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淋巴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吞噬细胞 :体液中的抗体和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 幻灯片 2第二节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 幻灯片 31)感应阶段: 体液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 T细胞 B细胞 (识别) 释放淋巴因子 呈递抗原 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直接刺激 ---- 幻灯片 4 记忆细胞 2)反应阶段: 体液免疫 B细胞 增殖和分化 受抗原刺激 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 幻灯片 53)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 + 抗原 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 抗体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 幻灯片 6体液免疫 增殖 分化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 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识别、吞噬和处理呈递 识别 释放淋巴因子 识别和分化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 幻灯片 7体液免疫 备注: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可适当扩展如下相关知识: (1)感应阶段:指抗原进入机体与B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 ①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从而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 ②多数抗原要先经过吞噬细胞无特异性的吞噬后,一些抗原分子穿过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而露到细胞表面,夹在吞噬细胞本身的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分子的沟中。T细胞中有一类助T细胞,不同的助T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的受体,能识别不同的抗原。那些能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加上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物的助T细胞,在遇到这些吞噬细胞后,就活化分裂而产生更多有同样特异性的助T细胞。B细胞表面也带有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可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上述特异的助T细胞的作用是刺激已经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的B细胞,使之分裂分化。这一B细胞依靠助T细胞和吞噬细胞而活化的步骤,比第一个不需要助T细胞参与的步骤作用更强大。 (2)反应阶段: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所谓效应B细胞也称浆细胞,一般停留在各种淋巴结中,它们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强,每个效应B细胞每秒钟能产生2 000个抗体,可以说是制造特种蛋白质的机器。浆细胞的寿命很短,经过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以后就死去。抗体离开浆细胞后,随血液淋巴流到全身各部,发挥消灭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指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在该阶段抗体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去对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不能侵入细胞。 ②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为细胞所接受,因而无效。 ③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抗体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活动能力,例如血液凝集。 ④补体反应:补体是存在于血清、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活性,只有在发生了免疫后,才陆续被激活,其终产物是使细菌等抗原的外膜穿孔而死亡的破膜复合体。 ⑤K细胞(杀伤细胞)的激活:抗体可以促进血液中的另一种细胞,即杀伤细胞活跃起来,其表面受体能和抗原表面的抗体结合,将抗原杀死。除K细胞外,巨噬细胞以及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也同样可被抗体激活,杀死抗原。 ---- 幻灯片 8免疫应答 ---- 幻灯片 91)感应阶段: 细胞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Th细胞 呈递抗原 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Tc细胞 释放细胞因子 直接刺激 ---- 幻灯片 10记忆T细胞 2)反应阶段: 细胞免疫 Tc细胞 增殖和分化 接受抗原刺激 效应T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 幻灯片 113)效应阶段: 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 释放 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密切接触 细胞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裂解死亡。 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 ---- 幻灯片 12细胞免疫 攻击宿主细胞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 幻灯片 13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不同是在第三阶段,如: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 幻灯片 14(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细菌外毒素 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 细胞免疫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任何 抗原都需经抗体的作用才能最后被清除。 ---- 幻灯片 15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等体液中的抗体与相应的抗 原特异性结合并发挥免疫的过程 ①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会引起怎样的变化? ②有几种细胞参与这个过程? ③最后抗原是在哪里,即怎样被消灭的? ④特异性是如何体现的? ⑤记忆细胞引起的二次免疫有什么特点? 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 吞噬细胞、淋巴T细胞、淋巴B细胞和记忆细胞 在体液中,抗原和抗体结合,使之失去感染能力。 受体互补,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尚 未为患之前将它们灭绝。 ---- 幻灯片 16能识别抗原的有: 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能特异性识别的有: 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抗体 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抗体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