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
幻灯片 4知识点一 超重和失重
1.视重
(1)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 称为视重.
(2)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 或台秤所受物体的 .
示数
拉力
压力
----
幻灯片 5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比较
大于
小于
等于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
a=g
减速下降
减速上升
----
幻灯片 61.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3.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
幻灯片 71. 一体重为500 N的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在升降机中研究超重与失重现象,升降机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加速、匀速和减速三个阶段,则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体重计的示数依次应为( )
A.520N、500N、480N B.480N、500N、520N
C.480N、520N、500N D.500N、500N、500N
解析:加速上升,加速度方向向上,超重,体重计示数大于体重;匀速,体重计的示数等于体重;减速上升,加速度方向向下,失重,体重计示数小于体重,所以选项A正确.
答案:A
----
幻灯片 8知识点二 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当系统中各物体的 相同时,我们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质量等于各物体的 ,当整体受到的外力已知时,可用 求出整体的加速度.
2.隔离法:从研究方便出发,当求解系统内物体间 时,常把物体从系统中 出来进行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加速度
质量之和
牛顿第二定律
相互作用力
隔离
----
幻灯片 9
3.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 ,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 Zxx k
外力
内力
----
幻灯片 10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
幻灯片 11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
幻灯片 12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运动,用FAB代表A、B间的相互作用力,则( )
----
幻灯片 13----
幻灯片 14----
幻灯片 15----
幻灯片 16 (2013·南京四校联考)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和3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3m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解析:质量为2m的木块受到重力、质量为m的木块的压力、m对其作用的向后的摩擦力,轻绳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五个力的作用,选项A错误;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F/6m;隔离后面的叠加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轻绳中拉力为F′=3ma=F/2.由此可知,当F逐渐增大到2T时,轻绳中拉力等于T,轻绳才刚好被拉断,选项B错误,C正确;轻绳刚要被拉断时,物块加速度a′=T/3m,质量为m和2m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f=ma′=T/3,选项D错误.
答案:C
----
幻灯片 19 整体法与隔离法常涉及的问题类型
1.涉及隔离法与整体法的具体问题类型
(1)涉及滑轮的问题: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必须采用隔离法.本例中,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的两物体虽然加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故采用隔离法.Zx x k
(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①这类问题一般多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②建立坐标系时也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
----
幻灯片 20
(3)斜面体与上面物体组成的连接体的问题: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解题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2.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弄清各个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
幻灯片 21【变式训练】1.(2012·江苏高考)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 )
----
幻灯片 22 答案:A
----
幻灯片 23 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0~10 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
幻灯片 24 ①由图象知物体先匀加速运动后匀减速运动.
②因第二过程只受摩擦力,应通过第二过程求μ.
③第一过程受推力F,应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④方法有两种:一、可以利用图象的物理意义;二、可以利用位移公式求解.
----
幻灯片 25----
幻灯片 26----
幻灯片 27答案:(1)0.2 (2)6 N (3)46 m
----
幻灯片 28 处理多过程问题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任何多过程的复杂物理问题都是由很多简单的小过程构成,上一过程的末是下一过程的初,对每一个过程分析后,列方程,联立求解.
2.注意两个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但速度不会突变,速度是联系前后两个阶段的桥梁
----
幻灯片 29【变式训练】2.质量为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所示,经一段时间后撤去F.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用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g取10 m/s2)
----
幻灯片 30----
幻灯片 31答案:1 s
----
幻灯片 32 下列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质量没变,重力减小了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拉力小于重力
C.宇航员在飞船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正在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在飞船外面则处于平衡状态
D.电梯加速上升时,处在电梯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
幻灯片 33解析:在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汽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合力向下,所以支持力小于重力,处于失重状态;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时,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其向心力,合力向上,所以支持力大于重力,处于超重状态;宇航员随飞船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当物体处于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时,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增大、减小或等于零,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变化.电梯加速上升时,有向上的加速度,支持力大于重力,电梯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D
----
幻灯片 34
[易错分析]错解1:不理解超重、失重的实质,对A、B、C三项不知道从何入手分析,而盲目地选择,如不清楚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小孩通过最低点时的加速度方向,无法判断超重或失重.
错解2:认为超重、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而错选A.
错解3:错误地认为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处于平衡状态而错选C.
----
幻灯片 35【变式训练】3.(2013·河南名校联考)高层住宅与写字楼已成为城市中的亮丽风景,电梯是高层住宅与写字楼必配的设施.某同学将一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如图所示.在电梯运行时,该同学发现轻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了,这一现象表明( )
----
幻灯片 36A.电梯一定是在下降
B.该同学可能处于超重状态
C.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向下
D.该同学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小于其重力
解析:轻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说明电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不能说明电梯是下降还是上升,选项A错误;该同学一定处在失重状态,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小于其重力,选项B错误,C、D正确.
答案:CD
----
幻灯片 37----
幻灯片 38活页作业(九)
----
幻灯片 39
谢谢观看!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