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一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一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专题培优课 探讨遗传特例面面观
第二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三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专题培优课 探究遗传方式的实验设计
目 录
----
幻灯片 2[教材知识问题化梳理]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 传粉、 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 。
自花
闭花
相对性状
----
幻灯片 32.实验过程
高茎
3
1
相对
显性
性状分离
----
幻灯片 4 二、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1.理论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
(3)在形成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
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
遗传因子
成对
生殖细胞
随机的
----
幻灯片 52.遗传图解
(1)杂交实验:
[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
超链接
----
幻灯片 6(2)验证实验——测交:
[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
超链接
----
幻灯片 7 三、分离定律的实质
(1)研究对象: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
(2)发生时间: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即减数第一次分裂 。
(3)实质: 随 的分开而分离,形成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等位基因
后期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
----
幻灯片 8一、在小题集训中洞悉命题视角
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判断下列操作的正误。
(1)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2009·上海T14A)( )
(2)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2009·上海T14C)( )
(3)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2009·江苏T7B)( )
(4)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2009·上海T14D)( )
(5)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2009·江苏T7C)( )
×
√
×
[效果自评组合式设计]
√
√
----
幻灯片 92.(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D
----
幻灯片 10二、在回顾教材图表中强化学科能力
----
幻灯片 11据羊的毛色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毛色的显、隐性性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白色是显性,黑色是隐性。据4、5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
(2)若基因A、a控制毛色,写出各个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1-Aa,2-aa,3-aa,4-Aa,5-Aa,6-aa,7-AA或Aa。
(3)若4、5共生产了4只小羊,理论上小羊的毛色及比例是多少?但实际有3只黑羊,1只白羊,请分析原因。
答案:白色∶黑色=3∶1;由于个体数量较少。
----
幻灯片 12分离定律与假说—演绎法
1.分离定律的假说—演绎过程
----
幻灯片 132.分离定律的实质
下图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由图得知,基因型为Aa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和a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
----
幻灯片 14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
幻灯片 15 [例1] (2013·衡阳六校联考)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幻灯片 16 [解析] 在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中,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而不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故A错误;孟德尔演绎推理的是F1和隐性个体杂交后代的情况,并据此设计和完成了测交实验,故B错误,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是从个体水平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故D错误。
[答案] C
----
幻灯片 17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
幻灯片 182.由子代分离比推断亲本基因型
(1)类型:
后代显隐性关系
双亲类型
结合方式
显性∶隐性=3∶1
都是杂合子
Bb×Bb→3B__∶1bb
显性∶隐性=1∶1
测交类型
Bb×bb→1Bb∶1bb
只有显性性状
至少一方为
显性纯合子
BB×BB或BB×Bb
或BB×bb
只有隐性性状
一定都是隐
性纯合子
bb×bb→bb
----
幻灯片 19 (2)示例: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A,a表示相关基因)?
----
幻灯片 203.自交和测交的应用
(1)鉴定基因型:
①测交法:
②自交法:
待测个体
----
幻灯片 21(2)验证分离定律:
----
幻灯片 22 [例2] 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为 ( )
A.3∶1 B.5∶1
C.9∶6 D.1∶1
----
幻灯片 23 [解析] 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则说明亲代的高茎为杂合子,故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2,高茎豌豆进行自交时,只有杂合子的自交才会出现矮茎豌豆比例为2/3×1/4=1/6,则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为5∶1。
[答案] B
----
幻灯片 24易误点
混淆自交与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
失误类型
审题偏差类失误
[课件展示更丰富 见配套光盘]
超链接
----
幻灯片 25[教你审题]
A.1∶1 B.1∶2
C.2∶1 D.3∶1
[自主尝试] 选___。
①
②
A
----
幻灯片 26[解题指导]
关键点
信息解读
①
在该群体中,AA占1/3,Aa占2/3
②
----
幻灯片 27[常见失分探因]
(1)不能正确区分自交和自由交配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①自交只是基因型相同个体间的交配,本题中共有2种交配类型:1/3AA×AA、2/3Aa×Aa。
②自由交配是群体中雌、雄个体间的随机交配,交配类型有四种(如上所述)。
(2)解答本题还可利用基因频率,由群体中AA∶Aa=1∶2,可确定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因此子代中AA=4/9,Aa=2×1/3×2/3=4/9。
(3)利用基因频率计算只适用于自由交配,不适用于自交。
----
幻灯片 28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与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曲线辨析
—————————————————————————
—————————————————————————
[典型图示]
[课件展示更丰富 见配套光盘]
超链接
----
幻灯片 29[信息解读]
(1)杂合子连续自交,子代所占比例分析:
Fn
杂合
子
纯合
子
显性纯
合子
隐性纯
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所占
比例
(2)据上表可判断图中曲线①表示纯合子(AA和aa)所占比例,曲线②表示显性(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曲线③表示杂合子所占比例。
----
幻灯片 30[解题技法]
解答此类问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亲本必须是杂合子,n是自交次数,而不是代数。
(2)分析曲线时,应注意辨析纯合子、显性(隐性)纯合子,当n→∞,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约为1,而显性(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约为1/2。
----
幻灯片 31[强化训练]
1.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
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做得
如右图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
说法是 (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
幻灯片 32解析: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纯合子AA和aa所占比例相同为[1-(1/2)n]/2,可知图中a曲线表示纯合子所占比例,b曲线表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c曲线表示杂合子所占比例。
答案:C
----
幻灯片 332.菜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其花色中有色对白色为显性。一
株杂合有色花菜豆(Aa)生活在海岛上,如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A菜豆为一年生植物,那么第三年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花菜豆植株的比例为 ( )
A.3∶1 B.15∶7
C.5∶3 D.9∶7
解析:杂合子Aa自交2次后AA=3/8,Aa=1/4,aa=3/8,故有色花∶白色花=5∶3。
答案:C
----
幻灯片 34有关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实验设计的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
幻灯片 353.合理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
幻灯片 36[案例示法]
[典例] 玉米是遗传实验经常用到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上。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子粒的基因型,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2粒种子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后代植株的性状,结果后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37 (2)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①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________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相应结论。
----
幻灯片 38[解题指导]
(1)实验样本的多样性和数据的可靠性。玉米既可自花传粉,又可异花传粉,同一株玉米果穗上所结玉米子粒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该同学只选取2粒种子,选取样本太少,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
幻灯片 39 (2)自交法和杂交法在探究性状显隐性中的应用:
①甲同学是利用自交方法判断显隐性,即设置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若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可再设置杂交实验判断,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乙同学利用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若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若杂交后代同时表现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性状。
----
幻灯片 40 [标准答案]
(1)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2)①显性 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 ②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
----
幻灯片 41———————[归纳小结]——————————————
(1)在遗传图谱中可根据“无中生有是隐性”和“有中生无是显性”来判断显隐性。
(2)自交法在植物中应用较多,且操作简单;动物主要适用于杂交法。
—————————————————————————
----
幻灯片 42[课堂考点集训]
考点一 遗传学基本概念
1.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性状是指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的特
征,是遗传物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
C.显性性状是指杂合子显现出来的性状
D.隐性性状是指在杂合子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
幻灯片 43解析:相对性状指的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比如双眼皮与单眼皮,研究的是人的眼睑这一性状。
答案:B
----
幻灯片 442.(2013·衡阳六校联考)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由相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并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不含等位基因
解析:表现型相同的纯合子杂交,所得后代是纯合子;表现型不同的纯合子杂交,所得后代为杂合子。
答案:C
----
幻灯片 45考点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及拓展
3.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
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
A.F2表现型的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1∶1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成对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分离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从而产生含不同基因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答案:B
----
幻灯片 464.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 ( )
①性状的显、隐性 ②产生配子的比例 ③基因型 ④产生配子的数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测交中隐性个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取决于F1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答案:C
----
幻灯片 475.(2013·烟台模拟)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
一对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下面是孟德尔用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分别作为父本、母本再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幻灯片 48A.图示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
B.③的子叶颜色与F1相同
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
解析:由表可推知,F2中①、②、③的基因型分别是Yy、Yy、yy,故①、②的子叶颜色为黄色,③的子叶颜色为绿色。产生F1的雄配子数目多于雌配子;产生F1的亲本的基因型可以是YY(♀)和yy(♂),也可以是YY(♂)和yy(♀)。
答案:C
----
幻灯片 496.(2013·新安模拟)豚鼠的毛色中,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
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有编号为①~⑨的9只豚鼠,其中编号是奇数的为雄性,编号是偶数的为雌性。已知①×②→③和④,⑤×⑥→⑦和⑧,④×⑦→⑨,③和⑧是白色,其余的均为黑色。
用B、b分别表示其显、隐性基因。请作答:
(1)豚鼠的毛色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个体④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个体⑦为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
----
幻灯片 50(4)若利用以上豚鼠检测⑨的基因型,可采取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①×②→③和④可知,黑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个体①、②的基因型是Bb,③的基因型是bb,④的基因型是BB或Bb。动物基因型的检测可利用测交法。
答案:(1)黑色 (2)BB或Bb (3)2/3
(4)将其与⑧交配,若后代中出现白色个体,说明其是杂合子;若后代全为黑色个体,说明其为纯合子
“课下综合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
幻灯片 51教师备选题库(给有能力的学生加餐)
1.(2011·海南高考)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
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
花
----
幻灯片 52解析:融合遗传主张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融合遗传方式传递的遗传性状在后代中不分离。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双亲杂交F1表现显性亲本性状(或显性的相对性),F1自交产生的F2后代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答案:C
----
幻灯片 532.(2009·北京高考)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
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幻灯片 54请回答问题: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______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________现象,比例都接近________。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______,该杂交称为________,用于检验________。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________鸭群中混有杂合子。
(5)运用________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
----
幻灯片 55解析:(1)1、2、3、4组的后代均表现为青色鸭蛋壳明显多于白色,故可判断鸭蛋壳的青色是显性性状。
(2)由表中杂交结果明显看出,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
(3)第5组为产白色蛋的康贝尔鸭(隐性纯合体)与第2组的F1交配,后代表现为青色蛋壳∶白色蛋壳=1∶1,该杂交称测交,测交用于F1个体基因型的检验。
(4)第1、2组均为显性性状个体与隐性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均有隐性个体出现,说明金定鸭群体中有杂合子存在。
----
幻灯片 56(5)判断某种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遗传定律,需要对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目进行记录,并且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
答案:(1)青 (2)性状分离 3∶1
(3)50% 测交 F1相关的基因组成
(4)金定 (5)统计学 基因分离
----
幻灯片 57 1.复等位基因
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A、i、IB三个基因,ABO血型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因为IA对i是显性,IB对i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只能是:
IAIA、IAi—A型血;IBIB、IBi—B型血;
IAIB—AB型血,ii—O型血。
----
幻灯片 58 2.异常分离比问题
(1)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的显性表现形式,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红色花(RR)与白色花(rr)杂交产生的F1为粉红花(Rr),F1自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红花、粉红花、白花,性状分离比为1∶2∶1。
(2)致死现象:
----
幻灯片 59 3.果皮、种皮等遗传问题
(1)果皮(包括豆荚)、种皮分别由子房壁、珠被(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来,基因型与母本相同。
(2)胚(胚轴、胚根、胚芽、子叶组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型与其发育成的植株相同。
(3)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基因型为母本配子基因型的两倍加上父本配子基因型,如下图表示:
----
幻灯片 60 4.从性遗传
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子(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
----
幻灯片 611.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
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B.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C.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D.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
解析:AA×aa→F1(Aa,粉红色)→F2(1/4AA红色,1/2Aa粉红色、1/4aa白色),故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
答案:C
----
幻灯片 622.(2013·滨州一模)岩羊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
分别控制有角和无角。雄性个体有有角和无角,雌性个体只有无角。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子代表现型推断性别的是 (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解析:B组的后代中只会出现Aa的基因型,雌性的无角,雄性的有角。
答案:B
----
幻灯片 633.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
究中发现如下现象。推测胚胎致死(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为 ( )
①黑色×黑色→黑色 ②黄色×黄色→2黄色∶1黑色 ③黄色×黑色→1黄色∶1黑色
A.显性纯合子 B.显性杂合子
C.隐性个体 D.不能确定
----
幻灯片 64解析:由第2组可知,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且两亲本均为显性杂合子,结合②、③组实验中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可知,杂合子和隐性个体均无致死现象,致死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
答案:A
----
幻灯片 654.白斑银狐是灰色银狐中的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
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灰色银狐,其余均为白斑银狐。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 )
A.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B.后代灰色银狐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白斑银狐后代出现灰色银狐是由基因突变所致
D.白斑银狐与灰色银狐交配,后代中白斑银狐约占1/2
----
幻灯片 66解析: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现灰色银狐,说明灰色银狐是由隐性基因(设为a)控制的,进一步可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根据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可推断出显性基因纯合(AA)致死。纯种白斑银狐(AA)不存在,则用于测交的白斑银狐是杂合的(Aa)。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灰色银狐(aa)一定是纯合子。白斑银狐后代出现灰色银狐是由等位基因分离造成的,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斑银狐(Aa)与灰色银狐(aa)交配,后代中白斑银狐(Aa)的比例为1/2。
答案:D
----
幻灯片 675.(2011·上海高考)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
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表。若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 )
----
幻灯片 68A.3种,2∶1∶1 B.4种,1∶1∶1∶1
C.2种,1∶1 D.2种,3∶1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为:W>WP>WS>w,则WPWS与WSw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为:WPWS(红斑白花),WPw(红斑白花),WSWS(红条白花),WSw(红条白花),所以其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应为:2种、1∶1。
答案:C
----
幻灯片 696.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d深紫色、
Pm中紫色、Pl浅紫色、Pvl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Pd>Pm>Pl>Pvl(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 )
A.1中紫色∶1浅紫色
B.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
幻灯片 70解析: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d时,子代全为深紫色;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m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深紫色∶1中紫色;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l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深紫色∶1浅紫色;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vl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深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答案:C
----
幻灯片 717.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
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F2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
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解析:种皮表现型是由母本基因型决定的,性状分离比要延迟一代表现,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可在当代表现分离比。
答案:D
----
幻灯片 728.在某种安哥拉兔中,长毛(由基因HL控制)与短毛(由基因
HS控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生物育种基地利用纯种安哥拉兔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产生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
幻灯片 73(1)实验结果表明:
①控制安哥拉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HL、HS)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②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短毛雌兔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规定短毛为隐性性状,需要进行测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有关推测,既可让F1长毛雄兔与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也可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预期后者测交子代雌兔、雄兔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74解析:依题意,实验一是利用纯种的安哥拉兔进行的杂交实验,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F1雄兔应为短毛,这与实验结果不符,故为常染色体遗传,且与性别有关,属于从性遗传。结合实验二可推知,在雌兔中,长毛的基因型为HLHL、短毛的基因型为HLHS、HSHS;在雄兔中,长毛的基因型为HLHL、HLHS,短毛的基因型为HSHS。
答案:(1)①常 ②HLHS和HLHS(或答HSHL和HSHL)
(2)HLHS∶HSHS=2∶1 (3)多只F1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杂交 雄兔既有长毛又有短毛且比例为1∶1,雌兔全为短毛
----
幻灯片 759.(2013·盐城调研)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
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的基因。在家兔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毛色的复等位基因:C、cch、ch、c,C基因对cch、ch、c为显性,cch基因对ch、c为显性,ch对c为显性。C基因系列在决定家兔毛皮颜色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
幻灯片 76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兔皮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有________种。
(2)若一只全色雄兔和一只喜马拉扬雌兔多次交配后,子代全色∶青旗拉=1∶1,则两只亲本兔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Ccch的雌、雄兔交配,子代中有全色兔和青旗拉兔,让子代中的全色兔与喜马拉扬杂合兔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
(4)若有一只喜马拉扬雄兔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77解析:(1)决定家兔毛色一共有4个基因,全色基因型可能是CC、Ccch、Cch、Cc,青旗拉基因型有cchcch、cchch、cchc,喜马拉扬的基因型可能是chch、chc,白化的基因型是cc,故家兔皮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10种,其中纯合子有CC、cchcch、chch、cc 4种。(2)根据全色兔和喜马拉扬兔的基因型特点,二者杂交子代全色∶青旗拉=1∶1,则cch基因只能存在于全色兔中,所以两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Ccch、chch或chc。(3)基因型为Ccch的雌、雄兔交配,子代全色兔的基因型有CC(1/3)、Ccch(2/3),与喜马拉扬杂合兔(chc)交配,后代中只有全色兔和青旗拉兔,比例为2∶1。(4)鉴定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最好选择测交,即让喜马拉扬雄兔与多只白化雌兔交配,若后代只有喜马拉扬兔,则该喜马拉扬兔为纯合子chch,若后代有白化兔,则该喜马拉扬兔的基因型为chc。
----
幻灯片 78答案:(1)10 4 (2)Ccch chch或chc
(3)全色∶青旗拉=2∶1
(4)选用多只白化雌兔与该喜马拉扬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喜马拉扬兔,则该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为chch,若后代出现了白化兔,则该喜马拉扬兔的基因型为chc
----
幻灯片 79[教材知识问题化梳理]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
超链接
----
幻灯片 80----
幻灯片 81----
幻灯片 82 二、自由组合定律
(1)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
(2)发生时间: 后期。
(3)实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 上的 自由组合。
非等位基因
减数第一次分裂
非同源染色体
非等位基因
----
幻灯片 83[效果自评组合式设计]
一、在小题集训中洞悉命题视角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
幻灯片 84二、在回顾教材图表中强化学科能力
----
幻灯片 85据测交实验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测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2)如何利用测交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据测交后代是否出现4种比例相等的表现型。
----
幻灯片 86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分析和结论
1.实验分析
----
幻灯片 87
1YY(黄) 2Yy(黄)
1yy(绿)
1RR(圆)
2Rr(圆)
(黄圆)
(绿圆)
1rr(皱)
1YYrr 2Yyrr
(黄皱)
1yyrr(绿皱)
----
幻灯片 882.相关结论
F2共有16种配子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
幻灯片 89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
幻灯片 90 含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并不都是(3+3)/16。
(1)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3+3)/16。
(2)当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是1/16+9/16=10/16。
不要机械地认为只有一种亲本组合方式,重组性状只能是(3+3)/16。
[联前系后]
----
幻灯片 91 [例1] (2012·潍坊三县市联考)以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植株自花传粉,从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任取1粒绿色圆粒和1粒绿色皱粒的种子,这两粒种子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 )
A.1/3 B.1/4
C.1/9 D.1/16
----
幻灯片 92 [解析] 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的豌豆杂交,F1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F1植株自花传粉,产生F2(即为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F2性状分离比为9∶3∶3∶1,绿色圆粒所占的比例为3/16,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绿色皱粒为隐性纯合子,所以两粒种子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1=1/3。
[答案] A
----
幻灯片 93 (1)F2重组类型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
提示:1/5。
(2)若F2共有1 600粒,则纯合的黄色皱粒豌豆约有多少粒?
提示:100粒。
----
幻灯片 94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思路
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
幻灯片 95 2.题型
(1)配子类型的问题:
①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②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示例:某生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这三对基因为独立遗传,则它产生的精子的种类有:
----
幻灯片 96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①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②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 。
----
幻灯片 97示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
幻灯片 98 (3)子代表现型种类的问题:
示例: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
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
幻灯片 99 (4)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
示例:求ddEeFF与DdEeff杂交后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分析:将ddEeFF×DdEeff分解:
dd×Dd后代:基因型比1∶1,表现型比1∶1;
Ee×Ee后代:基因型比1∶2∶1,表现型比3∶1;
FF×ff后代:基因型1种,表现型1种。
所以,后代中:
基因型比为(1∶1)×(1∶2∶1)×1=1∶2∶1∶1∶2∶1;
表现型比为(1∶1)×(3∶1)×1=3∶1∶3∶1。
----
幻灯片 100 (6)性状分离比推断法:
①9∶3∶3∶1→AaBb×AaBb
②1∶1∶1∶1→AaBb×aabb
③3∶3∶1∶1→AaBb×Aabb或AaBb×aaBb
④3∶1→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等(只要其中一对符合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F1自交类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只产生一种表现型即可)。
----
幻灯片 101 [例2] (2011·海南高考)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
A.1/32 B.1/16
C.1/8 D.1/4
[解析] 把五对等位基因杂交后代分开统计发现:DD×dd
→Dd,后代全为杂合子,因此Dd杂合,其他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比率是:1×1/2×1/2×1/2×1/2=1/16。
[答案] B
----
幻灯片 102易误点
不能灵活运用性状分离比的变式
失误类型
知识理解类失误
----
幻灯片 103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特殊分离比
[认知纠偏]
F1(AaBb)自
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测交后
代比例
9∶3∶3∶1
正常的完全显性
1∶1∶1∶1
9∶7
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1∶3
----
幻灯片 104F1(AaBb)自
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测交后
代比例
9∶3∶4
1∶1∶2
9∶6∶1
双显、单显、双隐三种表现型。
1∶2∶1
15∶1
只要具有显性基因其表现型就一致,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3∶1
----
幻灯片 105F1(AaBb)自
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测交后
代比例
10∶6
具有单显基因为一种表现型,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2∶2
1∶4∶6∶4∶1
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
1∶2∶1
----
幻灯片 106[设误角度]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
(1)以信息的形式说明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确定
子代表现型和性状分离比。
(2)已知子代表现型的性状分离比,确定基因型与表
现型的关系,进而推测子代的表现型及性状分离
比。
----
幻灯片 1071.香豌豆的花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
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F1测交后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C.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
幻灯片 108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显性基因C、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子代全为紫花(C_P_),则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和ccPP。F1的基因型为CcPp,测交子代紫花(CcPp)∶白花(Ccpp+ccPp+ccpp)=1∶3。F2紫花中纯合子(CCPP)的比例是1/3×1/3=1/9。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Ccpp、ccPp、ccpp、ccPP、CCpp五种。
答案:B
----
幻灯片 1092.(2013·郑州质量预测)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
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植株与纯合鲜红色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让F1蓝色植株自花受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 )
A.蓝色∶鲜红色=1∶1 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9∶1 D.蓝色∶鲜红色=15∶1
----
幻灯片 110解析:纯合蓝色与纯合鲜红色品种杂交,F1均为蓝色,可知蓝色为显性性状,鲜红色为隐性性状。F1与鲜红色杂交,即测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为蓝色,无显性基因则为鲜红色。假设花色分别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A_B_(蓝色)∶A_bb(蓝色)∶aaB_(蓝色)∶aabb(鲜红色)=9∶3∶3∶1,故蓝色∶鲜红色=15∶1。
答案:D
----
幻灯片 11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验证
1.研究对象
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合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
2.常用方法
植物体常采用测交法或自交法;动物体常采用测交法。自交后的比例为9∶3∶3∶1;测交后的比例为1∶1∶1∶1。
3.结果分析
若出现相应性状的分离比,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
幻灯片 112[案例示法]
[典例] 南瓜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以能稳定遗传的南瓜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可据此判断,________为显性,________为隐性。
(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________。
----
幻灯片 113 (3)实际上该实验的结果是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________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_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定律。
(4)若用测交法检验对以上实验结果的解释,测交的亲本基因组合是________。预测测交子代性状分离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
----
幻灯片 114 [解题指导]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2)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
①自交法:根据“9∶3∶3∶1”的变式,扁盘形∶圆球
形∶长圆形=9∶6∶1=9A_B_∶6(A_bb、aaB_)∶1aabb,南瓜果形性状受两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子二代结果反推,子一代为AaBb(扁盘形),则亲本为AABB(扁盘形)×aabb(长圆形)。
②测交法:测交法需要选择隐性纯合子(aabb)对F1(AaBb)进行检测。测交子代为1AaBb(扁盘形)∶1Aabb(圆球形)∶
1aaBb(圆球形)∶1aabb(长圆形)。
----
幻灯片 115 [标准答案]
(1)扁盘形 长圆形 (2)扁盘形∶长圆形=3∶1 (3)两 自由组合 (4)AaBb和aabb 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1∶2∶1
----
幻灯片 116——————[归纳小结]——————————————
(1)此类问题还可通过实验探究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来考查。
(2)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是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
—————————————————————————
----
幻灯片 117[课堂考点集训]
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两对相
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 ( )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
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
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
幻灯片 118解析:A项所述的内容是孟德尔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孟德尔提出了B项所述的假说,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成立进行了测交实验。
答案:B
----
幻灯片 1192.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者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B.二者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
C.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二者可以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
D.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A
----
幻灯片 120考点二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3.(2013·合肥教学质检)已知玉米的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
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下图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
----
幻灯片 121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解析:单独分析D(d)基因,后代只有两种基因型,即DD和Dd,则亲本基因型为DD和Dd;单独分析S(s)基因,后代有三种基因型,则亲本都是杂合子。
答案:C
----
幻灯片 122A.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子
B.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毛
C.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黄果长毛
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的植株都是纯合子
----
幻灯片 123解析:根据后代中红果∶黄果≈3∶1,短毛∶无毛∶长毛=2∶1∶1,可确定亲本都为杂合子,亲本的表现型为红果短毛;就叶毛来说,短毛的个体为杂合子,无毛和长毛的个体为纯合子。
答案:C
----
幻灯片 1245.(2013·长春调研)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
因(A与a、B与b)控制,叶片宽度由等位基因(D与d)控制,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已知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紫花(A_B_)、粉花(A_bb)和白花(aaB_或aabb)。如表所示为某校的同学们所做的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幻灯片 125----
幻灯片 126(1)根据上表中杂交组合________,可判断叶片宽度这一性状中________是隐性性状。
(2)写出甲、乙两个杂交组合中亲本紫花宽叶植株的基因型。甲:________;乙:________。
(3)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乙组产生的F1中全部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其中粉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
幻灯片 127(4)某实验田中有一白花植株,如果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其基因型,可利用种群中表现型为________的纯合个体与之杂交。请写出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假设杂交后代的数量足够多)
①若杂交后代全开紫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若杂交后代中既有开紫花的,又有开粉花的,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③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
幻灯片 128解析:(1)乙组杂交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宽叶,但它们的后代中出现了窄叶,说明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2)杂交组合甲产生的后代中紫花∶粉花∶白花=9∶3∶4,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由此可知两亲本花色的基因型均为AaBb;杂交组合甲产生的后代中宽叶∶窄叶=1∶1,由此可知亲本中宽叶的基因型为Dd,窄叶的基因型为dd;综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组合中亲本紫花宽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乙组合产生的后代中紫花∶粉花=3∶1,没有白花,也就是说没有哪个后代含有aa基因,由此可以确定亲本中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乙组中两亲本都是宽叶,但后代
----
幻灯片 129中出现了窄叶,因此,两亲本宽叶的基因型都是Dd,综合上面的分析可知乙组中亲本紫花宽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3)乙组产生的F1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1/3)、AaBb(2/3),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子代植株有9种基因型,包括了所有基因型;F1紫花植株中,只有基因型为AaBb(2/3)的个体自交才能产生基因型为A_bb的粉花植株。自交产生的粉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16×2/3=1/8。(4)可以选用纯种粉花植株(AAbb)与该白花植株杂交,如果后代全开紫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后代既有开紫花的,又有开粉花的,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后代全开粉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
幻灯片 130答案:(1)乙 窄叶 (2)AaBbDd AABbDd (3)9 1/8 (4)粉花 ①aaBB ②aaBb ③全开粉花 aabb
“课下综合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
幻灯片 131教师备选题库(给有能力的学生加餐)
1.(2011·上海高考)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
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
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
可能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
1∶1
----
幻灯片 132解析: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YR、Yr、yR、yr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即比例为1∶1∶1∶1,并不是配子数量比例。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自由组合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F1产生配子过程中。
答案:D
----
幻灯片 1332.(2011·上海高考)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
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 cm的mmnnuuvv和离地99 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 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 )
A.MmNnUuVv B.mmNNUuVv
C.mmnnUuVV D.mmNnUuVv
----
幻灯片 134答案:B
----
幻灯片 1353.(2010·安徽高考)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
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
幻灯片 136解析:从F2的性状及比例(9∶6∶1)可推知:基因型A_B_为扁盘形,基因型A_bb和aaB_为圆形,基因型aabb为长圆形,故F1的基因型为AaBb,亲代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答案:C
----
幻灯片 1374.(2011·福建高考)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
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
幻灯片 138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
(·)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如图圆圈中
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
----
幻灯片 139----
幻灯片 140答案:(1)自由组合 (2)AABB、aabb 1/5 (3)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4)如右图所示
----
幻灯片 141[教材知识问题化梳理]
一、萨顿的假说
(1)方法: 。
(2)内容:基因是由 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依据:基因和 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类比推理
染色体
染色体
----
幻灯片 142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
超链接
1.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和现象
----
幻灯片 1432.实验现象的解释
F2
XW
Xw
XW
Y
----
幻灯片 144 (3)结论:
基因在染色体上(后来摩尔根又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
[巧学助记] 巧记萨顿假说
萨顿假说,类比推理,结论正误,实验验证。
果蝇杂交,假说演绎,基因染(色)体,线性排列。
线性
----
幻灯片 145三、伴性遗传(以红绿色盲为例)
----
幻灯片 146 (1)子代XBXb的个体中XB来自 ,Xb来自 。
(2)子代XBY个体中XB来自 ,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 。
(3)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这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 。
(4)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 。
母亲
父亲
母亲
交叉遗传
隔代遗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
幻灯片 147四、连线伴性遗传的类型、实例及特点
----
幻灯片 148[效果自评组合式设计]
一、在小题集训中洞悉命题视角
1.(2010·海南高考)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
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答案:A
----
幻灯片 1492.(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B
----
幻灯片 1503.(2010·海南高考)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
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 )
A.1/2 B.1/4
C.1/6 D.1/8
答案:D
----
幻灯片 151二、在回顾教材图表中强化学科能力
据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什么?其配子染色体组成如何表示?
答案:性染色体决定型,Ⅱ、Ⅲ、Ⅳ、X或Ⅱ、Ⅲ、Ⅳ、Y。
----
幻灯片 152(2)若控制某性状的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有何特点?
答案:具该性状的雌果蝇的父本和雄性后代都具有该性状,且该性状在雄性果蝇中出现概率高。
(3)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则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几种?写出其基因型(用Aa表示)。
答案:3种。XAYa、XAYA、XaYA。
----
幻灯片 153伴性遗传的类型及其遗传特点
----
幻灯片 1541.常见的性别决定
类型
项目
XY型性别决定
ZW型性别决定
雄性个体
两条异型性染色体X、Y
两条同型性染色体Z、Z
雄配子
两种,分别含X和Y,比例为1∶1
一种,含Z
雌性个体
两条同型性染色体X、X
两条异型性染色体Z、W
雌配子
一种,含X
两种,分别含Z和W,比例为1∶1
后代性别
决定于雄配子
决定于雌配子
----
幻灯片 1552.X、Y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
(1)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
幻灯片 156 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
----
幻灯片 157(2)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基因的位置
Y染色体非同源区
段基因的传递规律
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
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
模型
图解
----
幻灯片 158基因的位置
Y染色体非同源区
段基因的传递规律
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传递规律
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
判断
依据
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
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子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规律
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举例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
----
幻灯片 159[联前系后]
—————————————————————————
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
(1)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
(2)性染色体决定型是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此外还有其他方式,如蜜蜂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的。
(3)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只影响表现型,基因型不变。
(4)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
—————————————————————————
----
幻灯片 160 [例1] (2013·皖南八校联考)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人类为XY型性别决定,则隐性致死基因(伴Z或伴X染色体遗传)对于性别比例的影响如何 ( )
A.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
B.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
C.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
D.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
----
幻灯片 161 [解析] ZW型性别决定雄性是性染色体同型的,隐性致死基因(伴Z)易导致雌性个体部分死亡,从而使雄雌比例上升。XY型是雌性性染色体同型的,隐性致死基因(伴X)易导致男性个体部分死亡,从而使男女比例下降。
[答案] B
----
幻灯片 162 1.首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如图:
(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
----
幻灯片 1632.其次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1)“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图1。
(2)“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图2。
----
幻灯片 164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1)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如下图1)
②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下图2)
----
幻灯片 165 (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如下图1)
②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下图2)
----
幻灯片 166----
幻灯片 167 4.遗传系谱图判定技巧
(1)遗传系谱图判定口诀:
父子相传为伴Y;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子都病为伴性,父子有正非伴X;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
母女都病为伴性,母女有正非伴X。
(2)系谱图的特殊判定:若世代连续遗传,一般为显性,反之为隐性;若男女患病率相差很大,一般为伴性遗传,反之为常染色体遗传。
----
幻灯片 168 [例2] (2013·衡阳六校联考)下面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
B.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为1/8
C.乙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
幻灯片 169 [解析] 由系谱图可知,甲中双亲正常,女儿患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中双亲正常,儿子患病,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与甲的遗传方式不同,故A错误。丁中双亲患病,有一个女儿正常,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双亲为杂合子,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概率为1/4,故B错误。若乙中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C正
确。若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丙中的父亲可能携带致病基因,故D错误。
[答案] C
----
幻灯片 170 若已知乙中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Z的遗传方式是什么?
提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幻灯片 171易误点
混淆“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的概率计算
失误类型
知识理解类失误
----
幻灯片 172 1.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的概率
(1)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男孩患病率=女孩患病率=患病孩子概率。
②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病名在前、性别在后,则从全部后代中找出患病男
(女),即可求得患病男(女)的概率。因性别已随性状考虑在内,故无需再乘以1/2;
[认知纠偏]
----
幻灯片 173 ②若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求概率问题时只考虑相应性别中的发病情况,如男孩患病则是指所有男孩中患病的男孩占的比例。
2.用集合的方法解决两种病的患病概率问题
当两种遗传病(甲病和乙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可用图解法来计算患病概率。首先根据题意求出患一种病的概率(患甲病或患乙病的概率),再根据乘法原理计算:
----
幻灯片 174 ①两病兼患概率=患甲病概率×患乙病概率;
②只患甲病概率=患甲病概率-两病兼患概率;
③只患乙病概率=患乙病概率-两病兼患概率;
④只患一种病概率=只患甲病概率+只患乙病概率;
⑤患病概率=患甲病概率+患乙病概率-两病兼患概率;
⑥正常概率=(1-患甲病概率)×(1-患乙病概率)或
1-患病概率。
----
幻灯片 175[设误角度]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
(1)在题干中增加一些在遗传系谱图中难以表现的信息,
以起到限制或提示性作用,如“某个体不携带遗传病
致病基因”、“家庭的其他成员均无此病”、“两种
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等。
(2)限制遗传概率求解范围。在所有后代中求概率不考虑
性别;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概率,需避开另一性别;连
同性别一起求概率,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概率(1/2)列
入范围,然后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
----
幻灯片 176(2012·江苏高考)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
幻灯片 177(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
幻灯片 178解析:(1)由Ⅰ1和Ⅰ2和Ⅱ2的患病情况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Ⅰ3和Ⅰ4与Ⅱ9的患病情况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故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可确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①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为(1/3)HHXTY、(2/3)HhXTY。②Ⅱ5的基因型为(1/3)HHXTY、(2/3)HhXTY,Ⅱ6的基因型为(1/3)HH(1/2)XTXT、(2/3)Hh(1/2)XTXt,则他们所生男孩患甲病的概率为2/3×2/3×1/4=1/9,所生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所以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9×1/4=1/36。③Ⅱ7甲病相关的基因型是(1/3)HH、(2/3)Hh,Ⅱ8甲病相关的基因型是10-4Hh,则他们所生女孩患甲病的概率为2/3×10-4×1/4=1/60 000。④依题中信息,Ⅱ5甲病相关的基因型为(1/3)HH、(2/3)Hh,h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Hh,则他们所生儿子中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1-2/3×1/4=5/6,他们所生儿子中基因型为Hh的概率为1/3×1/2+2/3×1/2=3/6,故表现型正常的儿子中携带h基因的概率是3/6÷5/6=3/5。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2)①HhXTXt HHXTY或HhXTY ②1/36 ③1/60 000 ④3/5
----
幻灯片 179突破遗传方式实验探究类问题的方法
(1)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①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
----
幻灯片 180②若未知性状的显隐性:
(2)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3)受核基因控制还是受质基因控制:
----
幻灯片 181[案例示法]
[典例] (2012·福建高考)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下图。
----
幻灯片 182 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
幻灯片 183 [解题指导]
(1)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自交法和测交法都可判断基因型,动物一般选用测交法。由杂交实验可知,F1中雌雄个体中裂翅与非裂翅的比例约为1∶1,可推知亲本裂翅为杂合子。
(2)明确“一次”与“一代”杂交的区别。一代杂交实验是在一个世代内进行,可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亲本杂交;一次杂交实验前提是只一次,如何选择杂交类型应视具体的要求而定,但应确保最佳的杂交组合,亲本是唯一的。
(3)同型性染色体组成的隐性个体与异型性染色体组成的显性个体杂交在探究基因位置中的应用。在XY性别决定中,应选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而在ZW型性别决定中,应选用隐性雄性个体与显性雌性个体杂交。
----
幻灯片 184[标准答案]
(1)杂合子
(2)遗传图解如下:
----
幻灯片 185——————[归纳小结]——————————————
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是否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在未知显隐性的条件下,只能用正反交。
(2)区分“一次”杂交还是“一代”杂交。若是题干要求“一次”杂交,则不能用正反交。
—————————————————————————
----
幻灯片 186[课堂考点集训]
考点一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特点
1.(2013·杭州一检)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两大类
B.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故其形状、大小基本相同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都和性别有关
----
幻灯片 187解析:对于雌雄同体的个体而言,其体内并无性染色体;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形状、大小有差异;对于XY性别决定的生物而言,雌配子含有X染色体,雄配子含有X或Y染色体。
答案:D
----
幻灯片 1882.世界首例双基因突变患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被
发现。一位女孩被查出同时患有马凡氏综合征及佝偻病,两病均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女孩的遗传病是其体内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
B.该女孩的父亲或母亲必定同时患有这两种病
C.若该女孩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则其子代可能患病
D.这两种病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幻灯片 189解析:一个人同时患有两种遗传病,可能是上代遗传或自身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两种情况同时出现的结果;若该女孩的父亲患一种遗传病,母亲患另一种遗传病,该女孩也有可能患两种遗传病;因这两种病都是显性遗传病,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子代可能患病;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一定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C
----
幻灯片 1903.(2013·郑州质量检测)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
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
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
种,雌鸡有两种
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
幻灯片 191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控制鸡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显性性状在雄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隐性性状在雌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假设控制芦花的基因为B,控制非芦花的基因为b,则F1中芦花雄鸡能产生ZB、Zb两种配子,非芦花雌鸡能产生Zb、W两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的F2雌雄鸡均有两种表现型;F2中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W、ZBZb,杂交后代中只有ZbW为非芦花鸡,占1/2×1/2=1/4,芦花鸡占3/4。
答案:C
----
幻灯片 192考点二 遗传方式判断与概率计算
4.控制人的肤色正常(A)与白化(a)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
体上,控制色觉正常(B)与红绿色盲(b)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但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
A.AaXBY×AAXBXb B.AaXbY×AaXBXb
C.AaXBY×AaXBXB D.AaXBY×AaXBXb
----
幻灯片 193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说明该夫妇都携带白化病基因。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说明妻子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故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
答案:D
----
幻灯片 1945.右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系谱图,
下列各选项中的个体的基因型
有可能不相同的是 ( )
A.1号和6号 B.3号和4号
C.7号和8号 D.11号和12号
----
幻灯片 195解析:3号、4号所生育的女儿9号正常,说明此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可以推出正常个体都是隐性纯合子。图中患者1号、3号、4号、6号的后代中都存在正常个体,因此他们都是杂合子。而患者7号、8号、10号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7号、8号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答案:C
----
幻灯片 1966.(2013·长沙模拟)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
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且I1无甲病的致病基因,Ⅰ2、Ⅱ6的家族无乙病史。请回答下列问题:
----
幻灯片 197(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Ⅰ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所产生卵细胞的________类型。Ⅱ2再次怀孕,且鉴定胎儿为女性,该胎儿仍有________的患病概率。
(3)若Ⅲ2与Ⅲ3近亲结婚,子女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198解析:(1)根据图示Ⅱ1与Ⅱ2生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儿,说明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I2无甲病致病基因,则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Ⅲ1的基因型为bbXaXa。(2)Ⅰ1无甲病的致病基因,Ⅰ2的家族无乙病史且Ⅲ1患乙病,故Ⅰ1的基因型为BbXaXa,故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所产生卵细胞的类型为BXa或bXa;Ⅱ1与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Y和BbXAXa,故生一个女孩正常的概率为3/8,女孩患病的概率为5/8。(3)由Ⅲ1的基因型为bb推知Ⅱ1与Ⅱ2的基因型均为Bb,又由于Ⅱ2患甲病,则Ⅲ2的基因型为2/3BbXAY。
----
幻灯片 199由Ⅲ1的基因型为bb可推知Ⅰ1的基因型为Bb,并可推知Ⅱ5的基因型为1/2Bb,进而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1/4Bb,Ⅲ3不患甲病,则其基因型为XaXa。Ⅲ2和Ⅲ3的子女患乙病的概率为2/3×1/4×1/4=1/24、患甲病的概率为1/2,故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48。
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bXaXa (2)BXa或bXa 5/8 (3)1/48
“课下综合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
幻灯片 200教师备选题库(给有能力的学生加餐)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
幻灯片 201解析:ZW型的雌火鸡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Z或W。如果卵细胞的基因型是Z,那么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Z、W、W,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的细胞的基因型是1/3ZZ、2/3ZW。如果卵细胞的基因型是W,那么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W、Z、Z,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的细胞的基因型是1/3WW、2/3ZW,由于WW的胚胎不能存活,因此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的二倍体后代的基因型是1/3ZZ、4/3ZW,所以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4∶1。
答案:D
----
幻灯片 2022.(2011·天津高考)某致病基因 h 位于 X 染色体上,该
基因和正常基因 H 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 BclⅠ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下图 1,bp 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该病的遗传系谱。
----
幻灯片 20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h 基因特定序列中BclⅠ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
变的结果
B.Ⅱ1 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 142bp 片段,其致病基因来
自母亲
C.Ⅱ2 的基因诊断中出现 142bp 、99bp 和 43bp 三个
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
D.Ⅱ3 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
142bp 片段的概率为1/2
----
幻灯片 204解析:限制酶能识别DNA上的特定序列,H突变成h后,限制酶BclⅠ的酶切位点消失,说明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由系谱图可以推出,Ⅰ1 和Ⅰ2 的基因型分别为XHY 和XHXh,Ⅱ1 的隐性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h基因经酶切后出现142bp片段,H 基因经酶切后出现99bp 和 43bp片段,则Ⅱ2 的基因型是XHXh。Ⅱ3的基因型为1/2XHXh、1/2XHXH,其与表现型正常的丈夫(XHY)所生的儿子的基因型为XhY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D
----
幻灯片 2053.(2011·江苏高考)(多选)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
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C.Ⅱ2 有一种基因型,Ⅲ8 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 Ⅲ4 与 Ⅲ5 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5/12
----
幻灯片 206解析:由Ⅱ4、Ⅱ5均患甲病,却生下正常的Ⅲ7(女儿),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Ⅱ4、Ⅱ5均不患乙病,却生下患乙病的Ⅲ5、Ⅲ6,推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甲、乙两病中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的甲病基因来自Ⅰ2,而乙病基因来自Ⅰ1,因为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其母亲。设甲病由A、a基因控制,乙病由B、b基因控制,则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4、Ⅱ5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则Ⅲ8的基因型有四种可能:AXBXB、AAXBXb、AaXBXB、AaXBXb。Ⅲ4的基因型为AaXBXb,Ⅲ5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则其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是5/6,患乙病的概率是1/2,故生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答案:ACD
----
幻灯片 2074.(2011·上海高考)某同学养了一只黄底黑斑猫。宠物医
生告诉他,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猫的毛色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B控制黑毛性状,b控制黄毛性状,B和b同时存在时毛色表现为黄底黑斑。若该同学选择一只黄猫与自己养的黄底黑斑猫配种,产下的小猫毛色和性别可能是 ( )
A.黄底黑斑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黑色雄猫
B.黑色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
C.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黄色雄猫
D.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
----
幻灯片 208解析:因猫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控制毛色的基因B、
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与b为共显性关系,则黄猫(XbY)与黄底黑斑猫(XBXb)交配,子代应为黄底黑斑雌猫(XBXb)∶黄色雌猫(XbXb)∶黑色雄猫(XBY)∶黄色雄猫
(XbY)=1∶1∶1∶1。
答案:A
----
幻灯片 2095.(2011·安徽高考)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
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雄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
的雌、雄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
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
幻灯片 210解析:(1)ggZTZT×GGZtW,F1的表现型为:1/2结天然绿色茧体色正常雄蚕(GgZTZt)、1/2结天然绿色茧体色正常雌蚕(GgZTW);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占3/4×1/4=3/16。(2)依题意, 要获得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个体,且要结合幼蚕体色油质透明的特点来分色,故选择的亲本的基因型为GGZTW、ggZtZt(或GgZtZt)。若后代幼蚕为正常体色,则其一定是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若后代幼蚕为油质透明体色,则其一定是结天然绿色茧的雌蚕。在写遗传图解时,要注意书写基因型、表现型及符号。
----
幻灯片 211答案:(1)1/2 3/16
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体色油质透明的雌家蚕,保留体色正常的雄家蚕用于生产
或:
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体色油质透明的雌家蚕,保留体色正常的雄家蚕用于生产
----
幻灯片 2126.(2011·浙江高考)下图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
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
幻灯片 213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Ⅲ2与一男性婚配,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
幻灯片 214(3)B 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 B 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____。B 基因刚转录出来的 RNA全长有4 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 167 个氨基酸组成,说明______________。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 4 秒钟,实际上合成 100 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 B 基因中编码 第 105 位精氨酸的 GCT 突变成 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 上的__________为终止密码子。
----
幻灯片 215解析:(1)Ⅱ3和Ⅱ4正常,其女儿Ⅲ5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但其子女中Ⅲ1和Ⅲ3患乙病,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是一个表现型正常的个体,其基因型为B-XDX,由于其后代Ⅱ2患甲病,基因型为bbXDXd,故Ⅰ1的基因型为BbXDX,即BbXDXD或BbXDXd。(2)Ⅲ2与一男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说明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书写遗传图解时,要求写出亲代表现型、基因型,配子,子代表现型、基因型,上下连接符号、杂交符号等。(3)DNA刚转录出来的RNA很长,远远超出翻译成蛋白质所对应RNA链的长度,这说明刚转录出来的RNA中只有小部分片段能指导蛋白质合成,即真核基因转录而来的RNA经过加工后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用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要4秒钟,理论上合成100个蛋白质分子需要400秒,实际上只需要约1分钟,说明一条RNA分子上同时有若干个核糖体串联在一起完成翻译过程,大大增加了翻译的效率。当B基因中的碱基序列由GCT突变为ACT时,翻译终止,说明ACT转录出来的碱基序列为终止密码子,即UGA。
----
幻灯片 216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bXDXd或BbXDXD
(2)遗传图解如下:
(3)RNA聚合酶 转录出来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 一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UGA
----
幻灯片 217 一、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置的判断
1.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
(1)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皆为纯合
子,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
①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表现型相同,都表现同一亲本的性状,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图解如下:
----
幻灯片 218 ②若正交后代全表现为甲性状,而反交后代中雌性全表现为甲性状,雄性全表现为乙性状,则甲性状为显性性状,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图解如下:
----
幻灯片 219 (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则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纯合个体杂交的方法。
①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后代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完全不同,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遗传图解如下:
----
幻灯片 220 ②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遗传图解如下:
2.基因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的判断
适用条件: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基本思路一:用“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
----
幻灯片 221 基本推论一:若子代中雌雄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隐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基本思路二: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
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
基本推论二:若子代中雌雄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
幻灯片 222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置的判断
适用条件:已知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判断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本思路:一般采用先杂交再自交或测交的方法,对植物常采用测交法或自交法,自交法一般较方便;对动物一般采用测交法。若自交的结果为9∶3∶3∶1或测交的结果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在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自交或测交不出现以上比例(不存在基因互作的情况),则两对等位基因很可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幻灯片 223 三、环境和遗传因素对生物性状影响的实验设计
生物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当性状改变时,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也可能是由环境影响的。探究生物性状的改变是由基因还是由环境引起的(表型模拟),需要改变环境条件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切入点:是否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可用自交或测交的方法进行。变异产生的性状能否遗传,可通过观察性状的改变与环境的关系来判断。
----
幻灯片 224A.正反交实验可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反交的结果说明眼色基因不在细胞质中,也不在常染
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基因型都是XAXa
D.预期正反交的F1各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都是
1∶1∶1∶1
----
幻灯片 225解析:正反交实验后代表现一致则为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正反交实验后代表现母本性状则为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正反交实验后代表现性状与性别有关则为伴性遗传。
答案:D
----
幻灯片 2262.如果让小眼睛的雄果蝇与正常眼睛的雌果蝇交配,其后代
中有77只眼睛全部正常的雄果蝇,78只全为小眼睛的雌果蝇。小眼睛这一性状属 ( )
A.常染色体显性 B.常染色体隐性
C.X染色体显性 D.X染色体隐性
解析:子代中雄果蝇全部正常,雌果蝇全为小眼睛,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故为伴性遗传。如果小眼睛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子代中雌果蝇全为小眼睛,雄果蝇全为正常眼睛,与题意相符合。如果小眼睛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子代中雌果蝇全为正常眼睛,与题意不符合。
答案:C
----
幻灯片 227A.根据实验2可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D.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
幻灯片 228解析:实验1和实验2是典型的正反交实验,且实验结果不同。实验2体现了“后代雌性个体与父本性状相同、雄性个体与母本性状相同”的特征,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窄叶为隐性性状。
答案:D
----
幻灯片 2294.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
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某科学家在研究剪秋罗叶形形状遗传时,做了如下表所示的杂交实验,并统计出实验结果:
----
幻灯片 230据此分析回答:
(1)根据第3组杂交,可以断定________为显性性状,且控制剪秋罗叶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X、Y、常)染色体上。
(2)若让第3组子代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进行杂交,预测其后代的宽叶与窄叶的比例应为________,雄株中宽叶的基因型(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为________。
(3)第1、2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
----
幻灯片 231(4)为进一步证明(3)的结论,某课外小组决定对剪秋罗种群进行调查。如果在自然种群中不存在________的剪秋罗,则上述假设成立。
(5)科学家在研究剪秋罗叶形形状遗传时,对子代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量都进行了记录,并运用________方法进行分
析,最终总结出了剪秋罗叶形的遗传方式。
----
幻灯片 232解析:(1)第3组中亲本均是宽叶但子代中有窄叶出现,即宽叶为显性性状,窄叶为隐性性状;而且在子代中叶形明显与性别相关联,故应在X染色体上,一定不在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2)第3组中由于子代雄性个体中显、隐性各占一半,所以母本一定为杂合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中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XAXa,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AY,让其杂交,后代窄叶的比例为(1/2)×
(1/4)=1/8。(3)第1组和第2组的杂交结果不存在雌性个体,说明含隐性基因的雄配子存在致死现象。(4)因隐性雄配子致死,自然界中一定不存在雌性窄叶个体。(5)通过对子代不同表现型,进行统计与分析可总结出剪秋罗叶形的遗传方式。
答案:(1)宽叶 X (2)7∶1 XAY (3)窄叶基因会使花粉致死 (4)窄叶雌性 (5)统计学
----
幻灯片 2335.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
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蝇表现型比例及雄蝇表现型比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
幻灯片 234(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让子一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子一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3)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
幻灯片 235答案:(1)X染色体 直毛在子代雌、雄蝇上均有出现,而分叉毛这一性状只在子代雄蝇上出现 (2)1/3 1∶5 (3)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蝇×分叉毛雄果蝇、分叉毛雌果蝇×直毛雄果蝇)。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幻灯片 236[必备答题流程]
—————————————————————————
遗传分析探究类试题的解答“四步曲”
审读题干文字、图表及设问,获取关键信息,确定实验目的
分析基因型与表现性的对应关系,推导确定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
幻灯片 237①判断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性状的显隐性,可采用隐性突破法、逆推法、正推法等判断
②判断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可用自交法或杂交法,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③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采用“隐性雌×显性雄”杂交,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或性别与性状的关系判断
用规范的术语准确答题;描述实验结果与结论,一般采用讨论法,即“如果……,则……”
----
幻灯片 238[案例技法展示]
—————————————————————————
①
----
幻灯片 239③
②
----
幻灯片 240 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在方框1内绘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用竖线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下同)
ⅱ如子代中粉红色:白色=1∶1,则不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方框2中所示。
ⅲ如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请在方框
3内绘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
幻灯片 241 (3)如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群体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
----
幻灯片 242信息①:题干文字内容表明S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T基因决定花色的呈现,即有显性基因S就能合成色素,有显性基因T就会淡化色素。
信息②:由F1均开粉红花可知,F1中既存在S基因也存在T和t基因。
信息③:设问(2)题干中,该实验探究的是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
律;方法:自交法。
信息④:Ss与Tt两对等位基因连在一起,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幻灯片 243解读①:由信息①可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为:基因型为S_tt的个体开红花,基因型为S_Tt的个体开粉红花,基因型为S_TT、ssT_和sstt的个体均开白花。
解读②:由信息①②可知,F1的基因型为S_Tt。
解读③:由信息③可知,两对基因的杂合亲本自交,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后代共有9种基因型,即:(1SS∶2Ss∶1ss)×(1TT∶2Tt∶1tt)。
解读④:由信息④可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三种情况:
、
、
----
幻灯片 2441.设问(1):由F1的基因型为S_Tt可判断,两亲本的两种
基因的杂交方式为:SS×ss或SS×SS、TT×tt(即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问题),因此,两亲本的杂交组合方式为:SStt(红花)×ssTT(白花)、SSTT(白花)×
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红花)。
2.设问(2):ⅰ.由SsTt×SsTt自交及信息①可判断,如
果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粉红色(S_Tt)∶红色(S_tt)∶白色(S_TT、ssT_
和sstt)=6∶3∶7。
----
幻灯片 245ⅲ.由ⅱ的题干和图示及信息①可推知,连在一起的两对基因可按一对基因处理,即遵循分离定律,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粉红色(SsTt)∶红色(SStt)∶白色(ssTT)=2∶1∶1。
3.设问(3):由设问(2)的ⅰ可推知,自交后代不出现性
状分离的植株群体中共有6种基因型,分别为SStt、S_TT、ssT_和sstt。
----
幻灯片 246----
幻灯片 247----
幻灯片 248[大题冲关集训]
—————————————————————————
1.狗的体细胞中含有39对染色体。狗毛色的深浅与黑色素
的合成有关。B基因控制真黑色素的合成,基因型BB、Bb的狗的毛色分别为黑色、棕色,基因型为bb的狗的毛色为黄色。同时,狗的体色还受E、e基因的影响。当E基因存在时,真黑色素能够正常合成,当E基因不存在时,真黑色素不能合成,狗的毛色为黄色,B、b和E、e基因分别位于第12号和第19号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
----
幻灯片 249(2)若有一只黑色狗与一只棕色狗杂交,子代中黑、棕、黄三种颜色的狗都有,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子代中黄色狗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若(2)中的两只狗再杂交一代,生出一只黑色狗的概率是________,这只狗是纯合子的可能性为________。
(4)狗的长毛(D)对短毛(d)为完全显性,现有健康成年纯种的黑色短毛雌狗(BBddEE)、纯种的黄色长毛雄狗(bbDDEE)各若干只,请通过杂交实验确定D、d和B、b是否都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并将下面的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
幻灯片 250实验步骤:
①黑色短毛雌狗与黄色长毛雄狗交配产生子代F1,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
②F1发育至成年,从F1中选取多对健康的雌雄狗进行杂交得F2.
③统计F2中狗的毛色和毛长。
实验结果分析:
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D、d基因不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否则,说明D、d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
----
幻灯片 251解析:基因B、b和E、e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BBE-的狗的毛色为黑色,基因型为BbE-的狗的毛色为棕色,基因型为bbE-、bbee、B-ee的狗的毛色为黄色。亲本为黑色、棕色的狗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黄色狗,说明两只亲本狗的基因型应该为BBEe和BbEe。这两只亲本狗再次杂交,生出一只黑色狗的概率为3/8,其中纯合子占1/3。由题意可知,黑色短毛雌狗(BBddEE)和黄色长毛雄狗(bbDDEE)交配,所得F1的基因型为BbDdEE,表现型为棕色长毛。F1雌雄狗杂交得F2,若F2中黑色长毛∶黑色短毛∶棕色长毛∶棕色短毛∶黄色长毛∶黄色短毛=3∶1∶6∶2∶3∶1,则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否则,说明D、d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
答案:(1)自由组合 (2)BBEe BbEe BBee、Bbee
(3)3/8 1/3 (4)棕色长毛 黑色长毛∶黑色短毛∶棕色长毛∶棕色短毛∶黄色长毛∶黄色短毛=3∶1∶6∶2∶3∶1
----
幻灯片 2522.某动物种群内,雌雄个体均有短尾和长尾、短胡须和长胡
须性状。已知尾巴的性状由基因A、a控制、胡须的性状由基因B、b控制,下表是一杂交实验的记录表(后代数目符合统计学要求)。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
幻灯片 253(1)该动物尾巴的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A、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填“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
(2)从实验一能否判断B、b这对等位基因的位置?________。如果控制胡须性状基因的遗传为伴X染色体遗传,则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现要通过子一代个体间的杂交实验来判断B、b这对等对基因的位置。
①长胡须×长胡须,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254②________________,结果及结论:若子二代全部是短胡须,则不能判断B、b这对等位基因的位置;若子二代雌雄个体中均出现短胡须∶长胡须=3∶1的性状分离比,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幻灯片 255----
幻灯片 256答案:(1)短尾 常染色体
(2)不能 aaXBXb
(3)①若子二代全部是长胡须,则B、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二代雌雄个体中均出现长胡须∶短胡须=3∶1的性状分离比,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二代中所有雌性均为长胡须,雄性中一半为长胡须,一半为短胡须,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短胡须×短胡须 ③若子二代雌雄个体中均出现长胡须∶短胡须=1∶1的性状分离比,则B、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二代所有雌性均为长胡须,雄性均为短胡须,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幻灯片 2573.玉米的黄粒(D)对白粒(d)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
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选择纯种的白粒抗病与黄粒不抗病植株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从而获取黄粒抗病植株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上述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在F2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_____,黄粒抗病类型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在黄粒抗病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
幻灯片 258(3)某研究小组获得的F1自交及测交结果如下表:
----
幻灯片 259统计发现,上表中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较大,对此甲、乙两同学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甲同学认为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抗病个体存活率低,导致数据偏离理论值;乙同学认为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畸变,从而使数据偏离理论值。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判断正确?请说明你认为这位同学判断正确的理由,并简述你探究该同学判断正确与否的实验设计思路。
----
幻灯片 260解析:ddRR×DDrr→F1为DdRr,F1自交→F2为9D-R-∶3ddR-∶3D-rr∶1ddrr,与亲代相比重组的类型是9D-R-和1ddrr,占总体的5/8。黄粒抗病(D-R-)占9/16,其中DDRR占D-R-的1/9。由于F1的基因型为DdRr,自交、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3∶3∶1和1∶1∶1∶1,但是后代的不抗病类型数量偏少,应该与其“不抗病”造成的减产有关。虽然有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但是频率不会这样高。
----
幻灯片 261答案:(1)基因重组 (2)5/8 9/16 1/9 (3)甲同学的判断正确。因为F1的自交和测交结果中均出现了不抗病类型的后代数量减少(偏离正常值)的现象。发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可能是病虫害引起了不抗病个体的减产或死亡,导致后代数量减少(偏离正常值)。让F1重复自交及测交,根据后代中是否出现正常的性状分离比来判断玉米在杂交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在玉米杂交实验过程中要严格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
幻灯片 2624.在一封闭饲养的稳定遗传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中,偶然发
现一对有毛小鼠产生的一窝鼠仔中有几只无毛小鼠。科研人员为研究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让这对有毛小鼠继续杂交,仍有无毛小鼠出生,让无毛小鼠与亲代有毛小鼠回交,生产出10只无毛小鼠和12只有毛小鼠,其中无毛小鼠雌、雄各5只,有毛雌性小鼠7只,有毛雄性小鼠5只。
(1)科研人员初步判断:①小鼠无毛性状的出现是由种群中的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造成的;②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你认为科研人员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
----
幻灯片 263(1)科研人员初步判断:①小鼠无毛性状的出现是由种群中的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造成的;②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你认为科研人员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264(2)已知无毛由隐性基因a控制,有毛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毛雄鼠能正常发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由于无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需要将其扩大繁殖,请利用上述回交实验得到的小鼠作实验材料、选用最佳实验方案来获得无毛小鼠。
①最佳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选择该方案的理由(用遗传图解表示)。
----
幻灯片 265解析:(1)封闭饲养的有毛小鼠一直稳定遗传,有毛小鼠杂交总有无毛小鼠产生,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说明:无毛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非环境因素影响,无毛基因由有毛基因突变得到;又由于回交产生的后代中,有毛和无毛性状没有性别的差异,可断定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因
“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因此应选择无毛雄鼠作父本,有毛雌鼠作母本;为了尽可能多地产生无毛小鼠,应选择杂合雌鼠作母本。
----
幻灯片 266答案:(1)①小鼠无毛性状可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种群中常见性状为有毛,出现无毛性状则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②回交后代中有毛和无毛性状没有性别的差异
(2)①让回交后代中的无毛雄性小鼠和亲本中的有毛雌性小鼠杂交
②遗传图解如下:
点击此图片进入“阶段验收评估(三)”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