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哲思短章
善待生命中的缺点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有点微小的缺点显得真实也才显得珍贵。
当我们接受事物美好的部分时,也要接受它缺点的那一部分。正因为有了微小的缺点,才使得事物显得生动而不虚假。人生就应该像一个五味瓶,盛满着酸、甜、苦、辣、咸。倘若里面装的只是糖,那么人生就太过单调乏味了。人生没有挫折与失败,没有难过与悲伤,就像探险家到动物园里看囚禁在笼子里的老虎一样,枯燥无味。
----
幻灯片 2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身之憾的危险,刻意去剔除自己或他人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缺点,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平日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真诚,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让我们善待生命中的缺点,以宽容之心看自己,以豁达之心微笑面对生活,我们便会与欢乐相伴,与幸福相随。微小的缺点也是美的。
----
幻灯片 3修身名句
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
——唐·白居易《反白头吟》
赏读:火烧不热坚贞的玉石,清明透亮的坚冰不会被苍蝇弄污。比喻品行端正的仁人志士,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等考验。明志之言,足供借鉴。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唐·孟郊《赠崔纯亮》
赏读:镜虽破,其光不改;兰虽死,其香不变。喻指友情深挚,坚贞不渝。亦可喻指高洁自持、矢志不改的情操。
----
幻灯片 4“知”通“智”,精明
“错”通“措”,安置
“乡”通“向”,先前
----
幻灯片 5举起,抬起
提出,举出
发动,出动
推荐,选拔
攻克,占领
拿,用
全,都
----
幻灯片 6
事情
事故,变故
事业
从事,实行
侍奉,服侍
————————
----
幻灯片 7方法
方圆
儒家的伦理道德
方向,方位
正在
----
幻灯片 8克制
能够
战胜,攻破
约定,限定
从
给
比
被
----
幻灯片 9可以用来
爱护别人
----
幻灯片 104.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正直公正的人
使……通达
疏远
----
幻灯片 11担忧,忧虑
使……站得住
----
幻灯片 12
①富哉言乎________________
②何谓也________________
③何如?可谓仁乎________________
④舜有天下,选于众……________________
⑤不仁者远矣________________
5.文言句式
主谓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被动句
----
幻灯片 13----
幻灯片 14----
幻灯片 15----
幻灯片 16----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
幻灯片 21重点突破
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
提示 “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但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
----
幻灯片 22 孔子的“仁”的学说蕴涵着哪些值得现代人弘扬的思想精华?
提示 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
幻灯片 23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地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
幻灯片 24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以上文字,在谈论角度上与教材选的几则文字不同,试分析。以上文字是何道理?
提示 教材所选的几则文字主要是从社会道德的角度论述“仁”的问题,而上面这则文字则是从家庭道德的角度来谈的。
----
幻灯片 25有人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的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
幻灯片 26文本审美
对句精辟,气势磅礴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明白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思想。
譬如对偶句式可以精确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奥秘。而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其加以利用,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
----
幻灯片 27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精彩、深刻,何需再置一词!这一类警句,孔子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君子小人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无不可以让一切怀才不遇者自比君子时引用,从而得到一种蔑视群小、傲世挺立、回肠荡气的快感。
另外,孔子立志高远,守道正直,见识通达,自然出语,气质刚毅,气势凌云,气象磅礴。例如本课第一则中,他的弟子颜渊问什么是仁。
----
幻灯片 28孔子马上回答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尽管面对的是他最为欣赏的弟子,但是由于涉及的问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孔子还是回答得极为斩截,气势凌厉,不容置辩。孔子的语言气势,有时是通过设问、反问达到的,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而更多的是通过排比句式造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四个“非……勿……”语言整齐而联绵,明确地界定了仁者待人接物的准则,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量。
----
幻灯片 29见Word版活页训练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