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开卷有益
某班五十名同学来自不同的方言区。有天早晨,班主任临时召集大家开会,有个同学自告奋勇去通知大家,班主任说,那就通知大家十点钟在教室里集合吧。结果左等右等,等到十点半,连个人影也没有。跑到寝室一问,大家都说:“不是说好了四点钟在教室里集合吗?”
----
幻灯片 2名句赏读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赏读:孔子说:“只是读书,不去思考,也不能实用,那学习起来就会迷惘。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去读书充实自己,你就思不下去,疑而不定。”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赏读:孔子(对弟子仲由)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幻灯片 3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赏读: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就不知对他怎么办了(这个人就不可交往)。”
----
幻灯片 4语林撷英
必须·必需
“必须”,着重于事理上的必要,多指工作或事情非如此不可,是能愿动词,不单独使用,常跟其他动词连用,含有强化命令语气的作用;“必需”,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多指原料、物品、用途等的不可缺少,是动词,可单独使用,也可作定语。
例句1:工作必须严格认真。
例句2:空气是生活所必需的。
----
幻灯片 5
“趁火打劫”,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浑水摸鱼”,浑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都有“趁机捞一把”的意思。前者指趁紧张、危急或困难时捞一把;后者多指趁混乱的时候捞一把,有时也指故意制造混乱,以便从中捞一把。
例句1:等警察赶到时,那几个趁火打劫的流氓早已逃走了。
例句2:这个利欲熏心的人总想浑水摸鱼,从中捞一把。
趁火打劫·浑水摸鱼
----
幻灯片 6课题链接
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的“误读”现象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误读”的现象有:
1.多音字误读。汉语中有许多多音字,它们的读音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一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厦门”的“厦(xià)”易误读为“shà”等。
2.音近误读。有些字的读音相近,只是声调不同,在日常交际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绮丽”的“绮(qǐ)”易误读为“qí”等。
3.形近误读。汉语有些字字形相似,一旦对其字形识记不扎实,就会出现误读。如“赝品”的“赝 (yàn)”易误读为“yīng”。
----
幻灯片 74.习惯误读。有些汉字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误读习惯,如“包庇”的“庇”(bì)易误读为“pì”,“畸形”的“畸(jī)”易误读为“qí”等。
5.不规范的简化字误读。例如“停”的不规范简化字为“仃”,因而把“伶仃”的“仃(dīnɡ)”易误读为“tínɡ”等。
----
幻灯片 86.方言音误读。有些地方在鼻音和边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发音上分不清。鼻音是指以“n”为声母的字,边音是以“l”为声母的字。如“南昌”的“南”字声母为鼻音“n”,“缆绳”的“缆”声母为边音“l”。前、后鼻音是指韵母后有无“ɡ”收尾的字。无“ɡ”的为前鼻音,有“ɡ”的则为后鼻音。如“劲”作名词义时,为前鼻音,读成“jìn”,作形容词义时则为后鼻音,读成“jìng”;“翎毛”的“翎”应读成后鼻音“líng”。平舌是指以“z、c、s”为声母的字,翘舌是指以“zh、ch、sh”为声母的字。如“似的”中的“似”应读成翘舌音“shì”;“塑料”的“塑”读“sù”,“朔方”的“朔”读“shuò”,还有常见的“擦拭”的“擦(cā)”与“察觉”的“察(chá)”,“撺掇”的“撺(cuān)”与“串珠”的“串(chuàn)”均是平翘舌音不易区分的。
----
幻灯片 9答案 D
----
幻灯片 10解析 B 组中“氛围”的“氛”应读“fēn”; C 组中“感喟”的“喟”应读“kuì”; D 组中“估量”的“量”应读“liáng”。
答案 A
----
幻灯片 11解析 A 组中“桎梏”的“梏”应该读“gù”;B 组中“炽烈”的“炽”应该读“chì”;D 组中“酗酒”的“酗”应该读“xù”。
答案 C
----
幻灯片 12B
----
幻灯片 13解析 A项“强劲”中的“劲”应读“jìng”。 B项“似的”中的“似”应读“shì”。 C项“连累”中的“累”应读“lěi”。
答案 D
----
幻灯片 14yǐ
nǐ
hù
quān
qiè
kuài
zhì
shēn
shēn
chóu
móu
xǐ
duó
----
幻灯片 15
1.什么是异读字?它和多音字有什么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异读字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有人这么读,有人那么读,这是由于读音不统一造成的。异读字的不同读音中,只有一个是规范的读音;而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意义,只要运用得对,都属于规范读音。
一、问题讨论
----
幻灯片 162.异读现象更多地存在于文言文里,那么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该如何读准字音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必须做到:
①破音异读:所谓破音异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的方法来体现某些字词的词性和意义的改变。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里,“雨”是一个活用现象,名词用作动词,当“下雨”讲,所以我们要把它读作“yù”。②通假异读:有些异读现象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照本字去读。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通“悦”,由于是通假字,所以我们要把它读作“yuè”。
----
幻灯片 17③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就是我们在读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名称、民族名称、姓氏等等)的时候,由于它们有比较固定的用法,所以仍然要异读做古音。比如上面提到的几个词:可汗(kèhán)、龟兹 (qiūcí)、单于(chányú)、炮烙(páoluò)、吐蕃(tǔbō)。
----
幻灯片 18----
幻灯片 19
笑话中的老先生把“潘”读作“翻”,“银”读作“跟”,“科”读作“斗”,“池”读作“也”,“姿”读作“次”,都是因为这些字在字形上有几分相似而发生了误读,闹出了笑话。
一是目标字和某个已知读音的字字形比较接近。如“票-栗”,“踏-蹈”,“屁-疵”,“热-熟”等。二是目标字和已知读音的字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形声字具有相同的声符。如“孙-逊”,“句-苟”,“吻-物”,“逐-遂”,“存-荐”,“加-咖”,“轴-柚”,“野-墅”,“藕-禺”,“差-蹉”,“它-跎”,“抄-妙”,“腚-绽”,“雅-稚”,“禀禀-凛凛”等。三是多音字造成误读。如“恫吓”中的“吓”有两个读音,造成误读。
三、相关知识
1.笑话中的误读字词。
2.相声中的误读字词。
----
幻灯片 20单击此处进入 训练落实篇
----
幻灯片 21
乾隆年间,甲乙丙三书生上京赴考。路经一个山庄,见村口空地树着一块大石碑,上刻“社坛”两个大字。甲书生有小聪明却读书不用功,漫不经心地大声诵读:“社—颤—”。
乙书生读书懈怠却喜欢挑刺,听了“社”不理解,于是瞟了一眼石碑,用纠正的口吻大声诵读:“杜—坛—”
丙书生不学无术却自以为是,大声纠正说:“都读错了!壮—坛—”
【角度一】 秀才认字读半边
----
幻灯片 22正坐在村口半闭着眼睛晒太阳的一位白头发长者听了,长叹一声,轻声吟诗一首:“‘社颤’‘杜坛’两相离,‘壮’先生该剥皮!社坛二字认不准,凭何本事接试题。”
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有感而发,写一篇文章。
----
幻灯片 23【示例】
治学之道在严谨
卜 白
记得有一次我去拜访孙毅老将军,谈起学问事,孙老说,过去有句老话,叫 “上朝忌巧,出书忌早”。前半句讲的是封建社会的为官之道。伴君如伴虎,在朝堂上不要玩弄小聪明。否则,弄巧成拙,是要丢官掉脑袋的。后半句讲的是治学之道。写书做学问,要慎之又慎,不要把不成熟的东西拿出来,以免误世误人。
----
幻灯片 24历史上的大家、名家,对待科学研究都非常严肃认真。达尔文发现“进化论 ”后,并没有急于发表,而是又经过了近10年的再研究,在确凿无疑的情况下才公布于世。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在1905年就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可是,他硬是又经过8年时间的研究,才在1913年正式提出来。马克思的《资本论》是40年的研究成果,但他逝世前也只出版了第一卷。今年初,法国发行的《汉法大词典》,由巴黎里奇学院编纂,历时50年,先后参与的有约200位宗教的和世俗的学者。在我国,以严谨治学而成就大业者更是不胜枚举。
----
幻灯片 25当然,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不是说所有的书,乃至科学新发现,都推迟出版发表才好。“出书忌早”主要是提倡一种治学态度,克服浮躁之风。做学问的人不应该有暴发户心态,不应该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
----
幻灯片 26 汉语中有许多多音字,它们的读音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我们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厦门”的“厦(xià)”易误读为“shà”等。偶尔的误读并不可怕,就怕把误读习以为常,成为一种生活的态度,凡事都敷衍塞责,不求甚解。
请以“一知半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角度二】
----
幻灯片 27【示例】
一知半解,害人不浅。
在现实工作中,有许多人贪多求全,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全懂,对工作只求一知半解,结果是害人不浅。
那些技术半生不熟的泥瓦工和木匠,将砖石和木料拼凑在一起来建造房屋,在这些房屋尚未售出之前,有些已经在暴风雨中坍塌了;术业不精的医科学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学好技术,结果做起手术来笨手笨脚,让病人承受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律师在读书时不注意培养能力,接收案件后捉襟见肘,让当事人白白花费金钱……这些都是缺乏敬业精神的表现。
----
幻灯片 28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精通它,做到一丝不苟,把每一件事都做完美,这其中蕴涵着令人不容忽视的道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到,这正是我们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导致工作不完美,生活不快乐。
一位伟人说:“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到“精通”二字,切忌一知半解。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