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1.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学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 3.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心,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及方向. 4.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幻灯片 4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 2.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 ,即改变速度的大小或方向. (2)使物体发生 . 3.力的三要素: 、 、 . 4.力的大小:可用 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符号是N. 相互作用 运动状态 形变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测力计 牛顿 ---- 幻灯片 5矢量 作用点 大小 方向 ---- 幻灯片 6二、重力 地球 地球 质量 mg 竖直 静止 竖直向下 效果 集中于一点 形状 质量分布 ---- 幻灯片 7一粗细均匀,长为l的直铁丝,其重心在何位置?将细铁丝弯成一规则圆环,其重心在何位置? 提示:直铁丝的重心在几何中心,即在铁丝的中点处,弯成圆环后,重心在圆环面的圆心处,不在铁丝上. ---- 幻灯片 8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 、 、 和 . 万有引力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 幻灯片 9---- 幻灯片 10一、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 ---- 幻灯片 11 注意:(1)相互作用的物体,可能直接接触,也可能不直接接触.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谁为施力物体,谁为受力物体,是由研究对象决定的,即研究对象为受力物体,另一个为施力物体. ---- 幻灯片 12二、重力及重心 1.重力的测量及大小 (1)重力的测量 ---- 幻灯片 13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如图甲)或支持力(如图乙)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物体必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力,但根据二力平衡,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 ②在日常生活中,体检时常用磅秤测量我们的体重,工业上用的电子吊秤可以称更重的物体.平常我们所说的重量就是指物体的重力大小. ---- 幻灯片 14(2)重力的计算:G=mg.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 幻灯片 15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由重垂线确定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3.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 ---- 幻灯片 16 注意:(1)物体的重力随g值变化(或位置变化)而变化,而物体的质量是固定不变的. (2)用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应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测力计的读数在数值上等于重力的大小. ----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 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 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 幻灯片 19解析: ---- 幻灯片 20【针对训练】 1.下列关于物体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离开手后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 B.甲打乙一拳,乙感觉疼痛,而甲未感觉疼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的作用,而乙对甲未施加力的作用 C.“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力也是存在的 D.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 幻灯片 21 解析:据力的相互性知B错.据力的物质性知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C错.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并未受向上的力,物体向上运动是因为物体有向上的初速度,故A错.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D对. 答案:D ---- 幻灯片 22 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思路点拨:力的图示要体现出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只要体现出力的方向即可,不需要标度.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 幻灯片 23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选定标度:此题选2 mm长的线段表示2 N的力. (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O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的线段. ---- 幻灯片 24 (3)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N=10 N即可,如图丙所示. 答案:见解析 ---- 幻灯片 25【针对训练】 2.一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受到了8 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和2 N的阻力,请画出小车受到这两个力的图示,并作出受力示意图. ---- 幻灯片 26解析:如图甲所示,首先作出一段线段表示2 N的标度,再在小车上作出向左的线段,其长度为标度的4倍,然后在小车上作出向右的线段,其长度等于标度的长度,即为力的图示.二力的示意图为乙,只大体画出力的方向. 答案:见解析图 ---- 幻灯片 27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B.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 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或杆秤直接测出 D.在不同的地点,质量大的物体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小 对重力、重心的理解 ---- 幻灯片 28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的一部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并不一定指向地心,选项A错误.将物体由静止开始释放,只在重力作用下物体自由下落,所以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选项B正确.杆秤称量的是物体的质量而非重力,选项C错误.由公式G=mg可知,重力G的大小由质量m和重力加速度g共同决定.由于不同地点g值可能不同,因此在g值小的地点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有可能反而小,选项D正确. 答案:BD ---- 幻灯片 29 【题后总结】 从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等方面理解重力,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 幻灯片 30 【针对训练】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重心的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C.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 ---- 幻灯片 31 解析: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其圆心上,A错.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B错,C对.一般来讲,物体重心的位置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有时物体形状改变重心位置可能不变,如把一个气球吹得更大时,气球重心一直在其球心处,故D错. 答案:C ---- 幻灯片 32---- 幻灯片 33误区一:对重心变化把握不准造成错解 【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一容器内盛有水,容器的下方有一阀门K,打开阀门让水从小孔中慢慢流出,在水流出的过程中,水和容器的共同重心将(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 幻灯片 34 解析:首先,水面的下降将导致水和容器这个共同体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化.即开始一段时间内,水面下降,重心下降;但又由于容器自身质量的影响,水面下降到一定程度后,重心又开始上升了,直至水流完,重心又回到空容器的重心位置,故选D. 答案:D ---- 幻灯片 35 【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A的原因有如下两点,(1)对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掌握不牢.(2)没有注意到空容器本身重心的存在.实际上物体的重心位置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有关.当水没有流出时,水和容器有一个共同的重心位置.随着水的流出,水和容器的共同重心逐渐下移.然后又逐渐升高,水流完时,重心回到空容器的重心位置. ---- 幻灯片 36 误区二:对重力测量的条件理解不足导致错误 【典型例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只要弹簧测力计竖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 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且重物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 幻灯片 37 C.只要物体静止在地面上,物体对地面压力大小就等于物体的重力 D.物体静止,且地面水平时,物体对地面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 幻灯片 38 解析:重力测量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只有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且弹簧测力计竖直或支持面水平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支持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才等于物体重力.故选B、D. 答案:BD ---- 幻灯片 39 【误区警示】本题易不考虑重力测量的条件而误选A、C.重力测量时,必须注意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条件是:弹簧测力计竖直且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幻灯片 40---- 幻灯片 41 谢谢观看!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