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课时跟踪检测(八)
1.选C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才能形成肽键,因此
肽酰转移酶存在于核糖体中,并能够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由于该酶对蛋白酶不敏感而对RNA酶敏感,因此该酶的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
2.选B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腺苷酸激酶能将ATP分
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结果使一分子ATP分子脱下一个磷酸基团而成为ADP,而一分子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结合上一个磷酸基团后,就成为一分子的ADP。综上,该过程共产生两分子ADP。
----
幻灯片 23.选B ATP能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说明ATP也可作为信
息传递分子,在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可能有ATP的受体。但由题中信息不能确定作为信息分子的ATP是否能提供能量。
4.选B 由图1可以看出,温度达60℃时,酶1的活性完全丧失,高
温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A正确;由图1可以看出,酶2的酶活力随温度的升高比较平稳地下降,而酶3则迅速下降,且酶1、酶2的温度耐受范围都比酶3广,酶3在40℃时就完全失活了,所以酶3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B错误;由图2可知,酶1、酶3的最适pH均为6.5,C正确;30℃是酶2的最适温度,6.0是酶2的最适pH,故温度为30℃、pH为6.0时酶2的活性最强,D正确。
----
幻灯片 35.选C 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因此松肉
粉不宜与醋同用;制作罐头时加热可使酶失活,利于糖类等物质的保存;胃内的pH为1.0~2.2,会导致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高温破坏酶分子的结构,低温仅抑制酶的活性,而酶结构保持稳定。
6.选D 生物体内ATP与ADP的含量比较少,但处于动态平衡;
甲→乙,乙→丙是不同的酶促反应,酶的种类不同,空间结构也不同;丙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ATP合成要消耗磷酸基团(戊)。
----
幻灯片 47.选C 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再
下降,最后失活;反应速率与酶活性的变化基本相同;生成物的积累量会逐渐增加,当酶失活时达到最大值;反应底物的剩余量的变化与生成物积累量相反,故C项错误。
8.选B 若a、b、c表示温度时,在同一反应时间内,a反应
物的量最低,说明a最接近最适温度,但不一定是最高温度;若a、b、c表示底物的浓度,反应物的量不应该相同,不符合图中信息。
----
幻灯片 59.选A 在动物、植物和人细胞的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生成,光
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动物、植物和人的无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细胞内ADP和ATP含量不多,但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并保持动态平衡。ATP形成过程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化学能,而ATP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故在能量上,①②之间不可逆;ATP的合成需要合成酶的催化,ATP的分解需要水解酶的催化,故在物质上,①②之间也不可逆。
10.选A 10~15 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底物的量不
足。15 min时,麦芽糖生成速率为0,说明反应已经完成,若补充底物,仍会有麦芽糖生成。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
----
幻灯片 611.选D 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
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应用ac段表示;一般而言,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比酶的催化效果差,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没有酶的显著,b在纵轴上应向上移动;增加反应物A的量,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变,图中曲线的形状不发生改变;改变酶促条件后,酶的活性降低,降低活化能的效果变差,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增加,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
幻灯片 712.选B 由图甲可知,a是催化A生成B的酶,若a催化的反应
被抑制,则A消耗速度减慢,①错误;b催化B生成C,c催化B生成A,所以当b和c催化的反应受抑制时,可能导致B的积累,②正确;酶活性与温度有关,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上升,③正确;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逐渐变性失活,而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减弱,但酶的分子结构并没有被破坏,④错误。
----
幻灯片 813.解析:(1)由题目所给信息酸性磷酸酶能导致鱼肉鲜味下
降、风味变差可推知,鱼肉保鲜的思路为在IMP被降解前采取有效措施抑制ACP的活性。由图1可以直接看出草鱼ACP的最适pH为5.0左右。(3)由表可知,Na+对ACP的活性基本不产生影响,Zn2+可以使ACP活性增强,Ca2+可以使ACP活性降低。
答案:(1)抑制 5.0 (2)鱼 相同 分子结构
(3)Zn2+ Ca2+
----
幻灯片 914.解析:(1)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
取出后迅速冷却,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2)根据探究实验中一定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各个试管中液体的总量要相等,所以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0.6、0.4、0(单位mL)。(3)实验中B试管起对照作用,具体作用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4)斐林试剂可鉴定还原糖的存在,必要条件是水浴加热,所以步骤五的做法中要补上2 mL斐林试剂,60℃水浴加热2 min。(5)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 以下迅速失活,要测定β淀粉酶活性,则需在步骤三进行改变。
----
幻灯片 10答案:(1)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
(2)0.6、0.4、0
(3)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
(4)2 mL斐林试剂 60℃水浴加热2 min
(5)三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