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开卷有益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与时俱进。
----
幻灯片 2
1.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诗序》
赏读: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认真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赏读: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名句赏读
----
幻灯片 3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赏读:一句善良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
幻灯片 4语林撷英
漂亮·俊俏
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含有“好看”的意思。主要区别是:“漂亮”着重指外表好看,可形容具体事物,形容人(多指年轻人)时不限男女;“俊俏”一般指人的相貌好看,多用于女子。此外,“漂亮”可重叠成“漂漂亮亮”,“俊俏”则不能。
例句1:最漂亮的还是她那双忧郁然而动人的眼睛。
例句2:树上挂着的笼子里,有两只俊俏的白玉鸟。
----
幻灯片 5“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序渐进”,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例句1: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例句2: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
幻灯片 6课题链接
古汉语句的倒装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1.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
幻灯片 7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在作宾语的是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
幻灯片 8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
幻灯片 9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名词、时间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
----
幻灯片 10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翻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
幻灯片 11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乎吾前”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乎吾前”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
幻灯片 12
1.下面几个句子里都有词类活用现象,请找出来并具体说明是哪一种活用。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齐威王欲将孙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形容词“小”活用为动词,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句中名词“将”活用,是名词使动用法,“使孙
句中及物动词“食、见”活用,均是使动用法。
句中不及物动词“痛”活用,是使动用法。
膑为将”。
预习作业
----
幻灯片 13⑤驴不胜怒,蹄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名词“蹄”活用作动词,即“(用蹄子)踢”的
意思。
----
幻灯片 142.古人的称谓体系很复杂,一般总是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可以相对随意些。请看看下面这些称谓,说明它们分别用于什么人。
①仆、不才、不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子、竖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孤、孤家、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子、夫子、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公、君、足下、丈、大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人自称
称晚辈
王侯自称
称师辈
称朋友、尊长
----
幻灯片 15可(kè)汗(hán)、单(chán)
姥(mǔ)(意义:老妇)
食(sì)(意义:供养,给……吃)
遗(wèi)(意义:送给)
见(xiàn)
纶(guān)(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
乘(shèng)(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
幻灯片 16否(pǐ)(“否泰”本是《周易》的两个卦名,
天地相交、通顺
叫“泰”,天地不相交、不通顺叫“否”。
后来把运气的好坏称
为“否泰”)
----
幻灯片 17----
幻灯片 18解析 A项中的两个“以”字,从词性来看均为介词,①凭,②把。B项中两个“会”字是常用的文言副词,其意义都是“正好、恰巧”。C项中“既”都表示“已经”“……之后”。D项中的“无”是连词,均表示“无论、不论”的意思。
答案 A
----
幻灯片 195.古代汉语中表示被动有以下几种句子格式。请思考,其中哪些格式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哪些现在已经消失了。
①为…… 例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为……所…… 例句: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③……于…… 例句: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④……见…… 例句:信而见疑。
⑤……见……于……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⑥……被…… 例句:……忠而被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幻灯片 20解析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被动句式的差异。
答案 ⑥是现在普遍使用的表示被动的句式,剩下的几种句式偶尔还可以见于书面语中。如①还见于“不为人知”这样的结构中;②可见于“为我所用”、“为人所不耻”这样的结构中;④还可以用于“见笑”这样的客套话里。而③和⑤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
幻灯片 21
1.汉语的古今词义有何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古代汉语的词,意义没怎么变,但是现在已经不能单独使用了。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则被另一个词替代了。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一、问题讨论
提示
----
幻灯片 222.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一般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一般有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即状语后置句)等四种特殊句式。
----
幻灯片 233.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一般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一般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几种。
----
幻灯片 24----
幻灯片 25词义的演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就是词义的扩大。如汉语中的“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指所有的江河;“皮”原专指野兽的皮,现则泛指皮肤,这些都是词义的扩大。
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如“丈人”, 原指年长的男子,现专指妻子的父亲;“臭”原指一切好闻和难闻的气味,现则只指臭味;“金”原指一切金属,现指“金子”。
三、相关知识
词义的演变规律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
幻灯片 26 即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词义的转移。如“涕”原指眼泪,今指鼻涕;“牺牲”原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牛羊等牲畜,现指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行李”原指“外交使节”,现指“出门带的包裹”。这些都是词义的转移,即原来指称甲事物,现在变成指称乙事物了。
3.词义的转移。
----
幻灯片 27单击此处进入 训练落实篇
----
幻灯片 28
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角度一】 变化
----
幻灯片 29【示例】
朋友,你是否曾趴在散发着浓郁书香的古色古香的书桌上,静静地聆听时间的旋律呢?你是否也曾光着脚丫行走于沙滩,回首身后那一行弯弯曲曲、深深浅浅的脚印?你是否曾站在母亲的面前,发现母亲那双清澈如水的眸子已经开始浑浊?你是否……当你用心体会时钟每一秒的节奏,体味着这种韵律和动感,你将意外地发现:秒针从这一秒跳到那一秒,这都是变化啊!而这些微不足道的变化,是否会引起你的深思呢?
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变化,斗转星移,物非人亦非,谁的容颜沾满岁月的沧桑,谁的掌心横着年华的沟壑,谁的眼泪穿过千年的尘埃,落在我的眼中。
----
幻灯片 30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勇敢面对是可敬的,但是钻牛角尖吊死在一棵树上,那就是很不明智的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变应变,才是万全之策。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没有规律,变就是一切。我们要以多样的自己适应多样的世界,否则只能以看似“壮烈”的结束稀里糊涂地走上失败之路。
----
幻灯片 31
汉语的古今言殊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扬弃,是除旧布新,是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请以“继承与创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角度二】
----
幻灯片 32【示例】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
----
幻灯片 33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许麟庐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大写意画风。
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