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一、三年高考考点统计与分析 3分 6分 3分 6分 3分 6分 6分 6分 3分 4分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2012年海南T1 2012年安徽T17 2012年江苏T5 2011年浙江T14 2011年上海T4 2011年新课标全国T21 2010年新课标全国T18 2010年浙江T14 2010年海南T5 2010年山东T17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6分 选择 2012年新课标全国T14 惯性、惯性定律 分值 题型 试题 考点 ---- 幻灯片 26分 14分 16分 19分 6分 6分 4分 14分 11分 选择 计算 计算 计算 选择 选择 选择 计算 计算 2012年天津T8 2012年安徽T22 2012年浙江T23 2012年重庆T25 2011年北京T18 2011年福建T18 2011年上海T15 2010年安徽T22 2010年海南T16 牛顿运动定 律的综合应用 分值 题型 试题 考点 ---- 幻灯片 3 (1)从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可以看出,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考查重点有:力和运动的相互推断分析,动力学相关的图象问题,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功和能的综合等。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2)高考对本章内容要求较高,每年都有涉及,既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 幻灯片 4 二、2014年高考考情预测 (1)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与计算是本章的命题热点。本章知识与曲线运动、电磁学相结合,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也是高考的热点。 (2)以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关问题为背景,突出表现物必备知识要打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今后命题的一大趋势。 ---- 幻灯片 5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学习目标定位]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惯性、相互作用力、超重、失重等。 2.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考点 布设 本章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单独考查的题目多为选择题,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电磁学等知识结合的题目多为计算题。 高考 地位 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Ⅱ) 2.超重和失重(Ⅰ)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考 情 上 线 考 纲 下 载 ---- 幻灯片 6牛顿第一定律 我们经常见到快速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在路面上留下长长的黑色痕迹,因此得出汽车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停止的时间越长,上述结论是否正确?物体的惯性大小与什么有关? 提示:在路况相同的情况下,汽车的速度越大,刹车时间越长,但不能得出汽车的惯性越大的结论,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 超链接 ---- 幻灯片 7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成立条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3)意义: 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 ②指出力不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 的原因。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惯性 惯性定律 维持 改变 加速度 ---- 幻灯片 8 2.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状态或 状态的性质。 (2)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 ,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 (3)量度: 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的物体惯性大, 的物体惯性小。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固有属性 无关 质量 质量大 质量小 ---- 幻灯片 9 [试一试]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 C.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C错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错误,D正确。 答案:D ---- 幻灯片 10牛顿第三定律 如图3-1-1所示,物体A静止于光滑斜面上 的挡板处,试分析物体A的受力情况,找出各个 力的反作用力及平衡力。 提示:物体A共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挡板的弹力三个力作用。重力的反作用力为物体对地球的引力,其平衡力为斜面支持力与挡板弹力的合力;斜面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为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其平衡力为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挡板的弹力的反作用力为物体对挡板的压力,其平衡力为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图3-1-1 ---- 幻灯片 11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 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 3.意义 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 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互 也施加了力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反作用力 ---- 幻灯片 12[试一试] 2.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 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 的相互作用”。把两个力探头的挂钩 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 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3-1-2所示。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图3-1-2 ---- 幻灯片 13解析:由题图可知: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同时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A、C、D正确。 答案:ACD ---- 幻灯片 14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无关。 (2)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 (1)明确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 幻灯片 15 (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在实际情况中,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与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表现是相同的。 (4)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回答。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受外力的理想情况下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 幻灯片 16 [例1]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 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 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3-1-3所 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 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 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 [尝试解题]原来水和小车相对静止以共同速度运动,水突然向右洒出有两种可能:①原来小车向左运动,突然加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故相对碗向右洒出。②原来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减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相对于碗向右洒出,故B、D正确。 [答案] BD 图3-1-3 ---- 幻灯片 17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 幻灯片 18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 (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是否和另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 ---- 幻灯片 19 对应名称 比较内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不同 点 受力物体 依赖关系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 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 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 失,相互依存,不 可单独存在 无依赖关系,撤 除一个,另一个 可依然存在,只 是不再平衡 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 幻灯片 20 对应名称 比较内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叠加性 不同 点 力的 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不是同性质的力 相同 点 大小 方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 ---- 幻灯片 21 [例2] (2011·浙江高考)如图 3-1-4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 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 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者。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 胜利 图3-1-4 ---- 幻灯片 22[审题指导] 第一步:抓关键点 关键点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 两人到分界处的距离相等 冰面可看成光滑 两人水平方向上均只受水平 绳的拉力 第二步:找突破口 已知两人水平拉力大小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质量大小可得出两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关系,进而应用x= at2比较两人运动的位移关系。 获取信息 ---- 幻灯片 23[尝试解题]  [答案] C ---- 幻灯片 24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 (3)作用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牵扯有第三个物体。 ---- 幻灯片 25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如果不便于分析物体受到的某些力,则可以通过分析其反作用力来解决问题,牛顿第三定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转换研究对象的作用,使得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更灵活、更宽阔。 超链接 ---- 幻灯片 26图3-1-5 [典例] (2012·厦门模拟)如图3-1-5所 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 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 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 大小为 (  ) A.(M+m)g     B.(M+m)g-ma C.(M+m)g+ma D.(M-m)g ---- 幻灯片 27通过转换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由受力复杂的“底人”转换为受力较“少”的杆,便于分析和计算 思路立现 “底人”受力―→竿受力 转换对象 [解析] 对竿上的人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f,有mg-Ff=ma得Ff=m(g-a)。竿对人有摩擦力, 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幻灯片 28对竿分析:受重力 Mg、竿上的人对竿向下的摩擦力Ff′、顶竿的人对竿的支持力FN,有Mg+Ff′=F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FN′=Mg+Ff′=(M+m)g-ma。B项正确。 [答案] B ---- 幻灯片 29 [题后悟道] 由于题中没有给出地面对“底人”的支持力情况,所以不能以“底人”为研究对象,这时必须转换研究对象,先以竿上的人为研究对象,再以杆为研究对象,通过牛顿第三定律建立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等大的关系进行求解。 ---- 幻灯片 30 如图3-1-6所示,质量为M=60 kg的 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定滑轮装置将质量为 m=40 kg的重物送入井中。当重物为2 m/s2 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时,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 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 小为(g取10 m/s2) (  ) A.200 N       B.280 N C.320 N D.920 N 图3-1-6 ---- 幻灯片 31解析:设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为F,对重物m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绳对人向上的拉力F′与人对绳的拉力F等大反向,设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FN,对人应用平衡条件可得:F′+FN=Mg,可解得FN=Mg-mg+ma=28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故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80 N,B正确。 答案:B ---- 幻灯片 32[随堂巩固落实]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磁悬浮列车能高速行驶是因为列车浮起后惯性小了 B.卫星内的仪器由于完全失重惯性消失了 C.铁饼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快速旋转可增大惯性,飞 得更远 D.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只有在地面上的1/6,但是惯性没 有变化 ---- 幻灯片 33解析: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A、C不正确;失重或重力加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所以B错D对。 答案:D ---- 幻灯片 342.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 改变 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 发生改变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 ---- 幻灯片 35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A错误,B正确;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D正确。 答案:BD ---- 幻灯片 363.在日常生活中,小巧美观的冰箱贴使用广泛。一磁性冰 箱贴贴在冰箱的竖直表面上静止不动时,它受到的磁力 (  ) A.小于受到的弹力 B.大于受到的弹力 C.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因磁性冰箱贴静止不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磁力与弹力,应为平衡力,所以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 幻灯片 374.(2013·内江模拟)沼泽地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泥炭,泥炭是沼泽地积累的植物残体,它的纤维状和海绵状的物理结构导致人在其上面行走时容易下陷(设在下陷过程中,泥炭对人的阻力不计)。如果整个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再减速最后匀速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幻灯片 38A.在加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B.在减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是先大于后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小总是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 幻灯片 39解析:人对沼泽地的压力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无论人加速下陷还是减速下陷,人对沼泽地的压力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大小总是相等的,故D正确。 答案:D ---- 幻灯片 401.(2012·赤峰模拟)在向前行驶的客车上,某时刻驾驶员 和乘客的身体姿势如图1所示,则对客车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 图1 A.客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客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客车可能是突然减速 D.客车可能是突然加速 ---- 幻灯片 41解析:向前行驶的客车,突然减速时,由于惯性,驾驶员和乘客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因此会向前倾斜,故C正确。 答案:C ---- 幻灯片 422.一物体受绳子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 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子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子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 力大小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 的力大小总相等 ---- 幻灯片 43解析: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物体上和绳子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作用效果无关。加速前进、匀速前进或减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都等于物体拉绳子的力,故A、B、C均错,D正确。 答案:D ---- 幻灯片 443.(2013·中山模拟)如图2所示,放在水 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 拉力F作用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拉力F和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 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D.物体受到四对平衡力的作用 图2 ---- 幻灯片 45解析: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是弹力,施力物体是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A错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拉力F、水平面的摩擦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两对平衡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故B、D错误,C正确。 答案:C ---- 幻灯片 46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 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 起后,将落在原来位置 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 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 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 幻灯片 47解析:由于惯性,人竖直向上跳起后水平方向的速度与人跳起时车的速度相等,故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人均落在原来的位置,A错误,B正确;当车加速前进时,人竖直跳起后,水平方向以此时该车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人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C正确;同样的道理,可分析D错误。 答案:BC ---- 幻灯片 485.在滑冰场上,甲、乙两个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 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则 (  )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大小等于乙的加速度大小 ---- 幻灯片 49答案:CD ---- 幻灯片 506.如图3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 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 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图3 ---- 幻灯片 51解析: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均作用在小球上,且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C正确;小球对细绳的拉力与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小球受到的重力与小球对地球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B、D错误。 答案:C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