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 1 第四单元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幻灯片 2---- 幻灯片 3dào fū zhōnɡ jì wū fěi bànɡ wú zhé ---- 幻灯片 4liánɡ liànɡ huò huō qiǎn jiān mā mǒ mò ---- 幻灯片 5芜 怃 妩 估 沽 怙 损 陨 殒 域 蜮 诽 绯 诬 污 ---- 幻灯片 6三、词语辨析 1.肤浅·浮浅 [辨析]“肤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指局限于表面的、浅薄的、不深刻的,强调不多、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浮浅”指浮在表面,不切实际,强调空虚、浮躁,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 [例句]①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 ,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②过去人们对煤的认识很 ,没有从防治污染、发展工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高度上去认识它的重要性。 肤浅 浮浅 ---- 幻灯片 72.从而·进而 [辨析]两词都是连词,但引导的关系不同。从而:从此就……的意思。它用来引出前文所述行动的目的或结果,表示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而:进一步的意思,它的作用在于在前文所述行动的基础上引出进一步的行动,表示递进关系。 [例句]①太阳耀斑大规模爆发将干扰地球上空的电离层, 干扰电视信号、手机信号在内的地球通信。 ②当消费者要求商家履行承诺时,商家往往以双方合同未约定为由拒绝, 导致纠纷的产生。 进而 从而 ---- 幻灯片 83.摸索·探索 [辨析]摸索:探索,寻求。探索:探寻求索。二者都有“寻求”之意。但二者在用法和意义上是存在细微差别的:“摸索”偏重于对个人经验而言,常用于描述寻求个人经验不足的某事物的经验等;也指对于某种途径的寻求。而“探索”则多用于描述未知领域的规律寻求,多指大众皆无共同经验的事物;也指更深入地研究某一事物或领域。 ---- 幻灯片 9 [例句]①他作为系统地对社会管理进行研究的第一位学者,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当时国内没有可供借鉴的好案例,只能是自己 。 ②面对2011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有识之士及时审时度势,重新认识自身问题,尝试、 着前进。 摸索 探索 ---- 幻灯片 10四、熟语积累 1.繁芜丛杂: 。 2.豁然开朗: 。 3.浅尝辄止: 。 4.坚忍不拔: 。 原指草木繁密茂盛,也指杂乱没条理, 文中为错综复杂意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 领悟了一个道理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 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 ---- 幻灯片 11 5.永垂不朽: 。 6.不可估量: 。 7.得心应手: 。 8.卓有成效: 。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无法估计 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 自如 成绩、效果显著 ---- 幻灯片 12---- 幻灯片 13一、作者简介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 ---- 幻灯片 14恩格斯诞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的巴门市。他自小表现出了非凡的语言才能,中学时他就掌握了法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多种外语,成年后他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写作,能阅读二十种文字。恩格斯本想进大学深造,但他是长子,其父一心想叫他继承父业,因此1837年他被迫中途辍学去学经商。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 幻灯片 15---- 幻灯片 16二、写作背景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们的亲密战友和亲属等。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对于马克思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 幻灯片 17 三、相关知识 悼 词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 ---- 幻灯片 18悼词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点明悼念对象,通俗地介绍其生前身份、简历、因何逝世、逝世时间、终年岁数等。 2.扼要地介绍逝者生前的事迹,突出其对社会的贡献,恰如其分地评价其一生。 3.对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做好工作来纪念逝者。悼词一般由较有威望或地位的人宣读,国葬的悼词,在中国习惯上由继位者宣读。 ---- 幻灯片 19---- 幻灯片 20这篇悼词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热情赞颂了他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和千百万无产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的真挚感情。 ---- 幻灯片 21结构图解: ---- 幻灯片 221.马克思的逝世使恩格斯极度悲痛,但第1段却采用叙述的方式含蓄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对此该如何理解? 探究:其一,从身份上看,恩格斯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来悼念自己的领袖,这种特殊的身份,再加上特殊的环境,使作者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入悼词,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 幻灯片 23 其二,从目的上看,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仅仅是寄托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评价领袖的思想和业绩,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悲痛哀思的方法是含蓄的。 ---- 幻灯片 24 2.“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 探究:这个比喻很含蓄,发人深思。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二是说明马克思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 ---- 幻灯片 253.“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如何理解? 探究:“可能”、“未必”,委婉而准确。“但”字一转,突出了马克思所有的敌人都是无产阶级共同的敌人,没有一个“私敌”。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许多”“一个”一多一少,都是强调。 ---- 幻灯片 264.如何理解本文中对马克思的不同称谓? 探究:本文对马克思的称谓,分别有“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这位创始人”等。这些称谓的变化,充分表现出恩格斯高超的表达技巧和他对马克思最深挚的感情。如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称谓,在运用讳饰这一修辞方法的同时,也对马克思的形象进行了一个高度概括。接着转为“这个人”,表示对马克思逝世所产生的影响要进行客观评价,但在感情上又将马克思与演说者和听演说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位创始人”表明了马克思在共产国际中的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 幻灯片 275.文章概括了马克思哪两个方面的贡献?全文是怎么表达这两个方面的贡献的呢?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究竟具体是些什么? 探究:马克思一生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文章第2段论述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就是概括揭示了他的伟大贡献。概括性的语句为:“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 幻灯片 28 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领导作用;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突出成就。 ---- 幻灯片 29 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具体是:①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②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③其他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④创建理论;⑤制造舆论;⑥参加组织;⑦创立协会。 ---- 幻灯片 306.(开放探究)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而现在好多同学看着社会上流行什么就想着将来从事这一行业,请你谈谈对将来职业选择的看法。 观点一:选择职业可以说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第一步,对职业的选择要慎重,不能太过随意,选择正确的职业,对于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大的帮助。起点决定高度,职业选择的眼光要高一些。 ---- 幻灯片 31观点二: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存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 幻灯片 32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 幻灯片 33妙用讳饰,文笔曲折 [点击文本]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格斯不直说马克思逝世(死了),而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就是用了讳饰手法。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又表明马克思虽死犹生,他将永远活在革命者的心里。 ---- 幻灯片 34[技法点拨] 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手法叫做讳饰。 ---- 幻灯片 35在写作中运用讳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讳饰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但需要说与听、写与读的人之间了解所写的对象。 2.同样一个本意,必须回避掩盖时,用什么话来代替,要力求恰当。是否恰当,与上下文有关。要与上下文所换代的实际情况相符,与上下文所流露的感情一致,才算用得恰当。 ---- 幻灯片 36[迁移运用] 下面一段话出自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运用了讳饰的手法。试结合语句加以分析。 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谁是最可爱的人》) 答案:句中的“不行了”在这里的意思是“死了”,无法救活了,有了前文的交代——“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这个意思就可以理解了。 ---- 幻灯片 37---- 幻灯片 381.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2.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5.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6.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 幻灯片 39每个人都给自己写份悼词 微博俨然成了新闻的来源,话题的宝藏。上周,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发微博称:“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引来巨量浏览跟帖。 ---- 幻灯片 40前些年,著名书法大师启功生前就给自己撰写过《墓志铭》,这虽不是悼词,但跟悼词差不多,也是生前就给自己“盖棺定论”了,一时传为美谈。人生看似漫长几十年,可是如果放在历史的长河里,更似白驹过隙,几十年时间可以浓缩成一天。 ---- 幻灯片 41 其实,只有真正懂得逝者的人,且思想文笔俱佳者,才能写出情真意切、悲天悯人的悼词。比如雨果写的《巴尔扎克葬词》、恩格斯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都是经典的悼词,也是经典的思想文学作品,这样的作品可遇不可求。 ---- 幻灯片 42对于年轻人,写一份悼词并不能代表最终结论,人生之路还长,人生观、世界观还在不断演进。但不论如何,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意义,阶段性的人生悼词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盖棺定论”与其说是一种评价,不如说是一种自我要求,是对今后道路的指明,人生航向的校正。又或者说,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写一篇像样的悼词,以期获得应有的赞扬。 (2011年7月11日 燕赵都市网) ---- 幻灯片 43 [热评]没有什么比直面生死更深刻,给自己写一份悼词,就是一次人生省思、哲学之旅。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弄明白这个问题,人生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算不能参透悟道,甚至不需要找到任何答案,也能让自己非常真实地面对心灵,给自己片刻宁静。在这个焦虑郁闷、匆忙得连回头看一看时间都没有的时代,不失为一次难得的洗礼。 ---- 幻灯片 44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 谢 冕 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 ---- 幻灯片 45 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 幻灯片 46 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象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 幻灯片 47 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 ---- 幻灯片 48 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 幻灯片 49 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 幻灯片 50 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 幻灯片 51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 ---- 幻灯片 52 “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 幻灯片 53 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 幻灯片 54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嫉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 幻灯片 55 [鉴赏]冰心这位“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的老人,以她纯真清丽又智慧闪烁的文字点燃过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相信每一个受过她作品熏陶的学生都会对这篇悼文有所感触。本文作者抒发了对冰心的崇敬之情,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深情而经典。 ---- 幻灯片 56活页作业(十三) ---- 幻灯片 57 谢谢观看! ----

【点此下载】