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一、实验原理
----
幻灯片 3二、实验流程
准备:
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
↓
实施计划
↓
取样:
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表明取样地点、时间等
采集:
↓
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得出结论: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 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
↓
↓
观察与分析:
统计和分析:
↓
对采集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设计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
幻灯片 4三、基本技术要求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
幻灯片 5[高考实验对接]
(多选)(2009·江苏高考)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 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
幻灯片 6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
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
幻灯片 7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分析:
比较表中两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裸露泥滩均高于米草群落,故A正确,B错误
对接教材:
数据及分析表中的数据统计采用了教材中的“记名计算法”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结论,故C错误
分析:
对接教材:
取样方法与教材实验相同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物种数和个体总数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因素有关,故D正确
分析:
对接教材:
结果分析与教材实验相同
----
幻灯片 8[多维思考]
(1)题中用到哪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提示:记名计算法。
(2)题中表格数据表明哪个群落环境条件优越?
提示:裸露泥滩。
----
幻灯片 9----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