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幻灯片 2世界潮流浩浩汤汤,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孙中山.
----
幻灯片 3 孙中山先生为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创立民国,十一次举行武装起义,三次建立革命政权;一生奔走,倡导民主,反对独裁,组织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不畏帝国主义列强和反对军阀的威胁,发动北伐,讨伐叛军陈炯明,以其愈挫愈奋的斗志,两次改组国民党,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最后北上议政,病故于北京铁狮子胡同五号。k
----
幻灯片 4青年时期的孙中山
----
幻灯片 5担任非常大总统时的孙中山
----
幻灯片 6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六月,中山先生在石龍督師。
----
幻灯片 7孙中山与唐绍仪
----
幻灯片 8中山先生的子女
----
幻灯片 9----
幻灯片 10----
幻灯片 11----
幻灯片 12----
幻灯片 13黄埔军官学校训词
----
幻灯片 14护送灵柩到达中山陵
----
幻灯片 15中山陵
----
幻灯片 16人物传记定义:
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简称为“传”.具有记实性、文学性、史料性等特点。传记,除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基本特点: 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
幻灯片 17传记:
叙述人称:可用第一人称(自传)也可用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
切入角度:可写传主一生,也可从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写。(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
叙述方式:可单纯记叙,也可夹叙夹议(评传)。
----
幻灯片 181、理解课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2、理解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3、了解和学习伟人的高尚品质。
4.通过环境、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目标
马庚存
----
幻灯片 19思考以下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若以成败论英雄,孙中山先生能否称为英雄?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如果两者的答案是否,孙中山先生又为何能被尊为“国父”?
孙中山的高尚人格,
终生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精神
推翻封建帝制,让一个习惯跪下去的民族站起来了。
----
幻灯片 20对孙中山你了解多少?
◆ 出生地: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
◆ 名字“中山”的来历: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因此得名。
◆ 基本政治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 领导过的重大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其实不在国内,但是其之前的思想主张、方针政策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
幻灯片 21孙中山,字德名,号逸仙。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
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香山县。
1982年香港学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
1984年组建兴中会。
1911年武昌起义,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统。
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组织中华国民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
简介
----
幻灯片 22何谓“布衣”?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用麻织出来的是“布”,而相对用丝织出的是“帛”。布与帛相比,前者质粗而价低,后者质精而价高。由于古代贵族穿帛衣服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孩子能穿布,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多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除外,还有一种“短褐”是用粗毛或粗麻织成的,为穷人所穿。
----
幻灯片 23◆题目中的“布衣”和“总统”是否矛盾?为什么?“布衣”与总统的辨证关系?
对“布衣总统”的理解有二:
其一,指总统出身于布衣,源于“布衣”;
其二,指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备“布衣”的品德。
----
幻灯片 24称呼的由来?
文中青年孙中山的有趣故事——与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交往故事:
平凡为一介布衣却怀有“傲王侯”的大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
幻灯片 25从何体现“布衣”特色?
朴素整洁 生活简朴
改学生装为中山服(中山服的由来) 外表整洁(表里如一)
简单 简朴
房间:不大. 摆设:数目少,
外面:客厅兼饭厅
俭约 正:孙中山
反:唐绍仪 吴廷芳
亲民淡泊.总是悄悄出巡不惊扰民众,不事张扬,制止巡官挥刀驱人群
衣
住
食
行
----
幻灯片 26由表及里,由生活小事及人物品质.造句:“我从……中解读到的,是孙中山先生……”
示例:我从孙中山先生就任总统之后依然生活俭朴中所解读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我从多次出巡绕道而行不愿惊扰民众中中解读到的,是孙中山先生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
我从孙中山衣食住行的布衣本色中解读到的,是孙中山先生公仆本色.
----
幻灯片 27我从孙中山先生回敬张之洞所写的对子中解读到的,是孙中山先生一介儒生敢傲王侯的非凡气度(富如江海的才情/早怀大志志在不小/平等).
我从“男人剪辫子女人裹脚的也大大减少,吸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推翻帝制中解读到的,是孙中山先生卓越的政绩.
……
----
幻灯片 28探究活动:研究孙中山与张之洞的对句,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对联的基本要求: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对,平仄相反。
末字仄(第三、四声)起平(第一、二声)收。
仄声(第三、四声)平声(第一、二声)
列举几副熟知的对联.
----
幻灯片 2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幻灯片 30心中装着人民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抓住感触最深的,试写对联颂扬孙中山先生.注意:对仗,尾字仄起平收.
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平等博爱甘当公仆.
念昔日布衣志,看今朝总统情。
念昔日布衣胸怀大志,留传千古;
看今朝总统心装民众,名扬万方。
胸怀大志一举推翻帝制,
心装民众毕生甘当公仆。
早怀大志先生不卑不亢,
不事张扬总统高风亮节。
----
幻灯片 31拓展探讨
2.现在,我们的社会安定了,生活也富足了。你认为孙中山这种甘于淡泊的品质,在当代青年身上还需要吗?说说理由。
需要。
国家;文明建设;个人素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本文从哪些方面赞扬了孙中山甘于淡泊的品质?
从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四个方面。
----
幻灯片 32讨论: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哪些地方?
① 结构上:脉路很清晰,每个部分,每个层次都有一句总括性语言总领下文。
②通过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如:
写居室陈设——环境描写;
写起居,“记下来”“刮胡子”、“刷衣服”、“对镜子”……梳好“——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更突出:
“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工作。”“太讲究了,以后不要再拿来。”
“不必惊扰众人,我们还是改道吧!”
“对待老百姓不能这样!我们是人民的公仆。”
----
幻灯片 33找出并概括本文选取了哪几件事例?这些事例可分为几类?
----
幻灯片 34接近群众
不要警察
教育卫士
没有积蓄
反对贺寿
设计服装
对待人民
没有总统架子
要求自己
简朴节约
----
幻灯片 352.这说明写作的时候一定要
身为伟人,孙中山一生可记叙的大事很多,为什么课文却选择一些小事?
1.小事更能触及人物的内心.
写作体悟:
----
幻灯片 36世界经典传奇爱情故事孙中山与宋庆龄:革命伴侣
志同道合最容易成伴侣,孙中山与宋庆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一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得到了不少挚友的支持,宋庆龄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1913年八月,“二次革命”失败,革命派在国内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举家迁避扶桑。从美国读书归来的宋庆龄到日本与家人会面,终于见到了她所敬仰的孙中山,并开始接替父亲和姐姐的工作,于1914年9月起正式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这是在患难中生长出来的爱情:
----
幻灯片 37革命失败,心灵的创伤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孙中山在宋庆龄的帮助和抚慰中得到了补偿;而宋庆龄追承孙中山革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我的快乐,我唯一的快乐是与孙先生在一起。”这遭到宋庆龄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坚决反对:他们的年龄相差28岁!1915年10月,在得知孙中山已与前妻离婚的消息后,22岁的宋庆龄冲破父母的“软禁”,赴东京与孙中山成婚。他们的情深谊笃,令人感动:1922年6月16日,广州发生陈炯明兵变,在危难之际宋庆龄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孙中山:“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你!”而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儿子、女婿要“善待孙夫人”,听到何香凝保证尽力爱护宋庆龄之后才放心。短短10年聚首,胜过人间无数。此后,宋庆龄孀居终生。
----
幻灯片 38律 己
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
——岳 飞
能自制的人,就是最强有力的人。
——塞尼卡
----
幻灯片 39诸葛亮自降三级
三国时蜀国与魏国在街亭作战,诸葛亮派马马谡为先锋。没料到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致使蜀军大败。诸葛亮将马通下狱以明军纪,并上书君王,引咎自责,说:我以弱小的才能,受到君主的信任,得以统帅三军,由于我治军法度不严明,做事不够谨慎,出现了街亭失守的败局。这个责任,在我用人不当,知人不够,所以我情愿降三级以记住这个教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幻灯片 40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亲率大军征战,为争取民心,下令军队沿途不得践踏老百姓的庄稼,违者格杀勿论。可偏偏就是曹操目己的坐骑在受惊吓后进了老百姓的庄稼地,他虽经众将苦劝没有取下自己的脑袋,但也割下了自己的头发以示惩罚。中国古代,人们视发如首,把头发割掉,在当时已算是一种不轻的刑罚,特别是在刑不上大夫的那个时代,曹操能割发代首,以示自刑,确也体现出他纪律严明的治军之道。这件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
幻灯片 41林则徐自勉
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后,实行查禁鸦片。这时,他亲自在府衙题了一副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下联则批面自己杜绝私欲,做刚正不阿、挺立世间的清官。
----
幻灯片 42联合国总部为周恩来逝世降半旗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的不幸消息传开后,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国旗也降了半旗。联合国那面大旗,是1945年10月24日在纽约升起的。30年来,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国家元首相继去世,它好像从没动过。
为此,一些国家有意见了。他们的外交官来到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上,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国家的第一元首去世,联合国大旗依旧升得那么高,中国的第二元首去世,你们却为他降半旗,这是为什么?
----
幻灯片 43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的不幸消息传开后,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国旗也降了半旗。联合国那面大旗,是1945年10月24日在纽约升起的。30年来,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国家元首相继去世,它好像从没动过。
为此,一些国家有意见了。他们的外交官来到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上,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国家的第一元首去世,联合国大旗依旧升得那么高,中国的第二元首去世,你们却为他降半旗,这是为什么?
----
幻灯片 44 对“布衣”、“剪辫”、“睡狮”如何理解?
“布衣”是平民百姓的代称;
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因而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
“剪辫”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
“睡狮”是引用拿破仑的话,代指尚未觉醒的中国。
----
幻灯片 45
本文的结构形式应该是什么?
----
幻灯片 46群众见到孙中山时,一起高声呼喊:“大总统万岁!”你觉得这个口号表现了群众怎样的心情?这个口号妥当吗?为什么?请你再拟一条祝语。
明确:
表现群众当时的激动、崇敬之情。不妥当。
因为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中国百姓的个人崇拜、将孙中山与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相类比的封建时代的思想倾向。
“大总统你好!” “祝大总统健康长寿!”
----
幻灯片 47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转变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甘于淡泊,胸怀大志,不畏权贵。傲王侯;不卑不亢。
张之洞:尽管摆官架子,但还是善识人才。
----
幻灯片 48分读课文,然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找出第二部分有概括性的句子及词语。
第二部分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为什么总统要“悄然出行”?
使行文脉胳清晰.
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
幻灯片 49 以孙中山先生为采访对象,设计五个问题,同桌之间互换角色,现场答问,课后写一篇《孙中山先生采访记》。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