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十一 诲人不倦
----
幻灯片 2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美文佳作欣赏
十一 诲人不倦
诗海探珠
----
幻灯片 3新城道中
苏 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
煮芹烧笋饷春耕。
----
幻灯片 4【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山村人家和平的劳动生活。诗人以“披絮帽”状山顶的“晴云”,以“挂铜钲”写树梢上的“初日”,以“含笑”拟写桃花的艳丽,以“自摇”写溪柳的舞姿,以“最乐”写农家的春耕,这些充满了欢乐、生机的景致和人物都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的情趣。诗中一个“知”字,写东风好像老朋友一样为我送行,一个“断”字写多日的春雨停了
----
幻灯片 5让我旅途顺利。这样拟写东风多情,雨声有意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也决定了诗人旅途中的心情的愉悦。
【思考】 这首诗的首联是怎样写诗人准备起程时的情景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
幻灯片 6----
幻灯片 7知,通“智”,智者
女,通“汝”,你
反,通“返”,返回
与,通“欤”,吧
----
幻灯片 8习染
学习
风气,风尚
----
幻灯片 9赞同
结交,亲附
等待
对视,引申为“跟……比”
希望盼望
如
----
幻灯片 10动词,及,比得上
动词,像
连词,如果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承接关系
连词,表转折关系
----
幻灯片 11形容词作名词,智者,愚人
形容词作动词,离开,保持距离
动词作名词,过去的事,未来的事
使动用法,使……前进
形容词作动词,得到厘正
----
幻灯片 12辞令
文献
----
幻灯片 13一个人站着
弟子们
----
幻灯片 14六、特殊句式
①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________
②则小子何述焉 _____________
③天何言哉 _____________
④始可与言《诗》已矣 ________
⑤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________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省略句
----
幻灯片 15七、名句默写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②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____________,富而好礼者也。”
③子曰:“述而不作, ____________,窃比于我老彭。”
未若贫而乐
信而好古
----
幻灯片 16[文脉·探究]
1.如何理解“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的内容?
【提示】 这里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论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
----
幻灯片 17的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进行游说;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仍不够,还要养成忠、信的德行,即对待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信实。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
----
幻灯片 182.说说在孔子的眼中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
【提示】 (1)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在孔子看来,用礼乐文化来教育人的行为规范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孔子的这一教育观恰恰符合儒家“以德治民”的主张。(2)先富后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孔子重视人民,主张富民,但他又认为民富了,更要注意使人民受教育以提
----
幻灯片 19高素质。但他并不认为只有富裕以后才能进行教育,而是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放在治国的首位。(3)孔子把“民食、民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4)孔子如此重视教育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
幻灯片 203.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
【提示】 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只综合、阐述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而不创新立异、自立新说。这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跟他的政治倾向有关。孔子提倡“复礼”,向往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而当时现实是“礼崩乐坏”,所以他更认为要大力宣扬古代文化。对于“述而不作”,一方面说明孔子“复古”的政治立场,以古代礼乐作为最高的标准。但另一方面,孔子在综述古代文化中形成自己的体系,有创新在,并非“传声筒”,更非今天一些“学者”东拼西凑、剪剪贴贴可比。
----
幻灯片 214.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名师点拨】 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范围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因为它是以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需要为基础的,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
幻灯片 225.结合《论语》中孔子其他关于“教学内容”的“言论”,说说孔子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名师点拨】 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他认为首先应教育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外出敬爱兄长,不多说话,说则诚实可靠,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人,在有余力的时候,就去学习文献。他还认为要从学习礼开始,不学习礼,就没有道德标准,就失去了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他尤为重
----
幻灯片 23视学诗,更可贵的是不讲鬼神迷信。孔子在那个宗教迷信思想很流行的时代,能做到这样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当然孔子的教育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很少讲到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他尽管自己博学多识,但不重视科学知识,甚至鄙视生产劳动知识,这是孔子教育内容的消极方面。
----
幻灯片 24[细剖·深析]
[楼主]
对于本课所概括出的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
----
幻灯片 25[沙发]
我比较欣赏启发诱导式。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实行启发式必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愤”和“悱”,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幻灯片 26[板凳]
“因材施教”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因是依据、根据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这里指学生;施是实施、实行的意思;教是教育、教诲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孔子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并且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正因如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
幻灯片 27[三楼]
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书、传授知识与技艺。孔子的诲人不倦,更多的是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导弟子们如何做人。他把许多精力、时间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问题上了。为了编写教材,孔子整理过不少古代文献,编著成教学用书。这也是他诲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上课很精彩,必须下课不精彩。”他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能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
幻灯片 281.课内素材开发
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河水,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
幻灯片 29[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时光易逝”、“珍惜青春年华”、“珍爱生命”等有关话题写作中。
----
幻灯片 302.鲜活素材速递
高晓松醉驾的罪与罚
9日晚,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北京东城区,因醉驾发生追尾事故,造成4车连撞,4人受伤。据警方血检,他的血液中酒精含量达醉驾标准3倍。(法制晚报 5月10日)
醉驾,早已是社会公敌。暴殄生命的惨烈后果,“弄权炫富”的符号化想象,让醉驾成为法治的
----
幻灯片 31矛头指向,舆论的众矢之的。在为祸不浅的恶果、沉痛不堪的教训下,醉驾入刑,也已写进法律中。对醉驾采取“重典思维”,以惩前毖后,从法律层面得到了呼应。9日,北京“醉驾入刑”首例还以危险驾驶罪,被宣判数月。
[适用话题]
这则有关高晓松醉驾的材料可用于“规则”、“法律尊严”、“明星效应”、“珍爱生命”等有关话题作文中。
----
幻灯片 32----
幻灯片 33秋
[日本]皆川美香
蝉声从村子里消失时,就已是
秋天了。在温和的阳光、澄碧
的蓝天上缓缓的流云和凉爽的
微风中,秋意优美地加深着。
稻穗一天比一天更饱满,身上披着宽大的金色长袍。
----
幻灯片 34啊,站在这广阔无垠的黄金的“沙漠”中,谁能不激动呢?一股热流从脚下升腾,使我的心胸充满温暖,头脑像麻木了似的停止了思想。不久,宁静和安乐浸润着全部身心,我成了这“沙漠”中孤独的旅人。然而我并未感到寂寥,唯有那无边的优美、温馨和强烈征服着我。我下意识地环顾四周,那天感受不尽的喜悦的波涛卷起巨大的的漩涡向我涌来。我不禁产生一种想伸出双臂紧紧拥抱住它的感情。我发出了一声赞叹。
----
幻灯片 35我开始感到白昼渐渐变短。这时,嗒、嗒、嗒、嗒嗒……从东、从西、从南、从北传来康拜因收割稻子的声音。这种机械性的有规律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时,就创作出意想不到的节奏和旋律,把我从昼短夜长的思绪中唤醒。
----
幻灯片 36这文明机械以惊人的速度使“沙漠”消失了。那从春天齐步走来的稻子们,留下水晶般美丽的颗粒,消失了。田野一片空旷,只剩下堆积如山的稻稇,就像稻子们的坟墓一样。从前,我常常钻进稻堆捉迷藏,或者从稻堆顶上往下滑,沾得满身是稻秸,把它弄得乱七八糟之后,才逃回家。
----
幻灯片 37像繁华的城市毁于一旦,把这废墟般的荒凉给予人们之后,秋意就变得更深了。
晚秋,从学校回家时,到处是烟,呛得人难以忍受。田野里的点点火堆,没有火焰,只是升腾弥漫着烟气,微弱地、徐徐地燃烧着。那荒凉地散乱着的稻秸渐渐地、渐渐地烧成了黑灰。夜晚驱散了白昼的荒凉冷落,甚至具有了一种华丽。在黑暗中,殷红的火焰一闪一闪地发出亮光,这是一种令人恐怖的特殊的美。
----
幻灯片 38对秋天来说,独自一人是最适宜的。我常常折下一支狗尾草,一边手里玩弄着,一边在田野的阡陌上徘徊,那一般是在渐近日落的时候。一棵柿子树孤零零地立在空旷的田野里,熟透了的果实零落在土地上。它大概只是一棵老树了。那弯弯的枝条和树皮剥落的树干,仿佛在陈述着自己孤独岁月的茕寂。因为以前附近的儿童们成群地跑来,兴高采烈地摘柿子玩儿,而现在,那些被遗忘了的红艳艳的果实却在晚风中伤感地摇摆着。
----
幻灯片 39一只乌鸦慢悠悠地飞落,停在柿树枝上。柿子树兴奋地“沙沙”摇摆着身躯。但是,乌鸦并不看重那成熟了的果实,又“扑啦啦”飞走了。
西边天空染上了一层茜草的鲜红色,悠长而舒展的横云也同样得红。云层的中央,太阳就像一颗硕大的红艳艳的酸浆果似的,把短暂白昼的最后时刻装点得辉煌而舒畅。家家的屋顶都辉映着红橙般的云彩,就像太阳的仆从一样,一动不动地静悄悄地肃立着。在东边,天空中的云也染上一
----
幻灯片 40层石竹的粉红,睁大羡慕的双眼注视着西方的天空;而群山也使它那带着各种花纹的服装映上了一层光辉,忍耐着白昼即将结束时的寂静。这时候,连那柿树叶片表面也闪耀着光芒,挺起胸膛仰望着西边的天空。太阳真不愧为万物之王,它徐缓地、壮丽地落下去。此时此刻,我仿佛觉得,它不允许我叫喊,悲哀和寂寞。太阳徐徐下沉,不久变成了紫色,隐没在西山里。
----
幻灯片 41我沿着很快就变得凉飕飕的道路,向家里走去。家家户户都从窗口流溢出晚餐的香味。我眼前浮现出母亲的身影。一见到灯光,我反而立刻感到了黑暗的恐怖。一想到要快点见到母亲的面容,我就不顾一切地奔跑起来,用力推开门跑进屋里。我顿时放下心。当我拉窗帷时,东边山上那轮柠檬一样黄澄澄的月亮,洒下了青白的光。
----
幻灯片 42在青白的月色和呢喃细语般的星光之中,漫长的秋夜寂静无声地加深了。如果独自默默不语,那就会溶化在无边的夜色中,我“喀”的一声,把昨天吃剩的一颗栗子咬碎,剥掉硬壳把它吃下去。明天,白昼将会比今天更短,而且夜会更长,一想到这儿,我就更忧郁了。
“星星姑娘,唱支摇篮曲吧!”我紧裹在毯子里,小声嘟囔着小孩话。
伴和着秋虫细碎的鸣声,“秋”已经开始奏出终曲了。
----
幻灯片 43【赏评】 这篇文章作者多次回忆以前的生活,流露对以前快乐自在生活的怀念之情。文中写以前“我”在稻堆里快乐地玩耍,现在留给自己美好回忆的稻秸却渐渐地被烧成了黑灰;以前儿童们兴高采烈地摘柿子玩,而现在,那红艳艳的果实却被遗忘了。通过回忆,和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现在秋的荒凉和作者的伤感情绪。
----
幻灯片 44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