但两个种群的部分基因库组成可能相同。 答案 B ---- 幻灯片 54易错点1 误以为环境的改变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点 拨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 规避3个易错点 ---- 幻灯片 55易错点2 将“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混淆,分辨不清  点 拨 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 ---- 幻灯片 56易错点3 种群和物种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不清  点 拨 ①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②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③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可靠依据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 ---- 幻灯片 57纠错演练 (2013·广东四会模拟)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 ---- 幻灯片 58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解析 图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的不定向性(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新物种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答案 BC ---- 幻灯片 591.(2012·江苏单体,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理论的综合应用 ---- 幻灯片 6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A正确;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证据是古生物学证据,是以化石为依据的,B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当地生物的生存机会,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不正确。 答案 D ---- 幻灯片 612.(2012·北京理综,3)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 幻灯片 6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群落中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由题意知,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说明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正确;金合欢蚁可通过驱逐其他植食动物为自己驱逐竞争者,B正确;植食动物与金合欢树不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金合欢蚁与金合欢树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两者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答案 C ---- 幻灯片 633.(2010·山东理综,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幻灯片 64解析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因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D正确。 答案 D ---- 幻灯片 654.(2010·全国Ⅱ,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  )。 A.1∶1 B.1∶2 C.2∶1 D.3∶1 基因频率及其计算 ---- 幻灯片 66 ---- 幻灯片 67考向借鉴——他山之石 5.(2012·上海单科,(二))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1)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所谓”生物类型“是指________。 A.品种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 幻灯片 68 (2)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气候变化 B.化肥使用 C.耕作措施变化 D.除草剂使用 (3)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 幻灯片 69 (4)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________。 A.无敏感性个体 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 C.无抗药性个体 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 ---- 幻灯片 70 (5)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下述几种策略中,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是________(多选)。 A.机械除草 B.除草剂交替使用 C.人工除草 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 ---- 幻灯片 71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1)由题中信息可知,这里的“生物类型”是指具有不同遗传多样性的生物。(2)~(5)由于除草剂的选择作用,使抗除草剂基因频率增加,从而使抗药性杂草类型数量增加;在没有使用过除草剂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数量较少;欲清除抗药性杂草,可通过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和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等方法实现。 答案 (1)C (2)D (3)B (4)D (5)A、B、C ---- 幻灯片 72见Word版限时规范训练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