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阶段验收评估(一) 1.选A 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质量相同的脂肪和 糖原中,糖原中的氧元素的含量更高。电镜下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中,暗层是指磷脂双分子层两侧覆盖的蛋白质。 2.选D 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故纤维素不能作为人体细胞 的主要能量物质。蔬果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矿物质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人体细胞,而维生素不全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如维生素D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吸收;乳类中的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会变成氨基酸,而不能直接作为细胞的结构蛋白。 ---- 幻灯片 23.选A 硝化细菌、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DNA和RNA,①正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结构和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新细胞产生的来源,但并未解释新细胞产生的原因,②错误;细胞核内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叶绿体、线粒体中DNA复制、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正确;磷脂属于脂质,胆固醇和维生素D属于固醇,④错误;蛙红细胞、人肝细胞没有细胞周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细胞周期,但所有的细胞内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⑤正确。 ---- 幻灯片 34.选D 人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故合成一分子该蛋白质 脱去570个水分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定向改变,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改变;癌变的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也会改变,在体内成为抗原。 5.选B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但染色体 数目没有变化;细胞膜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而膜上的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选择进出的通道,但DNA分子不能进出细胞核。 ---- 幻灯片 46.选C 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细胞内mRNA的种类与其他细胞大部分相同,少数不同;在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中,前胰岛素原与胰岛素原的加工均对肽链进行了剪切,所以均有蛋白酶的参与;高尔基体膜要形成囊泡把加工后的胰岛素运输到细胞膜,所以高尔基体膜的面积不会增加;激素具有微量而高效的调节作用。 7.选C 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细胞内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溶酶体可分解衰老的细胞器。叶绿体产生的ATP只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过程中伴随着膜成分的更新。 ---- 幻灯片 58.选B “miR140”分子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即RNA, 其一定含有核糖;“miR140”分子为单链RNA,只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由题干信息“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可知“miR140”分子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NA才是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 9.选B 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只与浓度有关, 与载体和ATP均无关。 10.选B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离子应是细胞外浓度 低于细胞内浓度的。 ---- 幻灯片 611.选C 在核糖体中完成氨基酸合成多肽的过程,在内质网 中实现蛋白质的加工如糖基的形成、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等;在高尔基体中进行再加工,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依题意,图示过程发生在高尔基体中。 12.选D 由图可知①~⑨分别为液泡、叶绿体、核糖体、细 胞膜、细胞壁、内质网、线粒体、核膜和核仁。细胞中能实现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核糖体中进行氨基酸缩合时可生成水,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是核仁。细胞膜为选择透过性膜,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绿藻为低等植物,其细胞中还应有高尔基体、溶酶体和中心体。 ---- 幻灯片 713.选D 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的外流有关,K+外流与膜上的 ⑤等载体有关;A面含有糖蛋白,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突触间隙面向图示膜的A面;③为亲水的头部,④为疏水的尾部,因此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单分子层铺展在空气—水的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 14.选A 线粒体膜带有放射性标记,转入非同位素的培养基 中培养,同位素的分布随代数增加,放射性逐渐减少,说明新线粒体是通过分裂增殖的。如果由其他膜重新装配或重新合成而来的,应该没有放射性。 ---- 幻灯片 815.选D 由图可以看出,清水中气孔开放,蔗糖溶液中气 孔关闭,推测可能是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16.选D 从题干“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中具有 一些相同的蛋白质,但是含量各不相同”,可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 幻灯片 917.选C 甲物质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乙物质的运输方式为协 助扩散,均为被动运输,甲、乙两种物质不一定是细胞代谢必需的物质;细胞外液浓度低于细胞内液浓度后,随时间的推移,细胞内液浓度还在逐渐增加,说明物质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并消耗ATP,故为主动运输;图4表示的是在适宜条件下,营养液中O2相对含量变化对某植物K+吸收速度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得不出植物吸收K+与溶液中K+浓度的关系。 18.选D 由图可知,Ⅰ、Ⅱ、Ⅲ、Ⅳ分别代表动物细胞、高等植 物细胞、蓝藻和低等植物细胞,都含有核糖体,Ⅱ、Ⅲ、Ⅳ都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Ⅱ中含有叶绿体,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一定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 ---- 幻灯片 1019.选C 该细胞为动物细胞,且细胞器甲含有少量核酸, 则细胞器甲为线粒体,其完成的生理过程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应具膜结构,可能是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而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无关。细胞器丙只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为核糖体,在核糖体中发生的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核糖体。 ---- 幻灯片 1120.选B 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而葡萄糖进入肝细胞为主动运输;此过程的载体具有专一性,不能转运乳糖进入红细胞;运输的动力来自膜两侧葡萄糖的浓度差,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时形成的ATP;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幻灯片 1221.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由膜上发生 的化学反应可以直接判断出图乙、丙的两种膜结构分别是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和线粒体内膜。 答案:(1)3 蓝藻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合理即可) (3)3、4 ATP (4)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血浆蛋白 ---- 幻灯片 1322.解析:(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水分子以 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2)向卵母细胞注入蛋白A的mRNA,导致水通透速率提高,这是因为mRNA翻译产生的蛋白质进入细胞膜后成为了水通道蛋白,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大量进入细胞,使细胞体积迅速增大。 (3)Ⅲ组与Ⅱ组相比,唯一变量为Ⅲ组等渗溶液中含有的HgCl2,Ⅲ组细胞在低渗溶液中的水通透速率明显下降,说明HgCl2对蛋白A的功能有抑制作用。Ⅳ组中,将部分Ⅲ组细胞放入含试剂M的等渗溶液中,细胞对水的通透速率 ---- 幻灯片 14又有所提高,但未达到Ⅱ组的水平,说明试剂M能使蛋白A的功能部分恢复。可见,HgCl2没有改变蛋白A的氨基酸序列,只是改变了蛋白A的空间结构。(4)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使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强,是因为该激素能促进蛋白A插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中,从而加快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水分子的重吸收。(5)通过Ⅰ、Ⅱ、Ⅲ、Ⅳ组的相互比较可以得出,蛋白A为水通道蛋白。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2)翻译 迅速增大 (3)明显降低 抑制 部分恢复 空间结构 (4)受体 重吸收 (5)蛋白A是水通道蛋白 ---- 幻灯片 15---- 幻灯片 1624.解析:(1)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推测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中有磷脂;(2)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由图可知,盐分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不需要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方式;(3)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该毒素不影响物质运输时的能量供给,Ca2+吸收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因此该毒素影响了运输Ca2+的载体蛋白的活性;(4)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需要能量,而能量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的,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应是能否进行有氧呼吸,因变量是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 ---- 幻灯片 17答案:(1)甲 磷脂分子 (2)被动运输 (3)乙 载体蛋白 (4)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 ②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